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字獄花樣翻新的雍正帝

文字獄花樣翻新的雍正帝

清代諸帝都興過大大小小的文字獄,但是其中最突出的則是雍正。過去大興文字獄,目的只不過是殺雞嚇猴子,殺一儆百。對於雞,一刀殺了就是,不必再玩什麼花樣。雍正則不然,他深知知識分子最怕的是精神折磨,對於許多很有自尊心的知識分子來說,長期的精神折磨比殺頭更可怕。在處理某些文字獄時,雍正花樣翻新親自策划了許多在精神上折磨人的辦法。這可以說是他的發明創造,其流毒至今不絕。

樂於做文字遊戲的雍正

雍正其人頗不簡單。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他位居第四。他繼位時已經45歲,城府深沉,厲害無比。康熙做了61年的皇帝,一生中做成了不少大事,就是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遇到不少煩惱。因為諸子為了爭位,紛紛結黨,互相傾軋,鬧得朝野不安。康熙為此大動肝火,對太子立了又廢,廢了又立,他在臨死之前,一直都沒有做出最後決定。雍正的繼位,據說是得了康熙的遺詔,但是傳說不一,真相難明。雍正能在長達數十年的帝位爭奪戰中成為勝利者,其人傾軋的手段必然—十分

帝位來之不易。他登位之後,就日夜籌劃以各種手段,各種罪名來處死那些兄弟子侄,以絕後患。而且株連與那些兄弟子侄接近的臣僚。為了防患未然,他又親自寫了一篇《朋黨論》,召集諸王宗室,加以宣布,規定諸王不得與地方官員結交。他防範那些皇族,更勝於防賊,誰只要一旦受到他的猜疑,立刻大禍臨頭,死於非命。

對於立了功的大將,他也十分疑忌。大將軍年羹堯平定青海立了大功,被任為川陝總督,封一等公,一時功高震主。不到一年,他突然把年羹堯革職,並授意臣下加以參劾,列舉 92條罪狀,結果下詔賜死,天下冤之。要想殺人,列幾條大罪也就夠了,何必要列92條之多,足見雍正很樂意在這些文字上大做文章。

要想隨心所欲地誅鋤異己,光靠公開的審判、公開的處理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許多人從未犯罪,你怎麼審他,怎麼判他?又有許多案件牽連甚廣,頗有隱情,也不便公開處理。雍正只好運用官方的特工系統,必要時還利用民間的江洋大盜來誅鋤異己。他還下詔給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地方官,要他們收集民間毒藥與解藥的藥方。這些文書保存至今。有案可查。收集毒藥來幹什麼?當然是用來對付他想要除掉的人。可見得他的陰險毒辣,做事不擇手段。由於他的仇人太多,他處處防人,又想整人害人,長期過著惶恐不安的日子。他只當了13年的皇帝,一夕突然暴死,死亡原因,史書無一字記載。在民間傳說中,他是被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所刺殺。雖然此事查無實據,但是,事出有因,不能完全看做無稽之談。

二百多年前的一次大批判

對於政敵或是不同政見者發動一次大批判,希望一舉把他批倒、批臭,讓他永遠不得翻身,這種事情並不是現代人發明的,其實早在200多年前就有了。最早發動這樣一次大批判的人就是這個專制暴君雍正。

公元1725年冤殺年羹堯之後,雍正順藤摸瓜,牽連到不少文臣。第二年,他就興起了一場叫做「名教罪人案」的文字獄。浙江人汪景祺曾經當過年羹堯的幕友,寫過一篇從征札記,其中大肆歌頌年羹堯,大概也說了一些對朝廷不滿的話。事情被揭發之後,汪景祺被梟首,但是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雍正為了大做文章,又找上一個官居侍講的浙江人錢名世。據雍正的上諭所說,錢名世也並沒有犯什麼大罪,只不過「以詩贈年羹堯,曲盡諂媚,至以平藏之功歸之於年羹堯,謂當立一碑於聖祖平藏碑之後,悖逆已極」。雍正認為錢名世罪大惡極,雖死不足以蔽其辜。但雍正又不處死他,卻採取了一種「雖靦顏而生,更甚於正法而死」的方法來處理他,就是將他革職押送回籍,賜給他一塊寫著「名教罪人」的匾額,叫他掛在大門口,羞辱他一輩子。並且規定凡是科舉出身的在京官員每人都要寫詩一首來批判他,彙集成書,刻印出來,分發全國各地,以擴大影響。這本詩集的作者一共385人。大家對詳情案件並不了解,被迫寫詩,只好跟著上諭的調子去寫,照著一種腔調,寫些套話廢話。

最可悲的是,這些官員被迫寫詩去批判別人,又不能不寫-,不寫就是態度不端正,早晚也會大禍臨頭。但是轉眼之間,寫詩的人自己又成了另一個文字獄的主角,人頭落地。查嗣庭批判錢名世「百年遺臭辱簪纓」,謝濟世批判錢名世「自古奸諛終敗露」。他們何曾想到,不久之後,他們自己又當上了被批判的主角。雍正也算是曾經讀過書的人,對於自己的「發明創造」——循環批判法興緻勃勃,在查辦查嗣庭一案的時候,竟然事必躬親,親自審讀有關材料,直到仔細翻閱查抄出來的日記最後他下結論說:「遣人查其寓所及行李中,則有日記兩本,悖亂荒唐、怨誹捏造之語甚多。」(《世宗實錄》)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個結論對於從古到今任何人的日記都能加得上去。由於不舉例子,不做說明,日記中哪些算悖亂之語,哪些算荒唐之語,哪些算怨誹之語,哪些算捏造之語,請問你能說得清么!看來這個結論本身才是真正的荒唐之語,捏造之語!

《大義覺迷錄》的歪理

雍正在處理了錢名世與查嗣庭的案子以後,頗為自鳴得意,自認為在文章詩詞這一方面,已從外行變成了內行,遠遠超過了明代一些土包子皇帝和自己的祖宗。到了1729年,他居然借曾靜、張熙一案為由,進行著書立說,刊印了《大義覺迷錄》,頒行天下。他認為:光靠殺頭解決不了廣大群眾對滿人的敵視問題,剷除不了漢人的民族意識。不如依靠《大義覺迷錄》的說教,一舉消弭民族矛盾。在《大義覺迷錄》里,他說了三個道理來「教化」廣大漢人。

一、不管是華是夷,唯有德者能為天下之君。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無損於聖德。

二、大清之得天下,並非篡奪,是得之於闖賊(李白成),非得之於明朝。

三、明末政治昏亂,清朝政治仁厚,所以清朝有理由取代明朝。

其實這些歪理,完全不值一駁。

一、拿現在的話來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上古時代,舜確實出身東夷集團,文王確實出身西戎集團。漢民族是在東漢以後才逐漸形成的,舜與文王的時代哪有什麼漢族?既然天下一家,不分華夷,清廷為什麼執行民族歧視政策,以滿族為統治民族,次為蒙族,再次為漢族,以下才是其他各少數民族?如果不分華夷,首先就應該取消滿族的特權,請問你能做得到么?

二、吳三桂向清廷借兵,引狼人室,清廷最多只能說北京是從李白成手裡奪取的。以後進兵江南,所佔領的城市都是直接從明廷手中奪取,沒有狡辯的餘地。唐廷借回紇之兵平安史之亂,事後回紇並未強佔唐廷的土地,清廷為什麼要強奪漢人的土地?

三、清廷有何「仁道」之可言,請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案是誰幹的?

雍正的這些歪理,實在是顧頭不顧尾,完全站不住腳。如果只許你說,不許別人說,那還差不多(只有聖旨才能如此)。你既然作為一本書頒行天下,動員大家來學,那就難免要加以探討。一探討,就會自暴其丑,露出了狐狸尾巴。《大義覺迷錄》所說的道理並非「大義」(只有「民族大義」才是「大義」),也不能「覺」別人之「迷」。這樣的書真正是不看不氣憤,越看越氣憤。雍正既死,乾隆繼位之後,對於此事倒是能夠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立刻下詔禁止流行,把它列為禁書。這個自作聰明的雍正屍骨未寒,他的大著就被自己的子孫所徹底否定,成為千秋笑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黎天才:從農民到將軍,曾任辛亥革命靖國聯軍總司令,最後成叛徒
1950年,蘇聯為何把出兵援助朝鮮的責任推給了中國?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