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機械情結到女性崛起,一個隱藏在日本動畫中的社會萬花筒

從機械情結到女性崛起,一個隱藏在日本動畫中的社會萬花筒

傳媒內參導讀:有人說,日本的動畫,尤其是手塚治虫、宮崎駿、押井守三位大師的作品,更像是一本本記錄日本歷史和發展的代碼,每次觀覽都需要解密,這也成為該民族根深蒂固的一種文化情結。

來源:傳媒大眼(ID:cm-dayan)

文/昆布

日本的動畫,素以類型多變、內容多元、體系完整而著稱,且在全世界擁有穩定的粉絲基礎。在其相對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動畫大師。可以說,日本的動畫產業,早已被視為日本立足於世界文化殿堂的一個符號,且有著不可複製的獨特風格。

究其根源,是因為動畫在日本不只被當作一種休閑方式,更被視為一種文化,記錄著時代變更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以及由此造成的心態波動。

有人說,日本的動畫,尤其是手塚治虫、宮崎駿、押井守三位大師的作品,更像是一本本記錄日本歷史和發展的代碼,每次觀覽都需要解密,這也成為該民族根深蒂固的一種文化情結。

手塚治虫、宮崎駿、押井守

從三位動畫大師看日本機械情結

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學習由來已久,尤其在二戰結束後,為重塑民族而掀起「近歐」「近美」風潮,不斷學習西方高效率的工業生產模式,並對自動化機械工業有著深入的研究。近年來,日本收穫了「機器人王國」的美譽,「機器人」也成為島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籤,由此而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機械情結也孕育於動漫文化中。

正是自動畫大師手塚治虫起,由其開創的機器人表現主題很快掀起了一股以機器作為母題的創作狂潮。1963年《鐵臂阿童木》的播映,開創了日本科幻動畫的先河。此時日本動畫開始由手工製作轉向工業化過渡。探索時期的科幻動畫《人造人009》、《火星博士》等作品主要表現機器人的超強威力,並依託人物傳達強烈的反戰意識。

但手塚治虫時期受資源、財力、人力等各方面壓力的影響,出於節約製作成本的目的,機械情結只停留於低廉的靜態畫面,作品單一傳達著機器人的戰鬥能力,這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整個日本社會的縮影,資源緊張,人力匱乏,民族焦慮,亟需尋找破解之道。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機械情結在日本動漫的表現中也在不斷變化。永井豪的暴力美學引領了七十年代初的超級機器人風尚。《鐵甲萬能俠Z》等作品中的機器人形象則呈現多面化的複雜造型,將超級機器人形象推向極致。富野由悠季創立的「GUNDAM」系列作品,更是在機器人形象的背後,開始表達對戰爭、社會及人性的深刻反思。

而宮崎駿則試圖擺脫SF類動畫(即Science Fiction動畫)的局限,以清新、自然的風格塑造另類的機械情結,不再拘於機器人這一單一化的形象載體。

在《風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紅豬》、《幽靈公主》中,都曾出現復古風格的飛行機械,這也是機械情結細化的一種表現,在其創作後期的《哈爾的移動城堡》與《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中,則出現了由各種機械裝置拼裝的神秘城堡,以及靠熱能發動的簡樸小汽車。

與之相比,另一位漫畫家大友克洋的《阿基拉》、《蒸汽男孩》等作品,則進一步深化了機械情結的豐富性。既有展現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軍隊、國家、社會制度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儘管宮崎駿更為國內觀眾所熟知,但是在全球範圍內,更受人關注的動畫大師其實是押井守。正是在他的筆下,機械情結第一次被升華到了哲學追求的精神層面,將時代問題透過機械反映給觀者。在《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系列作品中,這位酷愛哲思的漫畫大師一再表現著科技與機械的發展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彷徨不安的情緒,孤獨隔離的關係都能在不同層面引發人們的思考和追問。

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帶給人類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製造著科技犯罪的社會問題。《攻殼機動隊2:無罪》中已經開始描述未來世界的模樣,為觀眾設置未來的時間軸。在他的漫畫世界中,機械情結變得不再單一,既有對現代網路技術的反思,也有對機器人製造技術的深思,還有對克隆技術的恐懼,都一一涉及其中。

人口老齡化促發女性職場的崛起

也成為動畫中的絕對主角

近年來,在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同時,日本老齡化問題也在不斷加重。勞動力的短缺,增加了女性的就業機會。在很多職業中,女性嚴謹認真的思維模式,冷靜嚴肅的頭腦受到高技能職業的青睞。

《男女僱傭機會均等法》的頒布,參議院、公檢法等國家權力機構中出現女性的身影,這些變化都再印證著日本社會對女性群體產生質的改觀。對女性的越發依賴,也讓在婚姻中處於從屬地位的日本傳統女性逐漸走出家門,肩負起家庭重任的同時,不斷提升著自己的社會地位。這種普遍的社會意識,自然也融入到了日本動畫的創作中,並由此衍生出許多內心堅強、外表柔美的女性角色。

比如在宮崎駿筆下,女性形象就已成為舉足輕重的顯要角色。她們往往以其獨立、自由、純真、樂觀的品質深深打動著觀眾。《龍貓》中悉心呵護妹妹,主動分擔家務的善良姐姐讓人溫暖;《魔女宅急便》中獨自來到陌生的海濱城市的小魔女,麵包店的老闆娘,在森林裡作畫的女孩都以各自的堅強、勇敢、獨立積極地面對生活……

正是這些女性形象的出現,讓人開始信任並認可女性的能力。在拍攝製作《魔女宅急便》時,宮崎駿曾表示,對於現代女性而言,獨立個性的塑造比經濟上的獨立更加重要,挖掘女性的潛能,認可女性的社會能力是關鍵。

同樣,在2001年上映的《千與千尋》中,小女孩千尋為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開篇,千尋與眾多生活中的小女孩一樣,有些懶惰,膽小,對周遭人事的態度淡漠,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但是當她離開父母、獨自面對困境時,卻常是選擇主動幫助他人,勇敢尋找拯救父母與白龍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女性的軟弱被逐漸消磨,而女性的強大則成為看點,千尋的變化也剛好折射出日本現代社會中表現愈發出眾的女性群體的蛻變。

從櫻花、武士道到環保、神話

日本文化的傳統與當下

日本以大和民族自稱,以櫻花為國花。資源的限制,讓這個國家歷來看重開拓冒險的精神,偏向內斂細膩的審美情感,努力尋求與世界的共融之道。正因如此,日本動畫中的唯美畫風、多變人物以及含蓄情感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民族文化的宣傳載體。

比如櫻花,就在諸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中時常出現。櫻花所代表的浪漫而細膩的情感,也與其民族性極為相仿,即隱忍中含蓄的表達,卻往往暗含能量。在新海誠製作的《秒速五厘米》中,櫻花這一意象就被用來隱喻青年之間清純晦澀的愛情。

與櫻花的柔美形成鮮明對應的,是被視為大和民族信仰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動畫作品中,這一意象也經常出現,特別是對忠與勇的意蘊表達。比如在以男性受眾為主的動畫片《聖鬥士星矢》、《海賊王》、《死神》、《火影忍者》等作品中,就多次有關這方面的內容。

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往往都是以一種不屈的勇士精神,去改變命運、實現理想。這種表達方式顯然是對傳統的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種解讀方式。

而近年來,日本受到特大地震及其所引發的複合災害、核陰影的影響,社會危機意識凸顯,民族危機感加劇,日本民眾對新生、歸屬感的渴望也變動的越發強烈,這種以勇武精神為核心的社會價值觀,已經由個體依託轉向集體情結。在《你的名字》與《新哥斯拉》中,均對「3·11」大地震事件進行了或正面或側面的隱喻。

隨著時代發展,日本的民族文化在動畫作品中也得到了愈加豐富的體現。唯美的田野風光,自然山水的種種意象,都寄託著日本民族的鄉愁和環保意識。

博大的中國文化,悠久的希臘神話,神秘的埃及神話,深奧的印度神話,也都吸納其中,這種對外來文化海綿式的吸收方式,不僅展現了這個國家在尋求共存之道上的種種努力,也藉助動畫作品逐漸走向世界性,既保有本民族的特徵,也能做到與世界共融共通,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

與日本健全的動畫產業和優質的動畫作品想比,我們的國產動畫還處於一個相對滯後的發展時期。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動畫為少兒提供內容服務」的誤區後,國產動畫似乎也出現了明顯的起色。

近年來,《小門神》《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一系列作品接連獲得票房、口碑的雙重好評。其中,《大聖歸來》更是再度以中國經典IP《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為原型,加以時代性的演繹、闡釋和解讀。被稱為國產電影的「良心佳作」。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國產動畫在面對迪士尼與日本動畫的雙重夾擊時,仍舊顯得勢單力薄,巨大的國內市場也有待進一步開發利用。對於國產動畫而言,想要謀求更大發展直至達到作品輸出的理想目標,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這個過程中,不妨學習和借鑒日本在動畫產業上的一些成功經驗,以時代社會為基礎,以文化特性為標誌,凸顯民族特性,進一步放大視域,持續吸納不同文化的優秀元素,才是其必經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 的精彩文章:

浪琴開創者系列男士機械腕錶,外形簡潔優雅大方
馬航悉尼飛吉隆坡航班因機械故障迫降 平安降落

TAG:機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