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決戰漠北:窩闊台汗國與蒙元帝國的決戰

決戰漠北:窩闊台汗國與蒙元帝國的決戰

1279年崖山海戰後,忽必烈治下的蒙元帝國,終於成為了東亞大陸上無可爭議的主宰。此時的元朝,主要威脅來自西北方向上的叛王海都。自1268年公然打出反對元朝的旗幟後,海都與西北不服忽必烈掌握大權的蒙古諸王互相配合,屢次侵入元朝西北邊區,幾乎顛覆元朝在吐魯番和高昌地區的統治。海都的窩闊台汗國,主要分布在西方的欽察汗國、伊兒汗國與元朝之間。他的反叛,讓忽必烈的使者不能順利傳達大汗旨意。這讓歷經三代人征戰才建立起來的蒙古汗國顯得有些有名無實。

為了消滅這個卡在東亞與中亞大動脈上的頑敵,忽必烈的元朝花費了不少功夫。然而逐步進入轉型期的蒙古帝國,此時卻在面對昔日同袍時,表現出很多原先沒有的不適應。

蒙古王子復仇記

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所繪的忽必烈繼位

海都是蒙古帝國第二任大汗窩闊台的孫子,但其父合失早死的很早。父親的早逝對海都可能是一件好事,這讓他能夠在蒙哥繼位成為蒙古大汗之後,針對窩闊台和察合台系王子的大清洗中倖存下來。

窩闊台大汗時期的蒙古王庭 蒙古帝國的巔峰盛世

此後的海都,一直默默積攢實力,以圖復仇。但要在無人照應的情況下再起,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他只能勉強從流散各處的窩闊台部眾中,搜集了2000-3000人的軍隊,在朮赤系王子建立的欽察汗國和蒙哥系王子把持的蒙古王庭之間,苦苦掙扎求存。一直到蒙哥系內部爆發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爭,海都才有了發展壯大的空間。隱忍多時的蒙古王子,抓住機會,支持反對忽必烈的阿里不哥,一舉建立了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的戰略在於背靠中亞盟友 伺機奪取漠北的蒙古核心

元朝對窩闊台汗國的崛起不可謂不重視。在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元朝就先後派出如丞相伯顏、太師玉速貼木兒等名臣出鎮西北。以優勢兵力,不斷反擊海都一派的進攻。但一直到忽必烈去世,元成宗鐵穆耳繼承帝位的時候,元朝仍然在天山南路一線和窩闊台汗國反覆拉鋸。無論是人口數量,軍隊的數量還是經濟規模,海都的窩闊台汗國都無法和南宋相提並論,卻敢於在幾十年里反覆進攻元朝邊地州郡,主要是基於2個原因:

海都本人精明強幹,善於合縱連橫。他以窩闊台蒙古大汗登基日時所有宗王立下的"只要是從窩闊台合罕子孫中出來的,哪怕是一塊肉,我們仍要接受他為汗"的誓言為號召。很快得到了許多不滿元朝和伊兒汗國統治的蒙古貴族支持。海都還干涉察合台汗國事務,和兩代察合台汗建立了比較穩固的同盟關係,控制了中亞的核心地區。

中原畫師筆下的海都

欽察汗國表面上尊奉元朝詔令,實則暗中協助海都壯大以牽制元朝和伊兒汗國的,為自己向伊兒汗國領土的進一步擴張製造有利條件。而忽必烈在察合台汗國內部扶持的阿魯忽在戰爭中失敗,導致海都扶持的察合台汗長期在位。四大汗國里真正協助元朝作戰的,只剩下蒙哥系的伊兒汗國。

以波斯地區為核心的伊爾汗國 為了抵禦欽察汗國而選擇幫助元朝

變化中的蒙元軍隊

忽必烈麾下的軍隊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

導致元朝的軍事優勢不能發揮的最關鍵原因,是元朝和窩闊台汗國的軍隊構成差別。

海都的軍隊,主要由草原上的游牧民組成。他的部隊構成,任然和成吉思汗早期的軍隊非常相似。全軍能靈活運用打走結合、長途奔襲、騷擾戰、攻擊糧道等蒙古軍熟習的戰法。在空間廣闊的西北戰場上來去自如。雖然有部分遷移的中亞和漢人軍戶,但基本上用於城市攻防作戰,不擔任野戰軍職責。

海都的軍隊基本以蒙古和一些喀喇契丹、突厥部隊構成

元朝的主要統治區域已經發展到了長城以南與長江南北的農耕地區。在軍隊構成上,也自然開始轉變為全游牧騎兵的模式。依靠蒙古人善於學習運用的好習慣,蒙元軍隊變成了以騎兵為核心,並擁有大量步兵、砲兵、運輸兵的複合型軍隊。

所以,元軍在正面作戰中可以發揮多兵種結合優勢,擊退海都的大量輕騎兵。但當海都軍能夠游牧軍隊的特色,不勝即走,讓元軍也難以長途追趕,創造更多戰果。立足於中原之地的元朝,這時候反而喪失了從漠北老家帶來的機動優勢。當面對同宗之敵的挑戰時,反而陷入了和傳統中原王朝同樣的困境。

蒙元的軍隊中有很多來自長城以南地區的步兵

到忽必烈晚年,元朝和海都之間的戰爭重心逐步向漠北轉移。公元1297年,元朝駙馬闊里吉思在漠北擊敗海都軍。但海都方面在第二年就發起反擊,由察合台汗都哇率兵突襲元軍,俘虜了闊里吉思。這次元軍的失利直接導致了漠北元軍總指揮寧遠王闊闊出的去職,元成宗鐵穆耳用侄子海山,也就是後來的元武宗取代了闊闊出的職務。

決心解決海都問題的元成宗鐵穆耳

大舉北伐

漠北不僅是蒙古帝國的發源地 也擁有大量戰鬥力強的核心部隊

漠北是蒙古起家之地。根據統計,當時駐守漠北的元軍包括哈喇赤軍19個千戶。包括了親軍前衛都指揮使玉硅失部下的阿速軍並其餘諸衛軍馬,蒙古軍各萬戶。以及安西王、汪古部駙馬、赤乞列思駙馬在內的諸王駙馬所部。

懂得一點蒙古軍事史的人可以看出,元朝駐紮漠北的軍隊不但數量很多,而且都是元軍中的精銳部隊,其素質遠遠超過駐紮在華北和華南的衛軍和萬戶軍。

蒙元在漠北地區一直駐防了大量部隊

海山到任之後還進一步加強了這些部隊的訓練。他一面申明法度,一面調遣各部加緊在可耕作的土地上屯田,又用軍中宰羊所得的羊皮換取皮裘大衣,作為將士禦寒之用。在海山的悉心經營下,因為失敗而動搖的漠北防禦重新穩固了下來。這也為元朝下一步和海都展開決定性會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1300年,也就是海山總管漠北兵事的第二年,元軍大舉出動向西進攻海都的軍隊。根據紀念海山心腹將領乞台普濟的碑文記載,元軍打探到海都和都哇聯軍在金山以南的闊咧別之地過冬。

此戰,海山盡出所部,和漠北另一支元軍主力晉王甘麻喇所部合力進攻海都。元軍先鋒和敵軍激烈交戰,將其擊潰。入夜後,海都就派遣精幹小股騎兵前來抄掠元軍的輜重糧草。元軍輜重損失不少,導致海山和甘麻喇兩軍匯合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缺糧。海山軍中一度每天只能供應兩隻羊作為飲食。最後是靠著晉王部隊的接濟才勉強度過了難關。這一次交戰規模不算大,海都退軍之後也並未走遠,而是繼續在金山以南活動,捕捉和元軍交戰的時機。

全軍以騎兵構成的海都部隊 機動力非常可觀

元朝方面對戰事拖延也感到十分不滿。在朝議上,群臣公然指責海山的軍隊懈怠,喪失紀律。元成宗於是派出自己的心腹干臣,也是蒙古開國元勛博爾忽的孫子月赤察兒赴前線督戰。月赤察兒時為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太保並知樞密院事,可謂元成宗第一信賴之人。派遣其率部北上增援漠北的元軍,顯示了元朝集中兵力一舉解決西北邊患的決心。

1301年,海都獲得元軍駐紮在按台山的情報,便和察合台汗都哇相約前去襲擊元軍大營。元軍雖然軍隊構成發生了變化,但隨軍出征的東路諸王和蒙古本部的萬戶,仍然擁有大量游牧輕騎用於遠程監視和偵察。海都的軍隊出動後不久,元軍也大舉出擊,準備邀擊海都於半途。

都哇率領的察合台軍隊駐紮地較遠,在行程上要落後海都軍兩日。所以,當海都遭遇到元軍截擊的時,察合台軍隊還沒有抵達戰場。孤立無援的海都選擇地勢較高的帖堅古山進行據守。元軍則趁其立足未穩發起猛攻。步騎完備的他們,盔甲刀劍都相當精良,在平原上人從容展開陣勢衝擊高處的敵軍。海都的游牧軍隊,根本抵擋不住,倉皇撤退。

為了消滅海都 元朝一邊可謂精銳盡出

再戰合剌合塔山

初戰的勝利讓元軍感覺有了一舉消滅海都的希望

海山見窩闊台軍敗走,遂命令所部展開長途追擊,試圖徹底消滅海都的主力,以雪去歲不能完勝之恥。兩日之後,撤退中的海都軍和趕來的都哇軍會合,與追趕在後的海山軍在合剌合塔山再次交鋒。

按照蒙古習俗,開戰之前應該互派使者商議,以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然而海山急於獲取戰功,協議並未達成,兩軍開戰。

察合台軍和窩闊台軍一邊,依然幾乎都由草原式騎兵構成。他們進攻元軍的模式和成吉思汗時代進攻金軍的戰術,十分類似。大量騎兵在寬闊的戰線上展開,趁著敵軍步兵和騎兵沒有列好陣勢的時候,迅速發起衝鋒。輕騎兵一面展開弓箭襲擾,一面以良好的機動力將敵軍分割包圍。重裝騎兵則利用敵軍各部自行躲避時形成的空隙,順勢沖入。海都的大膽攻擊取得了效果,元軍更複雜的結果,讓他們的布陣速度變慢。在這種布陣不及的情況下交戰,失利也就變得不可避免。最後,包括海山在內的諸王、諸駙馬以及其餘蒙古各軍全被騎兵包圍。

海都的軍隊 儘可能的打出了成吉思汗時代的經典穿插戰術

海山面對不利局面,親自出陣,居然還帶兵奪取了敵軍的部分輜重。但海都方面卻顯然並沒有吃多大的虧,在第二日繼續前來圍攻。元軍在前一天大敗後,已經難以抵擋,以至於海山被包圍在合剌合塔山上,形勢十分危急。

如果是蒙古騎兵對金軍的戰役,到這一步金軍逃生的可能性已經極小。但元軍在此時仍然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和足夠強的戰鬥能力。海山迅速組織了數千人的精銳突擊力量,其中包括了他的重裝親衛隊以及玉哇失指揮的中亞阿速兵。這些身披重甲的精銳重騎兵,徑直向前衝破了海都的輕騎兵包圍圈。如此驚心動魄的一幕,讓海山也驚嘆道:力戰未有如此者。

被困後的元軍依然沒有放棄抵抗意志

玉哇失的阿速兵更是表現出眾。這些來自中亞的精銳徵召部隊,在成功突圍之後,還折返救援其餘被圍困的友軍。如此強悍的表現,讓海山感動的說:黃金包其身,也不足以賞賜的大功。

突圍之後的元軍,繼續遭到海都軍的層層截擊和追趕,只能以精銳殿後,不斷派遣精銳鐵甲騎兵沖向敵軍以進行牽制。得益於財政的優勢,元朝的鐵甲騎兵裝備了更好的武器和盔甲,海都的游牧輕騎抵擋不住,紛紛退走。元軍之後經稱海之地與晉王甘麻喇軍會師。

根據月赤察兒的紀念碑文記載,在元軍集合之後,又和追來的海都都哇聯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交戰。元軍總共有五軍,月赤察兒領其中一軍,繞道海都軍的側後發起突襲。元朝的五軍夾擊,造成了海都和都哇聯軍的大崩潰,似乎這場會戰最終以元軍的勝利告終。

來自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的阿速軍一直是蒙古帝國依仗的精銳

災難的開始

消滅窩闊台汗國後的元朝暫時穩住了通向中亞的道路安全

但從其他的方面的資料可以得知,在最後的這一場大戰中元軍是失利的。由於擔心海都佔據整個漠北的資源,元朝在留都和林的官吏還焚燒了府庫,只將黃金絲帛裝車南運。但蒙古帝國的心臟和林城和城中的大量工匠,只能丟棄給了窩闊台和察合台汗國。

和林守軍的不戰而逃引發元成宗的嚴重不滿,下令將和林潰逃者都發配雲南。雲南曾是讓蒙古軍死傷慘重的地區,這一懲處不可謂不嚴重。

事實上,海都和都哇聯軍在戰役後並沒有趁機奪取和林。這是因為帖堅古山之戰給海都和都哇兩軍也都造成了嚴重損失,甚至有說法是海都在戰鬥中中箭而死。但海都在戰後急速死去是歷史事實,這也預示著長達40餘年的海都之亂即將畫上句點。

喀拉和林的復原模型

不過,和林卻沒有因為海都勢力的消失而得以復興。曾經屹立於漠北的世界中心,很快就被新的汗八里王城,徹底取代。雖然距離最終的毀滅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蒙古地區的空心化進程,已經不可阻擋。

有識之士更是從與海都的戰爭中看到了元朝正在走向虛弱的現實。他們在確定了農耕社會作為國家主要財政源頭後,也很快走向了武力的快速衰退。合剌合塔山之戰54年後,元朝面對紅巾軍起義時那種軟弱無力的反應,正是這種衰退導致的最終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能屈能伸的海都,就因為一次沒忍,斷送了推翻忽必烈的最好機會
800年前這位英雄爭奪大汗寶座,命懸一際全靠一幫漢人才殺出重圍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