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上火,為啥總在嘴裡?老祖宗備下妙計,專除口中之火

上火,為啥總在嘴裡?老祖宗備下妙計,專除口中之火

本文理論依據:《脾胃論》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為您說上一事,這就是上火。

上火——生活中人人都經歷過。遇見愁事,我們容易上火,別人勸解我們的話,也是「千萬別上火」。

可是,您仔細想過沒有?這人只要一上火,往往首先體現在我們的嘴巴里,或者說,以口腔的癥狀體現得最為明顯。

不是這樣嗎?一上火,我們就牙痛;一上火,我們就口腔潰瘍;一上火,我們就舌尖疼痛。還有那咽喉腫痛、面頰疼痛、口苦口臭等等,都是常見的上火癥狀。它們,都發生在嘴巴里。

其實,這裡的道理很簡單。「口唇者,脾之官也」。所以,當我們脾有積熱的時候,就容易體現在嘴唇上,以口腔潰瘍為常見。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全都入齒,所以當有胃火的時候,我們就會牙痛。《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心主舌……在竅為舌」。所以我們有心火的時候,舌尖往往疼痛、發紅。肝膽有火的時候,膽汁上溢,我們的嘴巴里就會有苦味……

總而言之,口腔作為人體通向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和五臟六腑之間的聯繫很緊密,所以當我們體內有火的時候,它會第一個表現出來。

接下來一個問題是,一旦嘴巴里出現了上火跡象,我們該如何調治呢?

看官,說起如何去火,真要是詳細地、全面地寫起來,寫成一本書也是綽綽有餘的。因為去火這件事,本身要針對不同的病機、病因、癥候來辨證施治,乃是十分複雜的問題。今天,我們在這一篇小小文說里,自然是不能說得全面的。因此,我們只挑重點來談。這就是我們老祖宗設下的清胃火的一張妙方。組方如下——

準備中藥生地黃、當歸身各6克,牡丹皮9克,黃連6克,升麻9克,水煎服。這是現代的劑量,參考自《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學》。就服用方法而言,儘管是常見的水煎服。但古人對此格外用心,特別標註為「放冷服之」。

這張方子有什麼來歷呢?它源於《脾胃論》,乃是李東垣的一張傳世妙方。這張方有什麼特殊價值呢?說白了,就是清胃火,治牙疼。中醫臨床上,吃了很多葯都無濟於事的牙痛患者,在走投無路之際服用此方,往往柳暗花明。

那麼,它是如何幫助我們清胃火、治牙疼的呢?

細說其中精義之前,我們得解釋清楚,這牙疼分為好多種。看官記得,凡風火牙痛、風寒牙痛、腎虛火所致牙疼,都不適合這個辦法。它所主治的,乃是胃火牙痛。這種牙痛有什麼特點?一般來說,患者舌紅苔黃,口乾口熱,口臭嚴重,一邊牙疼,一邊半邊臉乃至額頭、頸部跟著疼痛,痛到深處,面頰發熱。仔細一看,牙齦紅腫,出血,甚至潰瘍。齒根鬆動。這類患者,喝涼水還可以,喝熱水則完全受不了。

這樣的牙痛,是怎麼引起來的?主要途徑有三種。一,患者愛吃油膩辛辣熱性食物,久而化熱。二,吃熱性補藥太多了,蘊結成熱。三,平時吃了太多涼食冷飲,導致陽熱之氣憋在裡面,不得宣發,郁久成熱。

對於這樣的牙疼上火,這清胃散是十分靈驗的。

這裡面比較重要的兩味葯,乃是黃連和升麻。黃連,我們都知道,它性味苦寒,直折脾胃之火,力道很大。升麻呢?這味葯本身可以治牙痛。你看《藥性論》裡面就講過,它可以「治口齒風匿腫疼,壓根浮爛惡臭」。可見,它是可以清熱解毒。同時,它還具備升散之能。升散之能和去火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要說到我們老祖宗特別獨特的中國式思維了。看官,我們東方文明講究「殺人不過頭點地」,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得太絕。比如說治病驅邪這件事,古人歷來主張在驅邪的同時,給邪以出路。讓病邪自己跑開。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不主張斬盡殺絕,而是主張疏導。對於這胃火,也是一樣。我們不主張完全將其殺伐殆盡,而是要疏散它。火郁在那裡,我們讓它宣散開來不就行了嗎?這就是「火郁發之」的一種簡單理解。升麻能升能散,正好是宣發鬱火的良藥。所以它配合黃連,一個管殺伐清降,一個管宣散疏導。一清一散,相得益彰,何患胃火不滅?

接下來,我們再看牡丹皮和生地黃。其中,牡丹皮可以清熱涼血,生地黃也能滋陰涼血。這兩味葯都是治療血分有熱的。什麼是血分有熱?說白了,這胃乃是多氣多血的臟腑。它一旦有火,勢必傷及血液,使得血里有熱。要不然,我們為什麼會牙齦流血呢?因此,這牙宣出血,實際上就是血分有熱,熱迫血而妄行的表現。據此,我們就要請血熱。牡丹配生地黃,恰好可以實現。

最後,看當歸。當歸是養血活血的良藥。它配合生地黃,主要是為了養陰血。為什麼要養陰血?火為陽邪。陰能制陽。只有養好陰血,才能制衡火熱之勢。

所以說,這清胃散,可以說是治療胃火牙痛的妙方。自它問世以來,歷代醫家可謂情有獨鍾,凡是胃火熾盛的,往往要用到它。就現代中醫臨床而言,牙周炎、口腔炎、三叉神經痛、口腔潰瘍等,症屬胃火熾盛而上攻的,就考慮應用。這是中國傳統醫學留給後人的珍寶。實踐過程中,也有人將其作以變化,比如去當歸,加石膏等等,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無論怎麼講,方劑畢竟是方劑。看官讀完此文,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和方劑精義之後,務必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千萬不可不經辨證而貿然應用。這是不足取的。

好了。關於嘴巴里上火這件事,我們就先說到這裡。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想睡好,先要合陰陽!清末醫林「聖手」,治失眠就靠這一招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