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為你婚姻里的所有不順買單:父母要看
前言:一份婚姻的好壞,不僅僅是父母這一代人的事,更關乎著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就是家庭的未來,一個為父母婚姻不順買單的孩子,他的人生不僅不快樂,也很容易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最後必然以不健全的方式回饋自己的父母。
最近各平台總是放《蝸居》的片段,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時隔多年,當年看的如醉如痴的你還記得那一句話或那一個人深深觸動你的內心嗎?於我而言,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海藻的媽媽,痛徹心扉的那段話。
「我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女兒往火坑裡跳,作為母親,我卻無能為力。」這個母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女兒作為宋思明的第三者,已經挺起了七個月的私生子大肚子。
想想,還有比這母親更痛心的事情么?之後,這個母親緩緩地說,但凡讓孩子的物質生活富有一點,多見一點市面,也不會如此。那個時候,自己呼天搶地地忙,把小女兒幾乎交給姐姐海萍帶大。海萍對於海藻的意義,遠遠大於母親。當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忽然理解了。
理解最初為了滿足姐姐6萬元的購房款,海藻向宋思明伸出了手。而這隻手,伸出的那一刻開始,已經邁向深淵路。這個世界,哪有無緣無故的愛,這個世界,哪有不承受因果的索求。
就像海藻,原本她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一方應該是自己的親身父母才對。父母養育子女,是責任也是本性使然。而她,被父母在養育的環節上因為各種原因忽略了。她的養育第一人竟然是她的姐姐。所以,她人生最初的想法,看到省吃儉用為自己付出,養育自己、攻讀大學的姐姐和姐夫為了一元錢的瑣碎鬧得天翻地覆的時候,她的報恩想法從來沒有過的強烈而深刻。
這個時候,剛好遇到宋思明款款而來,滿身鈔票的所謂深情。其實,有些人,一開始的生活,就已經打了個彎。你能說,是命運的捉弄么?人走向不歸路,終歸是一點點的,一小步一小步的。
如果海藻一開始的父母之愛完整而非缺失,她不會有報恩強過自己的道德生活的想法。原本應該是父母的責任與擔當,假手他人的第一步就是錯誤。只不過,這個錯誤演變成悲劇更為慘烈罷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海藻背負了自己原生態家庭中的缺失,她用報恩的方式去償還姐姐。然而,有些路就是單行道,一旦上路,無法回頭,也無法掉頭。所以,海藻最終在慘烈的車禍中失去了女人最為寶貴的做母親的資格。這一切,足以讓她的後半生,有所思考,也有所回憶。
聽很多人講起伊能靜,我很好奇。據說她幸福,又多金。才貌雙全。我很少看明星的生活,幾乎零關注。架不住一位老同學每每聊天,總是一副艷羨的神情。雖然,她總是不管不顧我快要嘔吐的內心世界。但是,某一日在一個片段,看到她和她老公同時出境的真人秀。我徹底驚呆了。
真人秀,好歹還有秀的成分,總得稍加留意一下才對。但是,看了幾個細節後,我徹底驚呆了。真的。
一個停留在昔日里絮絮叨叨的三句不離孩子的中年婦女形象,滿滿的聒噪,一個男人在旁邊敷衍著打著遊戲,不時哼哈一聲。我也是醉了。我一直在想,一個女人何以如此討厭地絮絮叨叨這麼久。一個男人何以如此在老婆孩子的身邊,抱著遊戲如醉如痴。真是一場聒噪無聊的秀。
感覺伊能靜就是一位中年老媽子,養一個小的,外加一個小男人。蚊子把眼睛咬腫的那個片段,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心酸。打點好一切,安排完孩子,獨自一人在夜色里去求醫。身邊的那個男人,該吃吃該喝喝。對這個絮絮叨叨的女人,除了敷衍就是敷衍。真沒勁。
看了幾個片段鏡頭,幾乎都是這個女人在不停地嘮叨。關於孩子、關於過去、關於感覺,好像只有在絮絮叨叨中,她才會不失重一樣。感覺,真心累。
但是,看了伊能靜的出生和經歷,我突然明白了她的現在。一個人,缺的東西太多了。她最致命的缺憾,就是人之初,一場殘缺的愛。今日種種,她不過拚命地想去把握這份愛,特別害怕它消失。可是,往往這樣,讓心如明鏡的吃瓜群眾一目了然。但凡走過婚姻路,是否幸福,一眼即可看穿。根本就不用秀。
我明明在和你過日子,你卻把它當成了相聲。確實如此。雖然我就這點過日子的水平,但是好歹我過得真實。而你,天天抒情天天秀,用大媽的絮叨演繹少女的情懷。揪心不?
心疼她的缺失,討厭她的秀。不過幸好,我可以選擇直接屏蔽。這不過是一個女人,對過去家庭情感的缺失,狠命追討的樣子罷了。
有一位忘年交的阿姨,每每見到總是要訴苦兩句。孩子優秀,芳齡三十齣頭,薪水不錯。就是一直不結婚,說是對婚姻無把握。
一日,隔著微信,終究忍不住。我姑且推斷,您和她爸爸,婚姻坎坷,感情不和。不然,孩子不會如此恐婚。微信那頭半天無語,次日回復內容如下:
我和她爸爸,這些年冷戰家暴,孩子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看到太多的紛爭不幸,大打出手。我原本想,孩子大了離了算了。可是自己也已經六十,又要馬上退休。算了。不想把孩子害成這樣。你說,現在怎麼辦?
現在怎麼辦?現在已經無辦法,除非時間倒流。最捷徑的辦法,就是陪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從心理方面,疏導接納,坦然面對。但是,情感的傷痕,或深或淺,只有自己明了。有些傷口,一旦成傷,就不要指望痊癒。
你所有婚姻里的不幸與缺失,你的孩子總會有一天替你背負前進。
一日,一朋友和我大聊特聊她如何富養自己的女兒。比如,每年出國夏令營冬令營,開拓視野。必須堅持鋼琴練習。必須琴棋書畫都要有所涉足.......我實在聽不下去,對我來說,這個叫慘不忍睹。因為,據我所知,這個孩子0-6歲都在爺爺奶奶身邊寄養。我倒覺得,當務之急,既然把孩子接到身邊,先從建立安全穩定的親子關係開始。
聽我這麼一講,這個朋友立刻不悅。不悅就不悅,我不過看孩子不安全地可憐。果然,後面孩子在心理情緒上出現很多異於常人的情況。這位朋友為了陪孩子一起成長,自己和孩子睡一個房間,竟然同在一個屋檐下,夫妻生生分居。
雖然很不理解,但是不置可否。我只是擔心,未來這個孩子,會與自己、與愛人如何相處?一個孩子,原生態的家庭,不僅需要一份健全讓人溫暖的愛,還有家庭成員、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各種關係的潛移默化。
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在哪一刻突然發現,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說話的口氣,好像突然之間被親近的人,靈魂附體一般?對或者錯,好或者不好,有時都不能人為去轉移。
所以,維護一份健全的愛,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益於自己,富餘孩子。至於其他,再說。只要將來,你的不完整的婚姻與不幸,不要再讓孩子背負前進即可。


TAG:叄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