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知行心學,見證了明朝百年興衰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王朝,最初由朱元璋反抗元朝建立的明朝,初期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晚期則是東林黨和宦官爭鬥不休,興衰往替的明朝卻也促進了思想、經濟的大繁榮,其中王陽明的心學即在明朝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頓悟出來,卻也影響了大明的社會風潮思想。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因此自稱為王陽明。王陽明出生於浙江餘姚的一個官宦世家,在出生時其祖母夢見天神乘祥雲而至,在雲中擂鼓跳舞,且懷中抱著一個赤子,因此王家人認為王陽明長大後必定是個好兒郎。等王陽明長到十二歲時,當時明朝朝政腐敗,農民起義屢禁不止,明英宗也在土木堡之變被俘虜,因此王小明從小便立志救國救民。
到了二十八歲時,由於在禮部會試中表現優異,被朝廷授予刑部主事。後來在明武宗正德年間,因看不慣大太監劉瑾專權,肆意妄殺朝政大臣,便上疏武宗批判劉瑾,因而觸怒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當驛站驛丞。遠離了朝廷的紛爭,王陽明在龍場教導當地百姓,並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對自己的心學有了很大的提升,史稱「龍場悟道」。
王陽明的心學有三個核心。1、心即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道理。2、知行合一,心中道理要和行動一致。3、良知、致良知,有道德和人生目標,並為之奮鬥。心學的出現可謂是給明朝混亂的社會風氣打了一劑強心針。由於明朝的皇帝幾乎都是奇葩,有想當木匠的、有想做大將軍的、還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東林黨和宦官也是斗的你死我活,王陽明的心學影響了一大批人,也將明王室的中興打下基礎。
其中比較出名的學生有冀元亨、王艮、黃宗羲、張居正等,武宗的驕奢淫淫不僅把自己累死在豹房中,也讓大明朝的開始走向下坡路,由於心學學派的興起,開始輔佐世宗、穆宗繼位,掃除了宦官專權,張居正開始對明朝進行改革,清丈全國土地並減輕農民的賦稅,史稱萬曆中興。
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也傳入到日本、朝鮮等亞洲地區,其中日本近代軍事家東鄉平八郎被王陽明的哲學深深吸引,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低首拜陽明」。可見王陽明的心學影響之廣。


※三國混戰期間,為什麼外族沒有大規模入侵中原
※春秋無義戰,周天子的皇權沒落標誌了分封制的土崩瓦解
TAG:趣味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