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莫用狹隘與功利之心去猜度女人.古朝八紅顏

原創:莫用狹隘與功利之心去猜度女人.古朝八紅顏

古朝八紅顏

楊艷陽

西 施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美麗不是一種罪過,有時卻會給人帶來始料未及的命運。

清清小溪旁,一群年少的越女正在歡笑嘻戲。她們不知道其中的一個人就要背負沉重使命,也不知那使命竟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存亡。

越王的人來了,西施在溪邊輕輕站起身來。她的艷光令百花失色,也令她從此踏上一條再也無法回頭的長路。

吳宮豪奢,君寵無限,西施卻必須將這一切慢慢引上敗亡的道路。不知吳月凄冷的夜晚,她可曾矛盾萬千,在祖國的重託與自身命運間左右徘徊。日日見滿眼富貴,夜夜敘卿卿恩情,這些都是誘惑、都是掙扎,一個溫柔的年輕女子,要有怎樣的勇氣和堅貞才能抵擋這一切?

朦朧銅鏡里,西施默默落下淚來。絕世之姿,卻終有一日要成為千古紅顏禍水,紅顏禍水……

人們傳說,越國勝利後,聰明的范蠡帶走了她,從此泛舟五湖,過著神仙眷屬般的日子——然而結局似乎並非如此。

史書有云:吳宮破後,西施返越,被勾踐的王后所殺。理由只有一個:亡國妖物。

使命完成,西施之死不知是否死而無憾。也許她在吳宮中早已預見到這一日,卻最終選擇了道義與忠誠。

從此越溪之畔再也不見西施浣紗的倩影——容顏和靈魂的美麗若太過出眾,也許終將為醜陋的世間所不容

昭 君

秋風琵琶,塞外鴻雁,世人皆言「昭君怨」。

不能明白漢元帝為何不親見其人,而要憑生硬的畫像召見美女。

有真才實學的人,大多恥於卑躬屈膝去換取賞識;正如真正艷壓群芳的美女,也羞於自貶人格去賄賂貪婪的畫師。

於是毛延壽冷笑了,天下「成事未足,敗事有餘」的小人大抵如此。

昭君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在一個個孤凄的夜晚,她也曾反覆忖思。美麗的弱女子卻不乏錚錚傲骨——她就是要爭這口氣,就是要讓無恥的小人碰一碰石頭。這世上總有不怕他們的人,也總有他們不能得逞的時候

「不妥協」的代價通常是慘痛的,命運給了昭君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局——抑或是幸運的結局。

呼韓邪將行,賜給他的宮女向漢元帝辭行。皇帝的眼睛瞪大了,畫師的人頭便岌岌可危。

昭君出盡胸中惡氣,她的美貌與風采終究得到最大的肯定——雖然人們都認為來得太遲。

後世的文人騷客,想像昭君出塞必定悲怨之極。他們寫那琵琶,寫那淚水,寫年年愁望鴻雁飛。他們的錯誤在於用自己的狹隘與功利之心去猜度女人

我們知道昭君作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安居樂業,生子生孫。她得到了匈奴人民的愛戴,她是他們尊貴的閼氏。

塞外青冢,至今芳草青青。千百年來,也許只有王安石的詩能令昭君引為知已——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貂 蟬

「貂蟬拜月」是古老的年畫話題,畫中的貂蟬一徑是美麗而迷惘的。不知是因為月光,還是因為別的什麼。

古時候女人的地位太過低下,作為一個歌妓,主人給了一點點恩惠便是不得了,從此言聽計從、以身相報。更何況王允給她講的是天下蒼生的大道理。

董卓的殘暴狡猾世間聞名,呂布勇猛鬼祟,也是很難對付的一個人。貂蟬竟能將這兩個男人玩弄於股掌之上,造成了驚天動地的大變革,從某些方面來講,她實在是一個心機很深的女人。

「表演」是女人的天性。鳳儀亭上,嬌美的貂蟬哭得梨花帶雨,說完背好的台詞便要跳池塘。人說呂布如虎,此時的呂布比貓還溫順,什麼都願意相信。後來肥董卓跑來瞧見了,擲了呂布一戟,貂蟬只是不慌不忙繼續嚶嚶哭泣——「恨董卓霸佔」的淚還沒幹,現在已是為「呂布調戲」而流了……

挑拔死董卓,天下稱快,貂蟬大概也鬆了一口氣。呂布把她娶回家中,自謂英雄美人惺惺相惜。貂蟬卻未必當他是英雄——呂布「勇不可當」,貂蟬比他更強,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後來呂布又有許多經歷,貂蟬對他的事便很少發言了。也許她什麼都看得到,只是豎子不足與謀

殺掉呂布,曹操沒有把他的家眷怎麼樣。傳說貂蟬之死,是因為影子被關羽砍到。

美而慧的女子,卻未必死得那樣容易。貂蟬也許一直活得很好,正隱藏在史冊某一頁悄然微笑。

玉 環

GIF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玉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在皇宮裡活得珠圓玉潤。

後來玉環吊在羅巾上的原因——軍士們說她誤國,詩人們說她誤國,百姓們也都說她誤國。

也許只有皇帝哭得對,玉環誤便誤了,她竟也被國誤。

有野心的女人,大都笑得格外燦爛,也格外的溫柔賢德。一是為了大家說她聲好,二是掩蓋住自己猙獰的真面目。

楊玉環卻是個沒什麼心肝的小女人。她知道皇帝召見梅妃,便跑到人家的被窩前鬧了起來。披頭散髮,絮絮不休,過了好幾天還對皇帝冷嘲熱諷,惹得男人生了氣,把她送回了娘家。她的舉動,在有野心的女人看來,是愚蠢而不可思議的。

后妃們要花多少心思裝扮,才能給人留下「嫻靜貞淑」的印象,怎麼會在皇帝面前搞得眼淚鼻涕糊成一團?內有宦臣,外有言官,恨得牙根兒痒痒還要裝出最溫良的笑……楊玉環不唯不掩飾自己的恨妒,竟扯著皇帝打起滾兒來,這恐怕是皇宮裡絕無僅有的場面。

因此皇帝也格外愛她。他們是真正的夫妻,拋開了「王」與「後」的格式——只可惜他們無法拋開天下。

楊玉環忙著唱歌跳舞辦宴會,愛情來了便愛,富貴來了便享,有點太過隨遇而安。她把心思都放在了那些小情趣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窮奢極欲,也沒有想過自己的言行關乎黎民。

處在政治旋渦的中心,卻沒有政治意識,看來到底是行不通的。玉環不該作貴妃,只宜作富家翁的太太,可以專寵到七十歲,也還是個女人精。

唐明皇老糊塗了,由得她鬧,最後終於害了她。李商隱替玉環問道——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息 媯

美人如花,即使是遙遠的春秋時代的美人。

今河南息縣境內,曾有一個叫「息」的小小的國家。息國民眾為自己的王后感到驕傲——美麗的息媯,她便是聞名天下的「桃花夫人」。

自古言「紅顏禍水」,其實禍多起於男人的慾望與貪婪。楚文王聽到「桃花」之名,為得到息媯不惜舉兵滅息。大軍壓境,烽煙四起,苦難的百姓呼喚著「君夫人」,令息媯的心寸寸碎裂。

她甚至沒有死的權力。殘暴的楚王得不到她,定會惱羞成怒,帶給息民更加可怕的災禍。

銳身急難,息媯隻身入楚,不得不與丈夫決別,從此拋下深深熱愛著的家國。楚宮幽邃,桃花夫人日日對花垂淚……

誰也無法想像,在她嬌柔的外表下,竟有著一顆那樣執著的心。

自入楚宮,楚文王給了她前所未有的榮華與恩寵,息夫人卻沒有忘卻自己的初衷。這個女子心中蘊藏的哀怨如此之深,她做出的事情又如此堅毅而驚人——

入宮數載,無論怎樣的誘哄、恐嚇,息媯竟終生沒有與楚文王說過一句話!

《左傳》上記載,楚文王終究無法讓她開口,只好問為何要這樣?息媯在紙上寫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沉默而有力的反抗令一代霸主羞慚震憾。

桃花夭謝,桃花夫人的故事卻千載流傳,王維為此揮毫而就《息媯怨》——

莫以今時寵,寧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薛 濤

長安嬌女,幼入蜀中,流落在舞榭歌台。在盛唐那樣文化空前繁榮的年代,作為一位青樓女子,薛濤的才情卻能傾動一時。

人們傳頌著她的美麗——年輕的薛濤,面如嬌蕊、神似芙蓉,優雅的姿態惹人憐愛。那些個年少時節,佳人半掩玉容,憑樓嫣然一笑,便有無數多情才子,深深為之傾倒。

薛濤之美,更多的出自才華。她的詩采清麗過人,且在閑吟微諷之中,時寓憂時警世之意。如「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等句,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當時有許多著名詩人都與之唱酬往還:元微之、白居易、杜牧、劉禹錫……更有人傳說,元稹與薛濤惺惺相惜,由傾慕而至愛慕,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情話。

當時的西川節度使韋皋,曾經準備奏請朝廷,授以薛濤「校書郎」的職銜,可見其才華之出眾。此事傳出後,蜀中便從此稱妓女為「校書」,又可見其風采之聞名。

浣花溪上,碧雞坊中,薛濤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吟詩樓」。纖纖十指,織錦般漂制,完成灑淚如金的深紅小箋,世人稱為「薛濤箋」。詩人王建曾作《寄蜀中薛校書》,詩云:「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正是對薛濤在吟詩樓中生活的傳神寫照。

佳句猶存,遺芳不滅。美麗飄逸的薛濤,是男性社會千年詩史上一個最優雅的情結。

孟 才 人

大唐的一切似乎都是豐盛優美的。唐武宗的才人孟氏,容顏嫵媚、多才多藝,在皇帝面前清歌曼舞,舉宮為之欣然動容。

孟才人曾以為自己很幸運,避免了上陽宮人含恨枯萎的命運。微笑的眷顧、無盡的恩寵,令她陶醉在幸福之中。

不幸皇帝生了病,孟才人愁腸百結,衣不解帶服侍在床前。唐武宗李炎即位不過六年,他還不想死。可即便貴為天子,也無法阻擋死神的腳步。

望著才人鮮妍的生命,武宗大概是妒恨了。終於他冷冷問道:「吾即不諱,妃何為哉?」

才人手中的茶盞摔碎在地上,正如她猛然破裂的人生瑰夢。此時才能明白,皇帝的恩寵,不過是主人對玩物的褻愛。他要她死,她便不得不死。所謂柔情,此刻真是莫大的諷刺。

無奈之中,才人指指案上的紅錦笙囊,「請以此為縊。」說罷淚落如雨。皇帝點點頭,好象對這個收梢十分滿意。

孟才人不禁悲憤滿胸,「妾嘗藝歌,請對歌一曲,以泄其憤。」她凄然唱起張祜的《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何滿子」為古傳悲曲。才人此時聲聲哀怨、字字斷腸,唱罷氣亟立殞,當場心碎而死。

詩人張祜輾轉得知此事,忍不住為之淚下,特作《孟才人嘆》——

偶因歌態詠嬌顰,傳唱宮中二十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韋 叢

很少有一位女子的死能引來丈夫如此深切的悼念。

二十七歲的韋叢死了,元稹悲痛欲絕,對夫人的追憶和思念持續數十年,至死不渝。

美麗的韋叢出生在名門望族,父親韋夏卿官至太子少保,韋叢是家中最受疼愛的小女兒。沒有人想到她會心甘情願嫁給元稹——一個出身寒微的窮詩人。韋叢卻深深敬愛著丈夫,畢生與之同甘共苦。

元稹雖以詩名享譽盛唐,早年生活卻很清貧。韋叢以千金之軀,如農婦般辛苦操勞,無微不致地照顧丈夫。雖生於錦繡叢中,面對巨大的物質落差,韋叢卻能安之若素。在她看來,世上最珍貴的莫過於夫妻間真摯的情感,此外別無所求。

侯門貴女,布衣棘釵,在秋風中拾柴舉火,向遊盪歸來的丈夫嫣然一笑……這情景深深印在元稹心中。

公元809年,年輕的韋叢積勞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這位慧麗女子,一直默默支持著丈夫,不惜讓自己的青春與才華黯然沉寂……她的賢淑與柔情為世人感佩,韓愈為她作《韋氏夫人墓志銘》,對她的美德作了高度評價。

而她的丈夫元稹,為她的死哀毀慟悼,久久無法自拔。幾十年間,他寫作了多首悼念亡妻的詩篇,至今為世人傳誦。其中最著名的《三遣悲懷》,斷腸銷魂、盪人心魄,寄託了一位丈夫對妻子最深切的綿綿哀思——

同穴杳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原創於二十多歲時,請多指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延陽 的精彩文章:

TAG:楊延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