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怪異、恐怖和難以置信——你所不知道的貝多芬

怪異、恐怖和難以置信——你所不知道的貝多芬

貝多芬,偉大的貝多芬。這位悲劇收場的巨人是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與巴赫和莫扎特一起被視為最偉大的三位音樂家。每個人都知道不朽的第五交響曲開篇的8個音符,多數人也都熟悉《月光奏鳴曲》《致愛麗絲》和第九交響曲中《歡樂頌》的部分。他的作品是連接古典主義晚期到浪漫主義早期音樂的橋樑,晚年的弦樂四重奏被視為最美妙的「古典」樂曲之一。多數人知道他如何在逐漸喪失聽力的情況下令人難以置信地掙扎著創作的,雖在晚年完全失聰,但仍然能在腦海中完美地「聽見」自己譜寫的音樂。

然而貝多芬艱難困苦且悲哀的一生中還有更多東西。他生活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戲劇事件、憤怒、激情和相當荒唐的轉折。如果有人創作出一個有類似經歷的虛構人物,人們會立刻批評作者幻想的情節實在不可思議,不過是聳人聽聞——出版社可能還想收回預先支付的稿費。

貝多芬在世時,他雜亂的房間、狂野的亂髮,以及他的怒火就已成為傳奇,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屬實。儘管混亂不堪(也許正因為混亂不堪),他在創造性和藝術方面卻達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

著眼於他的音樂和他的生活,有成百上千萬字以他為主題的作品。這裡的簡短介紹肯定不夠。但既然我們的重點主要是怪異、恐怖和難以置信,現在先簡單列舉他一生中的亮點(或者還不如說是暗點)。不幸的是,這些亮點真不少。

波恩-貝多芬的出生地

圖自《BBC偉大的作曲家第二集:貝多芬》

可憐的路德維希似乎從一開始就不順。他出生在德國波恩,父親約翰酗酒,可能還家暴。他看到兒子有音樂天賦,企圖利用這一點,把他塑造成新的莫扎特式神童,送他找各種教師學習音樂,其中一位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內費(Christian Gottlob Neefe)確實把他和莫扎特相提並論。年輕的貝多芬繼續走音樂道路,最後與莫扎特見面,跟著海頓學習,兩人都讚賞這個年輕人的才華。

他的母親在他16歲時死於肺結核。由於老爸喜歡在酒館借酒澆愁,花錢如流水。他在18歲時向父親就職的宮廷請願,要求得到父親一半的薪水——約翰是個宮廷歌手,嗓音開始走下坡路——用來照顧自己的弟弟們。父親去世幾年後,路德維希依然對他的死無動於衷。老約翰的僱主馬克西米連·弗朗西斯大公(Archduke Maximilian Francis)直截了當地說,他的死導致酒稅收入下降。

photo by @danielodyssey

儘管貝多芬童年艱辛,也不被宮廷信任,但貝多芬早在18世紀90年代他似乎就註定踏上成名之路:他在音樂會上表演,接收富有且地位高貴的學生,獲得富人和名人的贊助,四處遊歷演出,甚至可以出版自己的音樂。沒錯,一切都進展順利……直到1800年前不久,他開始注意到聽力出了問題。無疑,他起先以為是其他原因,但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可怕的事實。起初,貝多芬肯定難以接受,絕望地試圖否認。他對這個感官功能的需求超出了一切,但聽力正在離他而去。醫生們給不了真正的幫助:一些人告訴他洗冷水浴,一些人告訴他洗熱水澡—二者都沒有幫助。到了1801年,他不得不承受相當嚴重的耳鳴困擾,耳邊有無時無刻不在的嗡鳴,就像我們參加了現代搖滾音樂會之類吵鬧的活動之後的感受。對可憐的貝多芬來說,這種狀況如影隨形。他的才華和聲望不斷增長,他的聽力卻在不斷惡化。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後,他在31歲時寫道:生命正在萎縮消逝。他的餘生一直被抑鬱症困擾,導致他經常長時間無法創作。

1818年,他徹底失聰了,必須通過書寫並讓對方在他隨身攜帶的「對話簿」上寫出答覆來進行交流。有個有名的故事講到1824年第九交響曲的首演,該演出得到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他當時背向觀眾,有人示意他轉身時,他才看到觀眾起立致敬,因為他絲毫聽不見任何聲響。他晚期的所有作品和生平很多最偉大的作品都是他完全靠「心靈的耳朵」譜寫的。

單單這種悲劇就足以讓多數作曲家心力交瘁了,貝多芬一生中還遭受其他失望和壓力的嚴厲打擊。由於耳聾,最後他無法去現場表演,少了一個作為音樂家來說不菲的收入來源。另一個選擇——依靠貴族的贊助——並非總是他的長項,因為他的脾氣和唐突的態度疏遠了很多人。沒錯,貝多芬是最早的偉大「浪漫受難者」之一,我們在下一章還會碰上很多。也不可能教課,因為他聽不見學生的進展—他越來越無法與人接觸了。

很快貝多芬遭遇了新的震驚和失望,他視為英雄的拿破崙竟在1804年稱帝——貝多芬對此怒火衝天——他曾將第三交響曲獻給拿破崙。起初,拿破崙似乎是人民的解救者,是人民的一員,但他如今暴露了本色,原來他也像法國大革命企圖推翻的那些人一樣貪婪而渴求權力。這首交響曲最初被命名為《波拿巴交響曲》(Bonaparte),但隨後被改名為《英雄交響曲》(Eroica)發行。如今人們熟知的仍是這個標題。

如此不幸的傢伙幾乎註定會不斷跟女人惹出大麻煩貝多芬出身平民,但總是愛上社會地位遠遠高過自己的女士,而階級差別在當時仍是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他的愛慕往往是單方面的—他耳聾、脾氣不好,還酗酒,維也納適齡的貴族女性並不怎麼喜歡他這類酗酒的粗俗漢子。真令人悲哀,他真心渴望愛情,但總是被拒絕。我們甚至不敢肯定他是否與女性發生過肉體關係。

虛構的電影《不朽真情》(Immortal Beloved)探討了他一生中可能經歷過的若干段浪漫關係。電影的名字來自他在1812年7月寫下的一封信,抬頭是一位神秘的「不朽的愛人」(德文為Unsterbliche Geliebte)。人們在貝多芬死後的遺物中發現了這封從未被送出的信。收信人身份不明,但大家提出了若干女性候選人。沒錯,貝多芬有可能被一名或多名女性愛過,這些人可能只是因為社會地位而不能公開表達對他的愛。無論如何,他一生未婚,基本上終身獨居(在維也納幾十次搬家)。

photo by @ GrayDaysAndCoffee

貝多芬有段時間還算富裕,但情感方面繼續走下坡路。他的弟弟卡爾(Carl)在1815年死亡後,貝多芬被指定為卡爾9歲兒子的監護人。這個孩子的名字也叫卡爾(Karl),容易與弟弟的名字搞混。唯一的問題是卡爾的遺孀——男孩的媽媽約翰娜還活著,卡爾死前一天在遺囑上增加了條款,讓她與貝多芬共享男孩的監護權。也許是因為貝多芬想要擁有自己獨立的家庭,他決定對約翰娜展開惡毒攻擊,指責她盜竊(她曾因貪污被囚禁)、賣淫以及一系列其他罪行,最後成功地獲得了男孩的獨立監護權。但這場大戰持續了四年多,期間孩子的監護權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

年輕的卡爾厭惡他的伯父,渴望回到母親身邊。20歲時他企圖用兩支手槍射擊頭部自殺結果,他只受了傷,最終得以回到母親家中接受照顧。

貝多芬之墓 - 維也納中央公墓

圖自《BBC偉大的作曲家第二集:貝多芬》

貝多芬在最後的幾年裡酗酒嚴重,音樂創作時斷時續,但作品聽起來總是精彩絕倫。就如諸多音樂家一樣,他的確切死因仍有爭議。很可能受肝硬化影響,最新觀點認為可能是鉛中毒,因為人們從他的頭髮中找到了鉛的痕迹。但這個說法,因缺乏依據而備受爭議—歷史法醫學總是比較棘手。

不管怎麼樣,貝多芬在1827年3月的一場暴風雨中與世長辭了,這種結束方式與他狂暴動蕩的一生極為相配。他在56年的人生中樹敵無數,一直沒能找到渴望的伴侶組成家庭。不過在他死後,人們蜂擁而來向他的遺體致敬,包括同為作曲家的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舒伯特崇拜貝多芬超過其他任何人。(他在貝多芬死後不久去世。下一章會說到)成千上萬人參加他的葬禮,目送棺木前行。

幾乎命中注定一般,死後,貝多芬還必須忍受兩次奇怪的事情,可憐的他死後也沒得安寧。第一次是與後來的作曲家、戀屍癖安東·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詭異交集,下一章將會提到。第二個是他的頭骨碎片可能到了遙遠的加州,第二部分會詳細講述這次奇異的死後之旅。

· 本文摘自《貝多芬的頭骨》 ·

3000年西方音樂秘史,200個令人驚嘆的音樂逸事,一部自帶BGM的午夜怪談。

一個細心收藏貝多芬頭骨的作曲家;

一段因惡魔託夢而被譜寫出來、膾炙人口的小提琴名曲;

一首每次演奏都會有一名樂團成員死去的交響樂;

美妙的音樂旋律背後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神秘事件?

網羅公元前7世紀迄今3000年間的音樂秘史,精選200個音樂天才們的神奇事件。那些廣為人知的名曲,竟然有如此顛覆我們認知的創作緣由!

曆數音樂天才們的瘋狂行徑,一部非典型性音樂家傳記。

音樂界「老爹」海頓,死後頭顱和身體分開下葬150年?

莫扎特和貝多芬死後,頭顱都不知所蹤?

帕格尼尼假扮魔鬼和撒旦的使者,故意吸睛收粉絲?

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黑歷史」大起底,看過之後,幾乎再也無法直視大師

音樂家的世界有血有肉,一次更立體的西方音樂之旅。

本書告訴你音樂家們的鮮活人生、心路歷程和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當你再次聽這些音樂大師的作品時,將會得到更多感動與慰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斯蒂文森·我的妻子
1月17日 羅塞蒂·歌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