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全省第一

去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全省第一

蚌埠新聞網訊(記者 顧楷)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2017年我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1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5.2%,居全省第1位,「1+3」創新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創新是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競爭新優勢的關鍵。」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我市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瞄準《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10大重點領域,挖掘老工業城市綜合優勢,發揮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型城市建設等平台作用,通過政策支持,引導各類創新資源集聚,大力發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了智慧經濟、互聯網經濟等新業態,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在挖掘老工業城市綜合優勢方面,我市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西部城區5戶重點化工企業退市進園、16戶商混企業退市進郊和34戶老工業企業搬遷改造,騰換空間,優化布局,重點發展硅基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目前,中糧生化蚌埠產業園、豐原生物產業製造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豐原集團維生素C及其衍生品遷建、環酸、明膠等項目建成投產,累計完成投資約30億元;城市中環線內7家商混企業實現關停;蚌埠捲煙廠、安徽柳工、安瑞科、皖酒集團等一批老企業實現入園發展。

在創新平台建設方面,我市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持續提升玻璃設計研究院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豐原集團國家發酵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中糧生化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平台創新能力,依託骨幹企業自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加快重點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推動硅基新材料等爭創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等。同時,加快開發區優化整合升級,明確1到2個主導產業,重點圍繞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全面推行開發區內企業審批、審核事項全程代辦制度,引進配天重工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比亞迪雲軌安徽製造中心、凱盛新型顯示產業園等重點項目,蚌埠高新區在全國157個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已上升到第42位,連續6年實現爭先進位。此外,還加快中小企業產業園、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產業集聚專業鎮等建設,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130餘萬平方米,引進入駐企業200餘家,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專業鎮總數達26個。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市去年出台了《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兩個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全力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升創新能力,不僅推進龍頭企業兼并重組,還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安徽工業精品28個,新增新產品28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超200戶,高科能源、浩中機械、強力重工等11戶企業成功在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專精特新板」掛牌。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奮力激活創新基因、發展潛能,用好、用活、用足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平台,以硅基和生物基為重點,依託凱盛科技集團發展壯大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依託豐原集團打造全產業鏈的聚乳酸產業園,建成雙千億新材料產業基地;依託中糧生化建成國內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基地;依託中國兵器214所建設MEMS產業聯盟,打造感測器產業基地;並繼續培育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藥等新興產業,力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2%、48%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蚌埠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粗心父母開車走了 竟把孩子丟在路上

TAG:蚌埠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