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亘古常新的六大宗旨

亘古常新的六大宗旨

亘古常新的六大宗旨

宣化上人講於1985年2月19日

摘自《萬佛城金剛菩提海》月刊 NO.344

……佛法的真諦,都包括在六大宗旨之內。

今天是甲子年最後的一天,明天就是乙丑年的開始。我們在這時候,要改變舊的習氣。過去所行所作,因為有不良習氣的緣故,以致有很多地方不合法。從明天起,要選擇新宗旨,重新做人。如果總是不肯「覺今是而昨非」,修行就不會有進步,只是混光陰而已。

各位!不要掩護自己的短處,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所謂「見賢思齊」,我們要向曾子看齊,學習他的作風。在《論語》上有這樣的記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有三件事,必須自我檢討:所做的事,是否忠實盡了自己的能力呢?和朋友相交,是否有不誠信的地方?每天所學習的功課,是否有溫習研究?」這一番話,我們可以做為借鏡。

在《三字經》上開宗明義地說: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剛出生的小孩子,他們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為本性和善相近,所以說「性相近」。漸漸長大,被環境所薰陶,被習氣所染污,所謂「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於是性情就漸漸和善相離遠了,所以說「習相遠」。在這個時期,如果不能好好地教育,把舊的習氣改變,回復到善性上,那麼他的性情就要變遷了。

年輕的時候,有父母師長來教化,來改善自己的習氣毛病,到了成年的時候,就再沒有人來教導你。你若想往好的地方改善,必須自己去改善自己。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今天的題目是:

改變舊的習氣,選擇新的宗旨。

我們要認清目標,要怎樣做人?怎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新的方針是什麼?新的宗旨是什麼?這些問題都要弄清楚。否則的話,無法改變舊習氣,無法選擇新宗旨。各位!要注意這一點。

總而言之,這些問題很簡單,就是躬行實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可以了。人人本著這個方針去做,自然達到做人的目標。

新的方針,就是把嫉妒、障礙、貢高、我慢等習氣完全消滅,不令它發生作用。如何消滅這四種不正當的心理?就是用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調治。有慈心就沒有嫉妒心;有悲心就沒有障礙心;有喜心就沒有貢高心;有舍心就沒有我慢心。各位研究一下,有沒有道理?

新的宗旨,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其實這是萬佛聖城舊的宗旨,你們雖然聽了很多次,但是沒有認真去實行。凡是沒有實行,就是新的;實行之後,那就不是新的。今天舊調重彈,再談談這六大宗旨的義理,希望各位注意!

我們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有憂慮?都因為有爭、貪、求、自私、自利、妄語在作怪,支配得你身心不自在。若能將它們降伏,便不會顛顛倒倒,就得到無煩無惱、無憂無慮的境界,無論在何時,都是達觀自在。我們為什麼不達觀?為什麼不自在?一言以蔽之,就是被這六種境界所轉。

我在小的時候,歡喜和人爭,好抱不平;如有不平之事,除非我不知道,若被我知道了,一定挺身而出,評論是非。我也貪;貪什麼?貪吃(小孩子皆犯這種毛病)。有好吃的東西,沒有我的份,一定去爭,非得到手不可。

到十二歲的時候,我反省自己的個性,為什麼這樣倔強?研究明白之後就改過自新,開始在家裡給父母叩頭,表示懺悔。過去有許多事情,曾令父母操心,從今以後,再也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覺得很實用,一直用到今天,終身信守不渝。

後來,除了給雙親叩頭之外,又給天、地、君、親、師叩頭,又給天下大聖人、大賢人、大善人、大孝人叩頭,又給大惡人叩頭。為什麼?令他們也改惡向善。這樣每天風雨無阻在院中叩八百多個頭,需要兩個小時。

上次到加拿大金佛寺時,我對三步一拜(兩比丘)說:「你們試一試,若是不爭、不貪、不求,這有多妙!不自私、不自利,這是妙中之妙,再沒有比這更妙的法了。倘能真正躬行實踐這六大宗旨,你說還有什麼能超過這種法?」各位!努力實行這六大宗旨,對修行才會有進步。否則一切等於空談,畫餅不能充饑,煮沙不能成飯。

萬佛聖城這六大宗旨,人人要念茲在茲不忘它,因為這個,所以我什麼都舍了,什麼都布施於人,不是盡叫人布施給我。當然,有人布施,我也不拒絕,但是,我盡量布施,有機會就做一點。凡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就做一點;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勉強去做。

各位想一想!若是能這樣去做,還有什麼好憂愁的?還有什麼放不下呢?如果認真去實行這六大宗旨,那就是真正明白佛法了。換言之,佛法的真諦,已包括在這六大宗旨之內。

不爭,就是不犯殺戒。為什麼要殺生?就因為要爭;你爭我奪,就發生殺人放火的行為。不爭就不殺,這樣就把殺戒守住了。不貪,就是不犯盜戒。為什麼要偷盜?

就因為貪的緣故,貪人之物為己有,若不貪就能守持不盜戒。

不求,就是不犯淫戒。男人追女人,這是求;女人追男人,也是求。求之不得,就神魂顛倒,甚至在夢中,還在追求,身心不寧。

不自私,就是不犯妄語戒。為什麼要打妄語?因為要保持自身的利益,所以到處騙人說假話。如果不自私,到處可說真話,沒有欺騙的行為。

不自利,就是不犯酒戒。飲酒的人,認為飲酒能令血液奔騰,對身體有益,一定能健康。喝酒的人喝醉的時候,覺得自己飄飄然成為神仙,這是自利在作祟。

不妄語,在前邊所說五項之中已包括這項,但為提高大家的警覺,特彆強調打妄語的壞處,所以又加這一項,作為警惕。

現在加拿大溫哥華金佛寺,常常講六大宗旨,教化老年人、中年人、少年人,令他們知道佛法的重要性。如果能真正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那麼社會必定安寧,家庭必定幸福。

世界上的人,若能嚴守五戒,沒有殺、盜、淫、妄、酒的行為,就沒有煩惱,沒有憂慮了。所以說這六大宗旨是最妙的法門,又可以說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說一句,身為佛弟子,最低限度要嚴守這五種基本大戒,徹底實行,才能安樂自在;假設這五種戒不能守,那麼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更不容易守。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雙樹林入涅槃時,便對阿難尊者說:「以戒為師。」由此可知,戒律是如何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人有貪心,永遠不快樂
世界壞的根本─家庭教育的崩潰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