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注「反向春運」:「核心家庭」在中國的崛起

關注「反向春運」:「核心家庭」在中國的崛起

規模巨大的2018年春運拉開帷幕,不少人已經按捺不住歸家的急迫心情。在春運大軍不斷向著家鄉移動的時候,有這麼一群人,從家鄉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踏上他們「逆向春運」的旅途。

在春運中有一種逆行,叫進城過年(圖源:視覺中國)

在茫茫春運大軍中,有一些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他們大多都在家鄉獨居,子女在外地定居、工作,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們便踏上尋找子女的路,到子女所在的城市一起過春節。當每個行色匆匆的旅客只渴望離家的距離更近一些時,他們卻離開自己的故鄉,奔向另一座陌生的城市。

據旅遊網站攜程的調查顯示,90後已成為2018年春運的主力,同時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把父母安排住在高星酒店、在酒店吃年夜飯,感受不一樣的春節,更成為不少90後表孝心的重要方式。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在2018年不再是大家想像中的空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反向過年」的概念,將父母接來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

回家過年,是植根在中國千百年來傳統習俗的中的永恆主題,也具有特殊的意義。「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充分證明了家庭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量。相比於平時的「常回家看看」,春節回家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因此有人說,「反向春運」將家人接到身邊,但接不來一個老家,更接不來家鄉過年的氛圍,「反向春運」消解了傳統的年俗,實則不然。

隨著外出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春節期間回鄉搶票成為眾多遊子回家的一大難題,火車「一票難求」、飛機價格昂貴、高速道路擁堵。相反,「反向春運」目的地機票價格一路下跌,火車余票充足,不少年輕人表示,「與其一個人花好幾倍的價錢回家,不如把爸媽接到身邊過年」。既然回家條件受限,那麼不妨選擇「另闢蹊徑」,日漸興起的反向過年熱潮,無疑為親人團聚打開了柳暗花明的新通道,全家人在異地感受不一樣的春節,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由此來看,反向過年反而給眾多在外打拚的遊子提供了春節團圓的新思路。

過去,家庭觀念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於中國人的思想中,一定要回家過年,就是為了在辭舊迎新之際,鄭重宣示自己對家庭永遠不離不棄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人員流動性隨之加強,家庭的發展經歷了聯合家庭到主幹家庭、再到核心家庭為主的模式的轉變,大的家庭逐漸轉變為小的家庭。在春節到來之際,將父母接到身邊,「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鄉」,也體現了中國人相比於大家庭,更看重核心小家庭的觀念轉變。

此外,「反向春運」是過年方式的變遷,反映出了中國文化包容性的變化,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的融合與交流。在異地他鄉,前來看望子女的老人將當地風俗習慣帶到子女所在的地方,也帶來了鄉土氣息的年味。弘揚了當地的傳統文化,也讓城鄉文化因此交融,彼此吸取營養,得以提升和發展。

「反向春運」的流行,是傳統年俗融合時代新意發展之後的結果,背後體現的是中國人對於「家」的觀念的變化和對文化包容性的提升。不管是跟隨春運大軍回家過年,還是將父母親人接到身邊過年,不變的都是中國人在春節時對於團圓的渴望。(綜編/海外網 介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外國人受惠中醫藥游 中醫+旅遊成雙贏發展
土耳其軍隊空襲敘利亞阿夫林 造成至少9死13傷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