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彼岸·紐約 城市說書人

彼岸·紐約 城市說書人

05

Feb-2018

開篇語:

你要寫的城市印象,究竟是在尋找,還是在懷念?

近幾日迷上了趙雷寫的歌詞,尤其喜歡他那首「鼓樓」。「我站在鼓樓上面 / 一切繁華與我無關 / 這是個擁擠的地方 / 而我卻很平凡 / 我走在鼓樓下面 / 淋濕的咖啡館 / 睡不著的後海邊 / 月亮還在抽著煙 / 喝醉的親吻著 / 快活的人不眠。」 此情此景雖描寫的是北京,卻與我印象中的紐約無異。這個以曼哈頓島為中心的城市充斥著漂洋過海的異鄉人,起早貪黑,掙扎著盛放,平凡卻不平庸。

紐約的馬路很堵,尤其是曼島,走路都比乘車快,市民無論貧富,出行和通勤基本都是靠地鐵。紐約的地鐵線路歷史久遠,且數量極多,多到要將數字和字母並用才能勉強將線路編號,但顏色明顯是不夠用了。我初到紐約之時,被地鐵系統是搞得暈頭轉向,還經常刷不過檢票的電磁卡槽,刷個三四次通過那算是幸運,有時都可以讓後面等的人排成一條長龍。在紐約待得久了,才明白了Express (快線,只停主要站點) 和 Local (慢線,每一站都停)的區分,也逐漸能分清Uptown(上城方向)和Downtown(下城方向)的地鐵入口。有人將上海地鐵和紐約地鐵相比較,說上海是「後起之秀」,紐約地鐵「百年高齡,年久失修」。此言非虛,但紐約老舊的地鐵系統,就彷彿是一位垂垂老矣的說書人,在訴說著整個城市的故事。

在紐約坐地鐵的有趣之處在於「偶遇」時的驚喜。有一些熱愛音樂的人,常會在地鐵的候車台邊佔一個位置,安放好自己的樂器,再放一頂帽子在前頭便開始賣藝。這些人占定一個「鋪位」之後便不再變更,也許是與站點的管理人員熟絡了,又也許是在等待著什麼。這些演奏者的水平天差地別,目的也截然不同,有些人缺錢、有些人缺一個舞台,有些人則是想找回自己缺失的勇氣。曼島中城33街處有一大型換乘站,人流密集。在換乘層的正中間,有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穿著筆挺的西裝,在人群的環繞下彈奏一台電子琴。曲目不常變化,基本是《致愛麗絲》、《土耳其進行曲》和《我心永恆》三選一。他彈得飛快,似乎想要趕上地鐵人流的步伐;他賺的很多,也許一天下來能有個兩百美刀的收入。我從沒打賞過這個孩子,只因他的《致愛麗絲》永遠都會在同一個小節卡殼兒。其他的定點賣唱如14街F線處偶爾吹吹薩克斯、偶爾彈彈爵士鋼琴的的黑人大叔,和West 4 St.(西4街)換乘點的B-box熱血青年,都曾讓我甘之如飴地自掏腰包。

當然,與國內一樣,地鐵車廂內部也會有行乞的人,大多是以美國黑人為主。黑人有三個特點,頭髮卷到爆炸、樂感好到爆炸,廢話也多到爆炸。他們上了車廂,一般先歌頌一段主耶穌,然後講講自己的身世,再誠心誠意地祝福所有人合家團圓幸福安康,然後便脫下帽子,左邊抖一抖,右邊搖一搖……當地鐵駛過不同的地區,就會有符合地區特徵的人群湧上車來。比如經過42街時代廣場時,上車的基本都是穿著時髦的年輕力量;經過林肯中心時都是溫文爾雅的淑人君子;經過哥大時都是中國留學生;經過Harlem(哈萊姆黑人區)時都是拎著音箱自帶背景音樂的黑人嬉皮士……我曾經很好奇編了臟辮的黑人如何洗頭,後來一問才得知黑人的頭皮相對比較干,一個月洗一次頭髮都可以。

很多人說紐約的地鐵「臟、亂、差」。確實,紐約地鐵停運、延遲的情況不少見,在地鐵站廳也往往會有流浪漢打地鋪悶頭大睡。但說出來不怕笑話,現在的我再造訪紐約時,走下地鐵,聞到那股熟悉的、燥熱的、說不出是不是臭味的味道,倒是能感覺到一種溫暖與踏實,就像是一位老者在對我說:「嗨,回來了呀。」

實際上,紐約是一個挺危險的城市,人種、教派五花八門,時不時就會傳出有恐怖襲擊,紐約的地鐵里也時常可以看到警察與警犬在巡邏。但就算危險,身處在這花花世界中的人們也似乎並不害怕。

我凝神靜聽,彷彿又聽到趙雷的歌聲,「雨後的陽光散落 / 人們都出來了 / 執著的迷惘的 / 文藝青年很多 / 如果我無聊了就會來這裡坐坐。」

2018年2月4日 深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聖經故事第八集
當初的車禍造就了自己?涅槃重生的胡歌,以前靠顏值,現在靠實力!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