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天后」的音樂人生

Amor Di Mundo
Cafe Atlantico
Cesaria Evora
00:00/04:05
音樂於維德角而言就是身體的一部分
離開音樂 他們就無法生活
音樂就像是流淌在身體的血液一樣
她是怎樣把維德角的音樂文化推向了世界
本期《梅卿看世界》
一場中國與維德角的文化之約
正在進行
維德角共和國駐華大使塔尼亞·羅穆阿爾多
(Tania Romuaido)
中國東方歌舞團青年作曲家演奏家朱森
主持人 梅卿
嘉賓 陽斌
維德角是個非常小的國家,對其他國家來說它的知名度很低,但是她卻把維德角的音樂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並把維德角帶上了世界版圖,這是怎樣的一個傳奇女子?
赤腳天后的音樂人生
她出生於聖維森特的明德盧一個貧苦家庭,但上天賜予了她一副特殊的嗓音,她從小就習慣到處唱歌,她無時無刻不在人群中歌唱,無論是在家或者是姨媽們的身邊,她偶爾還會在小型的家庭聚會上獻唱,有時在街角,有時在餐廳里。
早年失去雙親,她不得不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擔,走街串巷、光腳賣唱養活弟弟妹妹;青年時期,她迫於現狀離開舞台,操持家務;人到中年,她無法剋制對音樂的渴望,再次走到麥克風前,紅遍全球;年過花甲,她站上世界各大頂級藝術殿堂的舞台,成為麥當娜、瑞奇·馬丁的偶像。
她拒絕用英語唱歌,拒絕唱片公司的商業包裝,拒絕激情動感的舞台表演和濃妝艷抹,拒絕到財大氣粗的鉅賈富賈家中獻唱……不忘當年的貧困和依舊在貧困線上掙扎的鄉親,她堅持光著腳在舞台上演出;她從不貪圖奢華生活,平靜地生活在維德角家鄉;她熱心慈善,家門永遠為流浪者敞開,擔當著維德角人「守護天使」的角色。
她曾說:"摩納音樂,雖是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傷痛,但是要用歌聲唱出希望,人們絕望時聽著這樣的歌曲,就會重新燃起信心」。
從西莎莉亞·艾芙拉的音樂里,大家也許能找到世界各種音樂的元素和影子。她作為維德角的一代歌后。可是在她的音樂大部分帶有濃濃的思鄉情緒,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的感覺。她的歌聽起來樸實不失流行,浮華但是又不失高雅,總體聽起來非常地愜意。為了唱歌,她的足跡遍至世界各國,可那份濃濃的鄉愁,始終縈繞於心。
在維德角歷史上有過幾次大饑荒,大批維德角人因此而遷徙異鄉。第一次大饑荒發生在1790年左右。很多維德角人當時前往美國,成為揚基人,從事捕鯨業。第二次是在1917年左右,這次遷徙的目的地是歐洲。最後一次大遷徙是在1950年左右,當時很多維德角人去了非洲其他國家和拉丁美洲一些國家。這些移民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他們繁衍下來的子孫人數超過100萬,已經是兩倍於維德角本土的人口總數。維德角是承認雙重國籍的,這些維德角的海外移民常年思念故鄉,這種思鄉情緒在西莎莉亞的音樂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她用最動人的聲線,詠唱出最優美的詩歌。尤其當你背井離鄉的時候,當你身處他鄉聆聽西莎莉亞的歌曲,她的歌會讓你感受到這是屬於我的,而我是屬於它的。西莎莉亞也有一些歡快的歌曲,它們是關於日常生活 關於狂歡的,她歌唱愛情,她也歌唱對祖國的愛 對維德角的愛,所以她的歌並不只有悲傷遺憾和思念,它想表達的遠比那多!
為了讓自己不要忘記貧窮,也為了表示對家鄉貧苦人民的尊重,西莎莉亞從來都是光腳上台演出,也正是因為她的赤腳演出,讓她成為維德角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而這樣做絕對不是流於形式,西莎莉亞一直非常關注慈善,2003年,她參與《停止債務》專輯的錄製,支持減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同年,她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任命為官方大使。西莎莉亞·艾芙拉成功的歌唱生涯,也提升了維德角這個非洲小國在世界的知名度。
這位曾經在2010年來華獻唱的天后級歌星在2011年冬天走了。用歌聲和靈魂溫暖他人的西莎莉亞被媒體稱為「沒有王國的國王」,她用悲憫中帶著陽光、痛苦中帶著希望的歌聲,用平靜淡泊、溫暖純凈的靈魂為我們建築了一個精神王國。
那迷人的海灘、熱帶獨有的搖曳風情
以及貧脊卻充滿活力的土地
孕育了獨一無二的赤腳歌后西莎莉亞
以及西莎莉亞質樸動聽的歌聲
下期預告
維德角的音樂形式及歌舞狂歡


TAG:梅卿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