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巨石陣:是誰搬動了那幾十噸重的大石頭?

英國巨石陣:是誰搬動了那幾十噸重的大石頭?

在漫長的世界文化歷史旅程中,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在這些文化遺產中,包含了大量的神秘元素,其中一個,就是英國著名的巨石陣Stonehenge

巨石陣(英語:Stonehenge),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埃姆斯伯里,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迹,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

巨石陣也叫做圓形石林,位於英國離倫敦大約120公里一個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地方。整個巨石陣的結構是由環狀列石及環狀溝所組成,環狀溝的直徑將近100公尺,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每塊重40噸。

據估計,圓形石林已經在這個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幾千年。1986年,「巨石陣、埃夫伯里和相關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距離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30公尺的地方,有一塊被稱為「席爾」的石頭單獨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部分的學者認為古代民族用巨石陣來記錄太陽的運行。

Mike與巨石陣的故事

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麥克·帕克·皮爾森(Mike Parker Pearson)是「巨石陣河畔項目」2003年至2009年的負責人。他表示,當時研究發現被埋葬在巨石陣的有27個個體,大部分是男人和女人,同時還有5個孩子。而且這些家庭不是在同一個時間被埋葬,而是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2500年間的5個世紀內先後被埋葬的。他們的墳墓被青石組成的圓所標記。

Mike他們推測,這些人來自那個時代的精英家庭,而非一些宗教和戰爭的選擇過程。他們是可能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領袖,也有可能是早期統治巨石陣地區的一個王朝。

現在人們能夠確認的是,巨石陣是至日的一個校準。通過它的直徑,你能觀測到夏至日的日出,然後在這個角度180度的反方向,你能觀測到冬至日的日落。它同時記錄了一年中,最長和最短的日子。

在沒有手錶、時鐘和日曆的古老年代,一個能通過自然特徵記錄一年中最長和最短的日子的地方,自然不會被認為是一個巧合。古人們相信這是一個吉利的地方,去埋葬他們最重要的家庭,紀念他們的祖先。

與此同時,這個位置於他們而言,也成了一個時間記錄器。這個對先民而言,是有重大意義的。他們能夠利用它去定義,周而復始的日子中一些重要的時刻,尤其是在冬至日——從舊的一年轉向新的一年的時間標誌。

除了天文學的校準,巨石陣還有另一個自然特質,就是進入巨石陣的巨石陣大道——這條道路是引向2英里外的河流。在大道的兩側,有兩條又深又細平行的軌道——溝渠和積岸,是在冰河時代由於水的凍融交替而形成的。這對平行線似乎又具有了重要意義,因為它指向了冬至日的日出和日落,這又是一個特別的宇宙論的巧合。

這彷彿又是另一個來自上帝的信息。這讓他們相信,這裡就是宇宙的中心。

Mike他們還發現,站立在埋葬井上的青石是來自180英里外(約300公里)威爾士Wiles。但如何將這些幾十噸重的巨石運到索爾茲伯里平原——巨石陣的所在地,他們也沒有具體答案。但他們發現,是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2500年間,先民們陸續開始將巨石搬運到巨石陣的所在地,並開始建造巨石陣。

通過動物牙齒和日常用具上的各種食物殘留,Mike團隊還發現了,有接近4000人在每個冬天聚集到巨石陣。他們來自整個英國各個遼遠的角落,甚至包括英國最北部的島嶼。而那些島嶼距離巨石陣接近700英里,先民們攜帶上牲畜,需要步行和坐船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這對他們而言是非常長久持續的一段旅程。此時我們不禁為先人的毅力而感嘆。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一方面,他們共同參與到巨石搬運的任務中,一方面在冬至日那天舉辦一個完全不同規模的節日盛宴。這意味著,他們將巨石陣看成是一個重要的、中心的、值得崇敬的地方。可以想像當時人們的興奮程度。

如此規模的,接近4000人、在冬至日聚集在巨石陣的活動,Mike團隊將這看成人類第一個聚集的、全島範圍性的文化事件的例子。

可見,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巨石陣的石柱已經是遠近馳名、被人敬畏著,吸引著人們從遙遠廣闊的地方過來,一起建造、慶祝和朝聖。

到這裡,我們不禁為之驚嘆。也許幾千年過來,巨石陣的繁榮沒落了,不同朝代和英雄人物的神話般的故事在期間不停輪迴般上演。

但在巨石陣背後的文化,一直延續至今。在那個原始年代,除了科技手段不同,先民們也許和現代人可能過著近乎相同的生活。但我們無不能被其背後所隱藏的:對神秘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無止境的探索、對共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以及堅定的信念,深深的折服,感到無比的震撼。

考古的調研還在繼續,而人類的文明從那時開始,就在不斷的延續繁榮。

也許我們總渴望從先民留下的遺迹文化中,獲得生活的經驗,獲得關於自然的秘密,獲得對戰勝未知恐懼的啟示。

智慧,是亘古長遠的先民生活中凝練流傳下來的。生活,是文化的土壤,智慧是其中的結晶。智慧被我們所傳承,也許早已刻在我們的血液中。

回歸生活本身,活出智慧,是我們永恆的課題,也是文化傳承的本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一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三一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