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80年代研發這款輸送車:在沙漠測試,已優於美俄

我國80年代研發這款輸送車:在沙漠測試,已優於美俄

531H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是80年代研製的新型車,它具有較高的行駛速度和良好的越野性能,能浮渡,並具有一定的防護和自衛能力。該型車於1988年定型,1992年曾橫穿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行程853公里,證明其高速行駛、越野行駛性能極好。

1989年和1990年,該型車曾在國外進行試驗,結論是:在50度氣溫下的沙漠中能可靠地工作,此性能明顯優於俄羅斯的BMII-2和美國的M113A1裝甲車。

該車車體為全封閉鋼裝甲,採用機械操縱,扭桿獨立懸掛,行動部分有履帶和5對負重輪,主動輪前置,駕駛員配有紅外夜視儀。這種車是在總結了20多年來生產同類車輛的經驗基礎上研製而成的,採用了以往車輛上可靠的、先進的部件,其綜合性能較以前各型車輛均有較大的提高。

它採用了風冷柴油機,適宜在沙漠、高原、嚴寒和高溫地區使用;採用了掛膠履帶板,減少了噪音;車體前裝甲傾角加大,車首變尖,提高了抗彈能力;車體每側有3個射擊孔,後部有1個射擊孔,每個射擊孔上方都有一具觀察鏡,提高了載員在車內作戰的能力。

該型車戰鬥全重13.6噸,乘員2人,載員13人,發動機功率為320馬力,公路最高行駛速度為65公里/小時,水上行駛速度為6公里/小時,公路平均速度40-45公里/小時,頂部裝有一挺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內部備有電台和通話器各一部。

534-1(89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是我國80年代研製的新一代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採用風冷發動機,裝置了液壓換檔變速箱、二級行星轉向機、液壓助力操縱等新部件,配有自動滅火、煙幕施放裝置和「三防」裝置,以及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能土,比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有顯著的提高。於1990年定型。

該車動力和傳動裝置前置,後部有供載員上、下車使用的車門。發動機低溫啟動性能好,在-42.7度氣溫下,整車冷凍36小時,發動機油和變速箱油均已達-37度的情況下,能順利地啟動。

1990年,該型車從青海的格爾木沿青藏公路至西藏的日喀則,在平均海拔4000米高度上,往返行程3400公里,全部用履帶行駛,證明其在高海拔地區行駛性能極好。

該型車戰鬥全重14.2噸,乘員2人,載員13人,最大公路速度65公里/小時,公路最大行程500公里,最大爬坡度32度,能水上自浮,履帶划水,航速6公里/小時,並有較多的浮力儲備。車體兩側和後部共有7個球形射擊孔,車上裝有煙幕施放裝置。

湖北·倔醬

¥6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斗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火器的發展史:如果沒有中國人的發明,怎麼可能有現代槍械
中國海軍6萬噸級海上巨獸,穿越台海,戰機已升空,隨時準備攔截

TAG:北斗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