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稱帝:一根擀麵杖打出來的新朝代?

趙匡胤稱帝:一根擀麵杖打出來的新朝代?

原標題:趙匡胤稱帝:一根擀麵杖打出來的新朝代?


1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二(960年2月2日),作為後周大將的趙匡胤(927-976),被一則到處傳言的消息,搞得有點惶恐不安。


此前一天的大年初一,不知道從哪裡傳來的消息,說契丹聯合北漢再次南下進攻後周,慌亂之下,後周朝廷急忙命令趙匡胤領兵出戰,因為當時,趙匡胤是後周兩大軍隊系統之一殿前司的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


儘管事前已經做了大量準備,然而消息還是走漏了出去,開封城裡到處傳言,說:

「出軍之日,當立點檢(趙匡胤)為天子。」


正值新年,開封城裡的老百姓,卻被這則傳言嚇得到處逃命,整個開封城裡人心惶惶,然而詭異的是,好像已經被封鎖了消息的後周朝廷卻毫無反應,貌似對開封城裡的大騷動毫不知情。


但是趙匡胤自己卻被嚇了個半死,正在千鈞一髮的當口上,事還沒幹呢,眼下這幫混賬小兵們就開始到處傳言,萬一出點閃失,豈不要了卿卿性命?



陳橋兵變前兩天,趙匡胤突然惶恐起來


惶恐不安的趙匡胤馬上叫來家裡人一起商量,說:


「外間洶洶若此,將如何?」


趙匡胤的姐姐當時正在廚房裡,她聽到後鐵著個臉,拿著個擀麵杖出來打了一下趙匡胤,說:


「大丈夫臨大事,行不行自己決定!不要來家裡嚇女人!」


對此,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寫道,在被打後,趙匡胤若有所思,「默然出」。

臨走前,趙匡胤命令,將家裡人全部隱藏到開封城中的封禪寺,以免失敗罹禍,因為他決定,哥們要干大事了。


2


趙匡胤被姐姐拿擀麵杖打的兩天後,960年正月初四早上,趙匡胤在離開封城不遠處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起了一場被後世稱為「陳橋兵變」的政變,隨後迅速回師開封,逼迫7歲的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帝位,演出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禪讓」大劇。


然而對此,按照《宋史》等權威版本,說的是960年正月初四(2月4日)這天早上,喝了酒還沒完全醒的趙匡胤,可是在稀里糊塗之中,被將士們拿著一件不知道從那裡搞來的「黃袍」,強行逼迫當皇帝的哦。


哦,事情可沒這麼簡單吧?


事情確實不簡單,對此,趙匡胤早已密謀了許久。



頗有英才的柴榮的去世,給了野心勃勃的趙匡胤機會。


要奪權,首先要掌握禁軍。


在後周世宗柴榮時期,後周擁有侍衛親軍司、殿前司兩大軍隊系統,而當時,趙匡胤只是殿前司的副將:殿前都指揮使;而當時的殿前司主將殿前都點檢,是後周太祖郭威的駙馬張永德——如何才能當上主將取而代之,真正掌握其中一支禁軍呢?

機會很快到來了。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英明威武的後周世宗柴榮病重,就在這時,柴榮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一則傳言,說「點檢做天子」,此時,作為禁軍大將的張永德兵強馬壯,而後周太子柴宗訓卻只有7歲,於是,臨死前幾天,柴榮下令廢掉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職務,改而命令趙匡胤接管殿前司這支禁軍。


四天後,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日,39歲的柴榮病逝。


在一個來路不明、不知道誰製造的傳言幫扶下,趙匡胤,作為最大的受益者,順利得到了「殿前都點檢」這個禁軍大將職務。


此時,趙匡胤只有33歲。


3


這個33歲的帝國禁軍大將,年紀之輕、手段之高、演技之精,堪稱人精、戲骨。


眼看著39歲的後周世宗已經病死,而新即位的後周恭帝柴宗訓,不過是個六七歲的小兒,所以,趙匡胤對於皇位,很是心動。


儘管宋代的史學家對於「陳橋兵變」隱晦莫深,因為或許在他們看來,一手提拔趙匡胤的後周世宗柴榮僅僅病死半年,趙匡胤就迫不及待兵變奪權,欺負柴宗訓和符太后等孤兒寡母,於情於理實在太不光彩,所以,如何變著法兒為趙匡胤粉飾一下,自然是宋代史學家們的重大政治任務。


然而,總有那麼丁點信息,隱晦傳達著與「權威版本」迥異的神秘信息。

前面已經說過,後周時期,為了防止禁軍一家獨大掌控國家命脈,所以軍隊被分為侍衛親軍司、殿前司兩大系統,後周世宗柴榮臨死前,趙匡胤通過一則廣泛流傳的傳言,順利當上了殿前都點檢,掌控了殿前司這支軍隊。



劇照:趙匡胤也是個戲精


然而還有一支軍隊:侍衛親軍司怎麼辦?


當時,作為柴榮的皇后,後周恭帝柴宗訓的母親,符太后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她有個親姐妹,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的妻子。


在符太后看來,趙匡胤是後黨、外戚成員,掌控禁軍,她心裡比較踏實;在趙匡胤一黨的攛掇運作下,不久,作為侍衛親軍司的最高統帥、始終效忠後周的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卻被外派到揚州,做了淮南節度使。


在曲線運作,調走自己的最大軍事對手後,趙匡胤又在侍衛親軍司中,將「自己人」高懷德,運作當上了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另外一個「自己人」張令鐸,則被任命為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如此一來,儘管名義上的侍衛親軍司最高統帥,仍然是外派揚州的淮南節度使、兼任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的李重進,但實際上的指揮權,卻已經落到了趙匡胤的「自己人」手中。


不知不覺,在後周世宗柴榮死後半年,被符太后視為外戚和親信的趙匡胤,已然隱秘掌控了後周帝國的兩支軍隊。


4


在這個神奇的帝國,你要掌權,人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說起來,趙匡胤的祖父趙敬,曾經當過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的營州(今遼寧朝陽市)、薊州(今河北薊縣)、涿州等三州刺史;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則長期在後周的侍衛親軍司擔任高級將領,為兒子趙匡胤留下了深厚的人脈,一直到陳橋兵變四年前的956年,58歲的趙弘殷才在軍中病逝,死後還被後周世宗柴榮追贈為武清軍節度使、太尉。



趙弘殷在宋代被認為宣祖皇帝


所以,後周帝國的兩支軍隊中,到處都是趙弘殷和趙匡胤父子的人脈,而作為兒子的趙匡胤,在後周的軍隊中,還加入了一個連他在內,號稱「義社十兄弟」的組織。


「義社十兄弟」,指的是趙匡胤、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贇、王政忠等十人,在年輕時候還是低級軍官時的一個結拜組織,日後,這些人有的成長為後周帝國的高級軍官。


到陳橋兵變前,趙匡胤的「義社兄弟」石守信,已經是殿前司的第三號人物:殿前都指揮使;另外一位「義社兄弟」王審琦,則是殿前司的第四號人物殿前都虞候;而趙匡胤的其他「義社兄弟」們,則分散在後周帝國的各個軍隊系統中,擔任著大大小小的職務。


如此一來,整個後周帝國,說起來,軍隊系統中,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有趙匡胤的人。


說起來,大哥要是當了皇帝,兄弟們也該跟著沾沾光不是?


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人養壺三年,壺養人一生」,已被科學證實!
動不得的大老虎:蔣經國上海「打虎」為何慘敗?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