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回憶中母親用過的縫紉機,一針一線給家人縫縫補補

回憶中母親用過的縫紉機,一針一線給家人縫縫補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每家每戶的生活條件都提高不少,大大小小的電器換了又換,但那一台老式縫紉機卻老是捨不得扔掉,一直陪伴在家中母親的身旁。在艱苦歲月中,家中人的衣服都需要主婦使用縫紉機縫縫補補,時間久了,就有了感情了。

縫紉機在我國已經有近90年的歷史了。那時候的縫紉機還是標準的奢侈品,不是家家戶戶都買的起的。圖中是80年代河北邯鄲的縫紉機廠工人正在上班。

在70年代,縫紉機和自行車、手錶、收音機可是當時結婚聘禮中的「四大件」。圖中是上海的縫紉機師傅在街頭免費幫群眾維修家用縫紉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在當時那個年代,有多少人身上的漂亮衣服都是靠著母親的一針一線才完成的。只是很少有人發現,母親常常為此累彎了腰。

圖中是50年代末,上海組織10多萬的家庭婦女成立了縫紉組。他們不斷為居民縫製衣服,還給合作社的加工衣料。

圖中是70年代末,山東一位女性用自家的縫紉機在六年內,無償幫助附近村民做了400多件新衣服。不過她最得意的作品,還是穿在女兒身上的花衣服。

當家裡添置了縫紉機後,那時候的孩子們總是圍在母親身旁,求著母親演示演示縫紉機該如何操作,但他們卻總也學不好。圖中是工人正在用縫紉機趕製皮大衣。

心靈手巧的母親們在拿到縫紉機後,便開始了忙碌的訓練。她們白天需要務農,晚上還不忘將雙腳踏在縫紉機踏板上,勞累而欣慰地給孩子們縫製新衣服。

縫紉機雖然讓家庭主婦的工作效率提升不少,但卻也累彎了她們的腰,看花了她們的眼。從此之後,母親們的縫紉機旁,總是能看到一副副的老花鏡。

圖中是近些年研製的新式縫紉機。縫紉機技術革新越來越快,但我們仍未能學會當初母親操作的異常流暢的縫紉機,彷彿當時的孩子們手都很笨一樣。不過那時的主婦們並不在意這些,她們活著一天,就永遠能操弄著縫紉機,給家人最純真的溫暖和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色彩的溫度 的精彩文章:

國慶假期漸入尾聲,沒有中國人的韓國旅遊市場真的一落千丈
年入50萬的國企精英家庭,每月的伙食費都得2萬,看看都吃什麼

TAG:色彩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