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測量血糖?答案全在這兒!
控制血糖達標是每位醫護人員及患者共同的希望,為了觀察血糖波動,糖友們要一遍遍讀取血糖指數。
關於血糖監測的諸多問題就讓小康妹兒來替您一一解答!
什麼時候測血糖
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樣,一定要向自己的醫生詢問測量血糖的具體時間及頻率。
一般情況,糖尿病患者在一天內需要多次測量血糖水平。
如:飯前、飯後 2 小時、運動前、睡覺前、開車前或自我感覺血糖過低/高時。
生病期間,如感冒發燒等,則需要對血糖進行更加頻繁的監測。
1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頻率也有所不同。
強化血糖監測:
三餐前 + 三餐後 2 小時 + 睡前 + 必要時,適用於住院需要確定血糖管理方案,對血糖管理方案調整較大時,低血糖風險發生較大時;
餐後血糖監測:
三餐前 + 睡前 + 必要時,適用於血糖控制比較好、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沒有達標,或者對飲食方案做比較大調整的患者;
早餐前 + 三餐後 2 小時 + 睡前 + 必要時,適用於晚餐前應用預混胰島素的患者,需要了解是否有凌晨和空腹低血糖風險時;
簡化血糖監測:
早餐前 + 睡前 + 必要時,適用於總體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達標、血糖管理方案穩定的患者。
如何測量血糖
1
指尖測量
用刺血針扎破指尖,向試紙上滴一滴鮮血。然後將試紙置入測量儀,待結果顯示後讀取數值即可。
有些血糖儀還能夠報出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血糖水平,顯示出這段時間內不同時間點的血糖狀況,以圖表的形式顯示。
2
身體其它部位測量
新型的血糖儀可以通過人體指尖以外的區域進行血糖檢測,如:上臂、前臂、拇指腹部以及大腿等部位。
這些部位測量的結果也許會與指尖血糖測量結果有一定的差異,因為指尖血糖通常要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糖水平變化更為迅速,特別在餐後或者運動後,人體血糖出現大幅變化的時間段。
如發生低血糖癥狀,如:頭暈、眼前發黑、心跳加速、出冷汗等,測量血糖時應盡量選擇指尖進行測量,結果會更準確。
3
動態監測
這類設備也叫作動態血糖監測儀,通常會連著胰島素泵。其檢測結果與指尖血糖測量結果類似,還能顯示一段時間內血糖的波動模式以及血糖走向等。
「
糖友們一定要將血糖、尿糖以及酮體檢測結果等妥善保存,去醫院就診時才能提供給醫生作為觀察整個血糖波動情況的數據。
」
什麼情況會影響測量結果
很多情況都會影響到血糖測量結果,比如患者同時患有貧血或痛風,或者所處的地區氣溫過高或氣候潮濕,甚至所處地區海拔過高等。
當血糖測量儀顯示結果總是異常,可以嘗試校準一下儀器,或者換一盒試紙再進行檢測。
血糖雖多變,規律也可尋
1.基本規律
血糖的一般規律為:餐前血糖較低,而餐後血糖升高。
正常人的血糖,無論是空腹時還是餐後,都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化的幅度不大。
2.最低點
一般來說,凌晨三四點鐘,血糖處於最低點,一般凌晨血糖不低於 3.3 mmol/L。
隨著體內糖皮質激素等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血糖也逐漸升高,正常人空腹血糖應在 3.3~6.1 mmol/L 的範圍內。
3.最高點
餐後 0.5~1 小時的血糖值往往最高,正常人一般在 10.0 mmol/L 以下,最多也不超過 11.1 mmol/L。
然後血糖逐漸下降,正常人餐後 2 小時血糖會下降到 7.8 mmol/L 以下。
因此,參考以上血糖變化規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常常設定為:
空腹血糖 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 10.0 mmol/L
當然,根據年齡、患病時間、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不同,這個控制目標也會做相應的調整。
一定要尊重「個體化治療方案」,根據自身不同情況來諮詢醫生。


TAG:成都商報四川名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