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書法》: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中國書法》: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金農詩集中的自序和金農像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布衣終身。好遊歷,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繪畫,精於鑒別。詩文古奧奇特;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金農——如詩的藝術人生

金麗娟

揚州金農寄居室

紅橋修禊:金冬心與揚州八怪

金農(1687—1763),清代著名書畫家、詩人。出生於浙江仁和錢塘江畔(今杭州),初名司農,字壽田;39歲以後更名為農,字壽門。其一生別號、室名眾多,如冬心先生、心出家庵粥飯僧、稽留山民、如來最小弟、曲江外史、百二硯田富翁等二十餘。

揚州八怪

金農一生好友眾多,「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厲鶚,杭世駿,汪士慎,馬日琯、馬日璐兄弟,「揚州八怪」的鄭燮、高翔等。好友間的往來常以詩歌互為唱和。泛舟湖上或亭台雅集:同觀古人字畫,書畫相互題跋,述懷古之幽思。至於金農何時成家我們無從知曉,有一妻一女,但卻於其60歲後都離世,曾娶一啞妾,也不得陪伴一生。金農是樂觀的,70歲時曾言「今客廣陵,寄食僧廚。積歲清齋,日日以菜羹作供,其中滋味,亦覺不薄。寫佛之暇,畫佛為事,七十衰翁,非求福禛。但願享此太平,飽看江南諸寺門前山色耳。」晚年的金農醉心於佛,畫佛寫經。金農喜竹,朋友們皆知,曾請好友丁敬刻「不可一日無此君」印,至75歲,還撰文評鄭燮畫竹。

金農 設色佛像

金農少年時期遊歷四方,拜訪毛奇齡,呈其詩,毛西河誇曰「吾年逾耄耋,景迫崦嵫,忽睹此郎君,紫毫一管能顛狂耶」!又受業於何焯,何焯是著名的學者、書法家、收藏家。在其門下學習的兩年中,雖不曾達到出仕的目的,但詩文書畫、金石考據皆有很大收穫。

金農常用印章部分

雍正十三年(1735),金農被舉薦應「博學鴻詞科」之試,次年再次被舉薦皆不中,個中情形,今已難考。此後金農客居揚州,廣交名人雅士。有趣的是,這交遊中也包括豪賈、鹽商。康乾時期,作坊、工商業不斷發展,揚州作為古代水路交通的樞紐之一,有「東南繁華揚州起,水路物力盛羅綺」之譽。名商巨賈紛至沓來,其中也不乏「雅好詩書」「賈而好儒」之商人,他們常於自己的宅第、館園,如程南坡的「筱園」、陳敬齋的「梅庄」、馬日琯,馬日璐兄弟的「小玲瓏山館」等舉行雅集,吟詩、作畫、觀摩歷代名跡。如此濃重商業氛圍下產生了以「揚州八怪」為主導的書畫文化圈,影響了揚州地區乃至整個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金農就是「揚州八怪」之首。與「八怪」其他人相比較,金農的書畫作品並不多。金農晚年患眼疾,還有軟腳病,所以繪畫作品常由弟子代筆(其弟子有束杖鳳、孫松、裘鏞、羅聘、項均等,但羅聘為其繪畫的主要代筆人)。金農初到揚州就結識了高翔、汪士慎,結下終生翰墨緣。雍正九年(1731),金農又結識了鄭燮(鄭板橋),此後二人常共同參與雅集,又有詩文互贈。乾隆二十九年(1764),兩淮鹽運使盧雅雨組織「紅橋修禊」,金農與鄭燮等人為李方膺《墨梅圖》題跋。至第二次「紅橋修禊」,金農收羅聘為「詩弟子」。揚州的商業氛圍也影響了藝術品的交易,鄭燮《行書揚州雜記》曰「王篛林澍、金壽門農……鄭板橋燮、高西唐翔、高鳳翰西園,皆以筆租墨稅,歲獲千金,少亦數百金,以此知吾揚重士也。」乾隆二十八年(1763)金農仙逝,是其弟子兼好友的羅聘扶柩歸葬於杭州臨平黃鶴山。

漆書傳千古:獨闢蹊徑的金農書法藝術

金農一生寫了大量的書法作品,但現在我們所了解最早的作品應是寫於康熙二十六年(1721),35歲所書的《游禪智寺詩軸》(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因還未見得35歲以前的作品,所以金農早期的書法藝術淵源我們無從所知,但從其四五十歲的作品來看,他對漢隸下過很深的功夫。雖金農書法作品眾多,但不同作品間有明確的分界線,每種字體都各具特色,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一般將它分為八分書(隸書)、行草書、寫經體楷書、隸楷、漆書五類。

金農 漆書相鶴經軸

八分書(隸書)作品主要集中在35歲至50歲前後。金農三十六七歲開始臨摹《西嶽華山廟碑》《乙瑛碑》《夏承碑》等漢碑,特別是對《西嶽華山廟碑》的浸淫,從30歲到晚年留下了很多臨本,現故宮博物院藏的《臨西嶽華山廟碑冊》寫於雍正十二年(1734),48歲時。他還在一首論書詩中描繪過學此碑的感受「會稽內史負俗姿,字學荒疏笑馳騁。恥向書家作奴婢,華山片石是吾師。」

金農隸書《王融傳》(現南京博物院藏)就是學《華山廟碑》很好的證明。清末民初書法家王瓘題跋曰「漢人分法,自趙宋以後,遂失自傳。趙松雪、文徵明偶一為之,但取方整而已。至鄧谷口,力求復古,用筆純師《夏承碑》,深得漢代技法。沿及雍乾之際,善隸者人人宗之矣。能出其范者,冬心先生始。亦從此入步,後見《西嶽華山碑》,筆法為一變。此冊運筆結字純師《華山碑》,間亦有芝英筆體流露毫端,蓋習氣既久,未能遽然欲盡也。至匠心獨運,精妙入神處,實不愧為中郎入室弟子。安吳書評僅列能品,猶未許為知音也。」

金農 漆書七言聯

金農39歲(雍正三年)開始北游,作品署名由金司農改為金農,《王彪之井賦軸》署名為金司農,現藏故宮博物院,可以說是金農隸書典型「倒薤」筆法的第一張作品。然何為「倒薤」?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有倒薤者,世傳務光辭湯之禪,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時至,見葉交偃,像為此書以寫道經。」清趙翼《題百體壽字》詩:「錯刀懸針器什樣,轉蓬倒薤草木姿」。簡而言之「倒薤」就是點畫重下而急出,似「倒韭葉」,金農的「倒薤」點畫得益於對《華山廟碑》的反覆臨習,且這一筆法在50歲以後的「漆書」中表現得更為誇張和強烈。

金農 行書游禪智寺詩軸

金農35歲起開始寫行草書。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29歲),厲鶚拜訪金農,觀其書法,留下「堂堂小顏公,頗喜究奇怪」,「論書近捃識,勿事征倒薤」之詩。康熙六十年金農(35歲)題邗上高翔所贈《山水軸》道:「內史書蘭亭,絕品閱世久。風流翠墨香,得之獨漉叟。楮爛字畫全,光華神氣厚。……少日曾臨摹,摹帷遮新婦。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自書詩稿》落款為「金司農」,應是39歲以前書,點畫未見顏魯公、二王筆法,忠於漢隸,多倒薤,閱讀之,文辭寧靜與躁動並存,奔騰中見浪漫。《自書三體詩殘冊》書於乾隆十七年(南京私人收藏),點畫中參入了漆書筆法,但總體依舊是漢隸風格。

由此可見,金農對顏真卿和二王的學習並未上手,行草書也由漢隸化出,各階段風格隨其他書體變化而略有變化,但「字字獨立、撇法多用倒薤,」這樣的書法風格伴其一生,中年以後愈加蒼茫老辣。

金農 禮佛圖

隨著歲月的流逝,金農開始信仰佛教,晚年更有「如來最小弟」、「心出家庵粥飯僧」的署款,47歲以後寫經體楷書始見。《梅花十二冊》題款(乾隆二十二年作),乾隆八年書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存浙江杭州西泠印社華嚴經塔),乾隆二十五年作《佛像》題款皆是這類書風的代表作。這種書體由古代佛家寫經體而來,愈到晚年愈瘦勁。清代蔣寶齡對其有「寫經滿百紙,畫佛亦千紙」之描述。

50歲以後金農的書法出現了新的轉化,開始出現筆畫粗細一致,隸楷參半的書體,王昶在他的《蒲褐山房詩話》中說冬心「書出入隸楷」,由此把金農的這類書體稱為「隸楷書」。這種書體由古代的石刻文字,或是宋版雕刻文字而來。筆筆獨立,少連貫之氣韻,同一作品中重複的字絕相似,「如有雷同,純屬有意」,但將其與其隸書、漆書相比,倒薤筆法是絕對沒有的。1738年的《隸楷書牛戩傳記》,1741年的《相鶴經隸楷冊》皆是此類書的代表之作。

金農 楷書相鶴經冊局部

今為人所熟知的是金農的漆書,自稱「渴筆八分」,他72歲作隸書《相鶴經四屏》有言「余年七十始作渴筆八分,漢、魏人無此法,唐、宋、元、明亦無此法也。康熙間,金陵鄭簠雖善斯體,不可謂之八分。一時學鄭者,更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也」。然他50歲以後就開始作此書,是對八分書(隸書)的進一步發展,融入古代的飛白書,晚年到達高峰。橫畫卧筆側鋒橫掃,豎畫以中鋒直下,橫粗豎細,向左的撇用倒薤法,向右的波挑則內斂,結字呈長方形。齊白石認為金農的漆書是從《天發神讖碑》而來「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冬心的古拙,學『天發神讖碑』的蒼勁」。《清史稿·藝術傳》認為漆書是「截毫端」所致,實為無稽之談。寫過書法的人都知道,只要起筆時鋪毫得當,運筆順勢而為,即可有漆書「方起方收、爽直斬截」之效。其晚年的漆書在行筆的過程中添加了不間斷的細緻波動,更見生澀蒼茫之感。揚州八怪諸書家之中,數金農和鄭板橋書法最具特色,創造了一種非真、非草、非楷、非隸的「怪」路子,是對古典書法的新突破。

「怪」在揚州話中為奇怪、不合常規,甚至帶有一種強烈的貶義色彩。金農的「怪」不僅僅表現在書畫作品的藝術創作上,其直爽、不拘的秉性亦是其「怪」之一。中國文人講究謙虛,然金農恰恰相反,他在《神龜圖》的題跋中這樣寫道:「予游楚州,得一青毛神龜,作《神龜篇》。客吟翁見而賞之,並賞予詩之不同乎人也,回請朱方老民繪寫其異兒,乞予書此詩於上,人生登期頤者為之上壽,吾儕進享天年,豈止此哉。自有不朽者在也。」金農不無自得地寫下他人的讚賞並不僅僅表現在詩歌方面,在書畫方面亦如此。其《冬心先生續集》自序中,亦記下張照對他隸書的讚美「君善八分,遐陬外域,爭購紛紛,極類建寧、光和筆法,曷不寫五經。以繼鴻都石刻,吾當言之曲阜上公請君,君不吝泓穎之勞乎?」;74歲所作《佛像》,跋曰「氣渾噩足千百年,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金陵方外友德公曰居士此畫直是丹青家鼻祖,開後來多少宗支,余聞斯言,掀髯大笑,七十四翁農又記」,如此「自戀」的金農實在可愛。

憑欄猶憶舊江東:金農的詩歌和繪畫成就

金農 山水冊

金農為後人所熟知的是他在書畫上的成就,而他自己一生以詩人自詡,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其詩文集之多,為揚州八怪之首。存有《冬心先生集》四卷,《冬心先生續集》一卷,《冬心拾遺》一卷,《金壽門遺集十種》《自度曲》一卷,《冬心先生三體詩》一卷,《冬心先生畫竹、梅、馬、佛、自寫真題記》等。

金農 雜畫冊

金農詩才的敏捷有牛應之《雨窗消意錄甲集卷三》為證:

錢塘金壽門客揚州,諸鹽商慕其名競相延致。一日,有某商宴客平山堂,金首坐,席間以古人詩句『飛紅"為觴政。次至某商,苦思未得,眾客議罰。商曰:『得之矣,柳絮飛來片片紅』。一座嘩然,笑其杜撰。金獨曰:『此元人詠平山堂詩也,引用綦切。』眾請其全篇,金誦之曰『: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眾皆服其博恰,其實乃金農口占此詩,為某商解圍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饋之。

金農 梅花扇面

金農年少時期的詩流傳下來的很少,今難以讀到,但從其師何焯對他的讚賞中我們可窺見一斑:「吾門俊乂眾多,多擅麟角之奇,惟斯人五七字詩,儼然孟襄陽,顧華陽流派」,何焯認為金農的詩可與孟浩然、顧況相媲美。47歲所刊行的《冬心先生集》作為他詩風的界點,前半生的詩歌清峭、雕琢,在遊歷壯麗山河回到揚州之後,其詩風愈加從容、精熟。「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是金農的好友,他對金農的詩也有很高的評價:「子援東萊趙詹事鄰雞之語,應指新城。特新城未見子耳,彼見之其傾倒必有出於群公外者,奈何承天水公陽秋口吻乎」。今錄其數首:

一丸寒月水中央,鼻觀些些嗅暗香。

記得鬨堂詞句好,梅影梅魂過鄰牆。

——《題梅花捲子》

浴碧跳珠聲不休,貴家台館可宜秋。

清池荷葉西廊竹,一有愁人雨便愁。

——《雨》

枚叟老無敵,稽生懶不堪。

君藏書在櫝,我與佛同龕。

晨讀花垂幔,午眠雲滿潭。

扁舟倘相訪,把卷樂湛湛。

——《寄許都諫謹齋先生》

金農雖少年之時就在詩壇贏得名聲,但終為其書名所掩,以至於現今了解金農詩文才華的人很少,實為一大憾事。

金農 梅花三絕

如果說金農成為書法家是不為初衷的意料之外,是仕途無望的無奈之舉,那麼成為一名畫家更是詩書之後託名的風雅之事,然讓金農在繪畫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三:其一,金氏一門曾為錢塘江畔的旺族,且幼年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書畫皆能;其二,仕途不利,經濟拮据,賣書畫可以增收;其三,曾受業於何焯,何焯是著名的書法家、收藏家,在其門下學習的二三年中,金農見過大量的書畫真跡,眼界自然不凡。

金農 梅花圖

金農繪畫取材廣泛,常見的有花卉、蔬果、山水、人像等,皆以隸楷書題款。《畫竹題記》中言「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學畫竹」,但卻能「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書法》(上、下半月刊)已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龍源期刊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書法》:世紀回眸——章士釗

TAG:中國書法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