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巨響,四萬人的小鎮集體炸鍋,看到這一幕,現場的人都哭了...
原標題:一聲巨響,四萬人的小鎮集體炸鍋,看到這一幕,現場的人都哭了...
這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那麼一群人,始終在為我們負重前行。
放棄逃生的軍機
2018年1月29日午後,一陣由遠而近的尖嘯,打破了綏陽縣鄭場鎮的平靜。
循著天際的聲音,小鎮的居民驚恐的發現:一架軍機,正拖著濃厚的煙尾,高速的朝小鎮撲來...
嘈雜、喧囂、望著就要砸上來的軍機,整個小鎮的目擊者,驚訝的瞪大了眼睛!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快絕望的當口,這架軍機的一系列動作,卻讓看見這一幕的小鎮居民,都呆立哭泣。
軍機艱難的向上抬了抬機頭,隨後側翼掠過房屋,筆直的朝著小山包撞去...
沒有跳傘、沒有迫降、為了避開房屋,軍機側翼著地,當場爆炸
然後,全中國的眼睛都望向了貴州的這個小鎮;在無數的祈福下,所有的人都靜靜的等待著我們的戰士「回家」...
然而,噩耗終究還是傳來:
他們,總是集體犯傻
小鎮得救了,群眾安全了,而他們,卻又一次的「集體犯傻」!
「前方居民點密布,請求放棄跳傘,選擇迫降」
「同意」
每一次,這樣一組痛徹心扉的對語,都會從他們的口中響起;
每一次,這樣一句戳中淚點的請求,卻總會得到塔台的同意;
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犯傻」。
1、18秒的選擇
2006年11月14日,在完成飛行任務之後,空軍飛行員李建英,駕駛著戰機嫻熟的開始下降,不過隨著「砰」的一聲,噩耗來臨了....
12時04分07秒,戰機徹底喪失動力;
04分09秒,三次啟動無效後,李建英向塔台報告:戰機撞鳥,我將調整跳傘;
04分11秒,塔台回應:立刻跳傘;
04分15秒,李建英報告:下有群眾,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
原來,早在戰機重啟失敗之後,李建英便已經發現了機場下劃線兩側密密麻麻的村落,而留存800多升燃油和100多枚航彈的失控戰機,一旦墜入村落,後果必將不堪設想!
04分18秒,李建英留下了最後的聲音:我把起落架收起,開始迫降;
時間,在分秒間流逝,逃生拉環就在手邊,只需要輕輕一拉,他便能夠利用彈射座椅逃離險境,然而,望了望兩邊密集的村莊,這個河南漢子沉默了...
時間,被永遠的定格在了12時04分25秒。
2、不能放棄的文件夾
1968年12月5日,一架拖著濃黑煙尾的軍機,尖嘯著從首都機場附近村莊的上空掠過。
燃燒的殘骸、散布的斷肢、在濃濃黑煙中,墜機現場,瀰漫著人肉燒焦的氣味...
這時,兩具不一樣的焦屍,引起了搜救解放軍的注意:他們屍體雖然已經完全碳化,但是依舊緊緊的抱在一起。
兩具焦屍中,有一人我們都認識:他叫郭永懷,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
在咔咔的木炭斷裂聲中,郭永懷與警衛員的焦屍被戰士們含淚掰開,但是就在分開的一剎那,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痛哭失聲...
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夾著一個完整的皮質公文包,打開後,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
郭永懷犧牲的22天之後,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取得成功...
據當地目擊村民回憶:當時那架飛機搖搖晃晃的從上面飛過去,等過了村子,就開始往下掉...
由於1968年時,我軍尚沒有一型飛機裝載了「黑匣子」,當時的具體情況,如今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墜毀之前的最後一句無線通訊記錄,卻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前方)不適合迫降,將繼續尋找(迫降場地)
穿越50年,這一幕,何曾相似...
我們有一個值得驕傲的「國」
當然,「犧牲」並沒有什麼好值得誇耀的,我們不要犧牲的英雄,我們只想他們,好好的活著...
但是,當危險來臨,當人民需要,他們,又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出同樣的選擇!
當洪水襲來的時刻,我們有在巨浪中組成人牆的子弟兵;
當國家召喚的時刻,我們有拋棄繁華一生為國的科學家;
當人民陷於危難的時刻,我們有一個願意付出一切的偉大祖國;
中國人,不要哭泣,跌倒之後也要勇敢的站起來,抹乾眼淚,繼續前行,我們身上的寄託又重了一分,他們的英魂,可都在天上看著我們啊...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還在種花家...
美國為啥突然呼籲中國停止發展航母等高端技術裝備
近日美國突然提出,中國應停止在諸如航母之類的高端技術裝備上走的太遠,稱這將使中國成為「靶子」!美國聲稱,中國繼續發展航母會存在5個致命弱點。
美國為何突然呼籲中國停止發展高端技術裝備呢?5個致命弱點又是什麼?


※他是中國血脈,卻在戰場上誘殺了大批志願軍,成了美國的「英雄」!
TAG:鐵血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