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承德布達拉宮全景老照片,一堆里挑出三張,你從中看出了什麼?

承德布達拉宮全景老照片,一堆里挑出三張,你從中看出了什麼?

普陀宗乘之廟在承德避暑山莊的背後。

此廟是為慶祝乾隆皇帝六十壽辰和皇太后八十壽辰,仿西藏布達拉宮,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的。

這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寺廟,人們俗稱它為「小布達拉宮」。

乾隆年間編纂的《熱河志》里,有一幅「普陀宗乘之廟圖」——

《熱河志》雖號稱「欽定」,這幅圖卻畫得不咋地。

要領略普陀宗乘之廟的雄偉壯觀,還是得看照片。

拍普陀宗乘之廟的全景,黃金拍攝點在避暑山莊西北門一帶的宮牆上。

在我收藏的幾千張承德老照片中,有許多歷史過客、文人雅士是選取這個視角拍攝照片。

那些無緣登上宮牆的攝影師,則在宮牆外面的山坡上拍攝。

我這裡挑出了一大堆照片,咱們一起翻看翻看。

——1902年,德國駐華公使阿爾方斯?馮?穆默拍攝。

——1906年,大清國郵政局發行的《熱河》明信片之一。

——1906年,德國建築師恩斯特?柏石曼拍攝。

——1909年,英國女植物學家威廉?博道姆拍攝。

——1910年,直隸省官員傅增湘、袁觀瀾拍攝。

——1924年,美國社會學家西德尼?甘博拍攝。

1930年,瑞典攝影師約斯塔?門泰爾拍攝。

——1933年,《熱河承德名所》明信片之一。

——1933年,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島田謹介航拍。

——1935年,《承德的喇嘛廟》明信片之一。

——1936年,德國女攝影家海達?莫理循拍攝。

——1936年,美國合眾國際社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拍攝。

1939年,日本攝影家岸田日出刀、土浦龜誠拍攝。

——1939年,《熱河?承德》明信片之一。

——約1940年,用以前舊照片印製的明信片。

——1942年,《躍進滿洲畫帖》書中的照片。

——約1943年,佚名日本人拍攝。

——約1944年,《普陀宗乘廟》明信片。

——約1944年,《普陀宗乘廟全景》明信片。

——1956年,古建築學家羅哲文拍攝。

——2006年,攝影家王舜拍攝(這是最「年輕」的一張老照片)。

讓我們從上面這一大堆老照片里挑出三張,仔細地看看。

第一張 1906年拍攝

22萬平方米的普陀宗乘之廟,皇家寺廟在清朝末年尚存的壯觀,被德國建築師柏石曼收進鏡頭。

主體建築大紅台,隨山勢自由布局的白台群,以及遠處的群山、近處的小河、側面的山林,組成了氣度不凡的畫面。

第二張 1936年拍攝

海達的照片,距柏石曼的照片僅僅過去30年,普陀宗乘之廟發生了什麼?

拋開寺廟內部遭到怎樣的破壞不提,僅從外景看便慘不忍睹。

古建變得零落殘缺,樹木變得稀稀疏疏。尤其是西邊坡上原來鬱鬱蔥蔥的山林,竟化為一片光禿的不毛之地。

湯玉麟等軍閥、進駐廟內的日軍都幹了些什麼,昭然若揭。

第三張 2006年拍攝

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文物保護,兩個《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十年整修規劃》使普陀宗乘之廟獲得新生,古老的皇家寺廟煥發出新的光彩。

歷史車輪滾動到21世紀。普陀宗乘之廟已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它在歷史、民族、宗教、建築、園林、美學諸方面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重視。

讓我們把三張照片放在一起——

從第一張照片上,我們看到了

封建末世,古韻猶存

從第二張照片上,我們看到了

苦難歲月,滿目瘡痍

從第三張照片上,我們看到了

新的世紀,走向輝煌

三張照片

濃縮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百年衰榮

三張照片

看盡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百年滄桑

有根有據,拒絕戲說!

(《老熱河鉤沉》系列文章之十六

安忠和先生是河北承德文史學者,承德日報社資深報人,主任編輯。近30年來堅持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已在中國旅遊出版社、故宮出版社等處出版了40本著作。其中《承德之謎》《古承德探秘》《安忠和說承德》《避暑山莊大辭典》等書深受讀者歡迎。

最近,安忠和先生撰寫了一批挖掘老熱河歷史、鉤沉老熱河典故的文章,頗具史料價值,讀來引人入勝。徵得作者同意,本公眾號陸續把這些文章奉獻給諸位,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訂閱承德 的精彩文章:

乾隆年間有過多少宰相?哪一位宰相最厲害?

TAG:訂閱承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