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渡口有個周婆婆 七年縫棉襖免費送鄰里

大渡口有個周婆婆 七年縫棉襖免費送鄰里

「新棉襖穿在娃兒身上,既合身又暖和,真是謝謝周婆婆了喲。」「周婆婆,你辛苦了喲,太感謝你了。」……3日上午,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古渡春色小區,一陣陣感謝聲傳來。

原來,和往年一樣,66歲的周慶書又把今年趕製好的100多件手工棉襖,現場贈送給有需要的家庭。

周婆婆的這個愛心舉動,今年已是第7個年頭。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鄭友 攝影報道

既合身又暖和

65歲的黎祖英和周婆婆同住一棟樓,還是該棟的樓長。她說,周婆婆差不多每年要免費送100件出去,7年也就是700多件。

「除了送小區居民,周婆婆還在九宮廟農貿市場、國瑞城商場把棉襖送給有需要的人。」黎祖英說,她知道的是,好多得到免費棉襖的人,連周婆婆的照面都沒打過,「她忙不贏的時候,就把棉襖裝兩大口袋,委託我把棉襖送給有需要的人。」

晚上睡兩三個小時

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趕製今年這批棉襖,周婆婆有時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深夜24時到凌晨1時之間入睡,凌晨四五時醒來,「睡不著,想到還有這麼多事情(縫製棉襖)沒做。」

白天除了煮飯和做家務,周婆婆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縫製棉襖上。這批棉襖的原材料從去年夏天就開始準備,前前後後忙了大半年。除了少部分成品售賣之外,絕大多數都免費送人。如今,周婆婆家裡還堆放著不少半成品。「年齡大了,身體也多病,說不定哪天就做不動了。」周婆婆說,希望趁現在自己還幹得動,就多做一些棉襖,多送一些人。

儘管周婆婆有著熱心腸,家裡人卻經常為她擔心,74歲的老伴劉國權甚至用「生氣」來形容——別人退休了都是遛街逛馬路,她卻還要為這事不斷地折騰。

「尤其是前段時間,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感覺像入了迷一樣。」劉爺爺說,年輕人這麼折騰都受不了,何況老伴這麼大的年紀了。

不過,讓劉爺爺感到慶幸的是,做完這一批棉襖後,老伴這陣子終於消停下來了。

周婆婆的長女周霖嫁到廣州,當律師,事業幹得不錯。「老人家高興就好,就是不能太累了。」昨日接受電話採訪的周霖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好在這些年母親的身體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周霖說,母親以前還想開網店,自己知道後馬上潑冷水,「要是客戶下個成百上千件的訂單,老人家不曉得要遭累成啥子了。」

免費教殘疾人手藝

「從買布匹棉花,到縫紉製作,再到拿去市場上賣,全部由我一個人包辦。」別看已66歲的年紀,周婆婆做起縫紉活來,動作非常麻利——裁剪、割縫、鋪棉花、絎縫,最後合縫,一件大人穿的中式棉衣,周婆婆一天就能做完。儘管有縫紉機,但關鍵部位和工序,她還是堅持細緻的手工縫製,「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棉襖,穿在身上更溫暖。」

70歲的鄰居陳芳,談及周婆婆讚不絕口。作為周婆婆的老顧客,陳芳說,家裡的老人都很喜歡穿周婆婆做的棉襖,比羽絨服還保暖,「現在手工做棉襖的人很少了,她又做得特別細緻。」

「滴水成河,大愛無邊。」古渡社區黨委書記聶坤銘說,周婆婆的善舉,大家看在眼裡,暖在心中。在聶坤銘看來,7年來,周婆婆用實際行動給社區鄰里做出了表率和榜樣,用「好人」來形容她,名副其實。

周婆婆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前幾年冬天兩個月要賣出3萬元左右,甚至還有一些顧客因為沒買到而遺憾。

問她什麼時候才會停下來安享晚年,周婆婆笑著說,要像自己的養母那樣,一直做到眼睛看不清、手穿不了針那天為止。不僅如此,如果有殘疾人想學縫製棉襖,她還願意免費把手藝傾囊相授。

3日上午9時許,古渡春色小區門口。早就得知周婆婆又要贈送手工棉襖的居民們,在這裡自發排起了長隊,社區工作人員也已把桌椅擺好。不一會兒,周婆婆在社區工作人員幫助下,帶著一堆新做的棉襖出現在大家面前。

周婆婆告訴大家,今年準備的棉襖有100多件,適合的年齡段從剛滿月到五六歲不等。紅的、黃的、藍的,各種花色擺在一起,顯得格外喜慶。

重慶晚報記者注意到,凡是帶著孩子來到現場的居民,都能為孩子免費領到一件既合身又暖和的小棉襖,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古渡社區工作人員劉婭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從2012年起,每個春節前夕,周婆婆都要趕製一批棉襖,免費贈送給有需要的家庭,迄今已堅持7年。如果按市場價估算,這些棉襖總價值超過了6萬元。

43歲的縫紉機

在古渡社區,周婆婆算是一位知名人物了,不僅因為她的愛心舉動,更因其有一手縫紉好手藝。數十年來,正是依靠這門手藝,周婆婆不僅養活了自己,還帶大了孩子。

周婆婆老家在綦江區,從小隨養母長大,「養母的縫紉活在當地很有名,我從5歲起,就跟在養母身邊學手藝。」周婆婆清楚地記得。

年輕時,周婆婆供職於綦江鐵礦干翻轉礦車的工作,好幾次遭遇生產事故。其中一次,當時她懷著8個月大的老二,連人帶礦車翻到30多米下的公路上,旁人都嚇傻了。萬幸的是,她除了流一點血和下顎留下永久傷口外,母女倆竟然安然無恙。

38歲時,周婆婆選擇了內退。她覺得,憑著養母傳下來的手藝,也會有打拚下自己天地的一天。隨後,她和兩個女兒來到大渡口區,靠縫紉加工技術維持生計。

上世紀80年代流行穿旗袍,周婆婆就重點加工旗袍和一些女士套裝,小有成績。後來制衣加工生意越做越難,她又選擇了冷門的手工棉衣。

現在,周婆婆位於古渡社區的加工房內,堆滿著半成品的棉衣、布匹和棉花。設備也很簡單,僅一台已用了43年的上海牌老式縫紉機。

不是心血來潮

為啥要把省吃儉用攢下的辛苦錢,免費製成棉襖送給大家?

周婆婆說,自己剛到主城時,不懂經營,也沒得人脈資源,幾乎連房租都交不起。後來,自己做的手工棉襖受到居民們的喜愛和追捧,在居民們的照顧下,生意漸漸地好起來。

「現在,養母已過世,娃娃也大了,相繼成家,而且都過得還不錯。」周婆婆感慨地說,得益於當下的好政策,一家子才過得如此幸福。此外,她每月還有2600多元的退休工資。

「現在我做這個事情,不是心血來潮。如果當初沒得那些好心人的幫扶,我也肯定沒得今天這個好日子。」周婆婆說,每年縫製一些棉襖免費送給鄰里,也算是對社會的一種感恩。

7年來,免費送了多少件棉襖,周婆婆說自己心中也沒個數。

轉載自:重慶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渝網綜合 的精彩文章:

男子買賓士新車 才開一天就停擺
做了這件事就可足不出戶找工作

TAG:大渝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