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代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

元代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

原標題:元代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



十三世紀 元代招募的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造

夾紵乾漆 尺寸:58.5 x 43.3 x 29.5 cm


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收藏 隆日編譯



此像是元代招募的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所造。關於阿尼哥的事迹參見本文結尾處的《延伸閱讀》。 菩薩面相端莊,五官秀美,面露微笑,神態安詳,法相莊嚴。身佩項圈瓔珞、掛鏈、臂釧、腰飾、手鐲及足釧等飾品莊嚴全身。袒上身,下著貼體短裙,右手當胸結印,呈三折姿自在安坐在法座之上(法座已失)。此像精美華貴,是非常稀有的元代尼泊爾造像之精品。

元代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1244-1306)


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拜藏傳佛教薩迦派首領八思巴為國師,請他來掌管全國的佛教,並且統領藏族地區的政治與宗教大權。於是,藏傳佛教就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了。元代皇帝的國師八思巴為了在西藏地區建造一座黃金塔,特意從尼泊爾招募了80位工匠來完成這個工程



阿尼哥當時只有17歲,他也報名要去西藏。人們覺得他年紀太小,但阿尼哥說,雖然我年紀小,可我的心並不小。於是,阿尼哥和80位尼泊爾工匠翻山越嶺來到西藏。


在西藏建造黃金塔的日子裡,17歲的阿尼哥因技藝超群被八思巴看中,他覺得自己的眼光不會錯的,這個小夥子是個奇才。於是,八思巴指定阿尼哥作為建造黃金塔工程的總監工。阿尼哥沒有辜負八思巴對他的信任,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率領著尼泊爾的工匠把黃金塔造好了。

遺憾的是,我們在今天的西藏,已經再也找不到當年阿尼哥建造的那座黃金塔了。


據《元史》記載,八思巴收阿尼哥做了自己的俗家弟子,並帶著他一起北上去見元代皇帝忽必烈。當忽必烈見到這個尼泊爾的年輕人時,想親自考考他。這次談話給元代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一個歷史的機遇就這樣落在了年輕的阿尼哥身上。


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決定在元大都興建一座象徵王者之都的大佛塔,他親自下命令讓阿尼哥負責設計和施工。阿尼哥帶著偉大的抱負開始了他的工作,他希望把對於家鄉的熱愛與懷念印刻在這個中國北方的大都市中。他把在家鄉帕坦得到的靈感和心得都用在了元大都白塔的建造上。



建造白塔的塔址選在遼代一座寺院里。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是因為在這個寺廟地基下面發現了釋迦牟尼的佛舍利。「塔」是古印度梵語「浮屠」的音譯字。佛舍利是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後凝結成的小顆粒。造塔供奉佛舍利是古印度信徒盛行的作法。

尼哥接受了營建白塔的任務後,經過長時間的思索,最終決定採用尼泊爾的佛塔樣式來建造。


這種尼泊爾佛塔的藍本是古印度覆缽式佛塔造型,塔身主體像一個倒置的缽盂,這也是藏傳佛教所沿襲的樣式,所以又被人們叫做「喇嘛塔」。


阿尼哥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花費近9年的時間,在1279年建好了這座白塔。整座佛塔高50.9米,磚石結構,通體潔白,這座白塔建造工藝的精巧,算度的準確,令人嘆為觀止。


由於它們的表面一般都塗抹著白灰,顏色潔白,又俗稱「白塔」。


在塔身下部,有一圈由24個巨大花瓣組成的蓮花座和塔座相連。在塔身上部,有一座下粗上細的呈圓錐狀的「長脖子」,叫相輪,因相輪有13道圓環,也叫「十三天」。


白塔落成之日,京師為之震動,這座塔融合了中尼佛塔建築藝術,既適應宗教活動的要求,又達到「壯觀王城」的作用。元代碑文中寫道:「如果不是建造的這樣壯麗,就無法顯現出它的尊嚴;如果不是建造的這樣雄壯,就無法顯示出它的君臨天下的氣概。」


妙應寺白塔的建成,不僅為中國古老的佛塔增添了新型的種類,也給藏傳佛教的覆缽式塔制定了中央模式。妙應寺白塔是阿尼哥最輝煌的藝術傑作,也成為北京的地標性建築。


忽必烈大喜過望,當即命人從白塔向四面各射一箭,划出了一塊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土地,他親自下令,以這座白塔為中心,興建一座「大聖壽萬安寺」。



毫無疑問,尼泊爾工匠阿尼哥對於元代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當時,凡元代首都寺觀的塑像,大多出於阿尼哥之手。他又收當時中國知名畫家、雕塑家劉元為徒,將印度、尼泊爾等佛教造像藝術傳入中國,從而使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發生重大變化,並影響到明清兩代。


阿尼哥後來還受忽必烈委託,修復了宋代遺留下來的針灸銅像。


1273年,元政府設立「諸色人匠總管府」統一管理營造、雕塑、冶鑄及工藝製作,阿尼哥被任命為總管府總管。五年後,忽必烈授予他光祿寺大夫、大司徒,兼領將作院使,掌管金、玉、織造等手工藝品的製作。


1305年,61歲的阿尼哥在元大都去世。這位尼泊爾偉大的建築家、工藝家自從進入元大都以後就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祖國。阿尼哥在中國的45年中,不僅創作出題材廣泛、藝術精湛、風格迥異的宗教作品,而且培養了大量傑出人才,對後世影響極大。他主持修建建築10餘座,塑像、繪畫作品不可計數,為喇嘛教在內地的傳播,為漢、蒙古、藏各族美術的融合,為中、尼兩國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影響深遠。


在中尼文化交往的1600年的歷史長河中,阿尼哥來中國可以說是其中最精彩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部落可汗 的精彩文章:

札薩克王爺 · 貢桑諾爾布的家族世系
最後的蒙古汗國 — 克里米亞悲慘史

TAG:部落可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