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暴力遊戲會增加暴力行為嗎?虎鯨能模仿人類語言?| 每周播報

暴力遊戲會增加暴力行為嗎?虎鯨能模仿人類語言?| 每周播報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撰文 | 黃    華、惠家明、馮     梟


責編 | 葉水送






 

 








 



No.1 暴力遊戲會增加暴力行為嗎?


人們常常擔心暴力遊戲會使遊戲玩家的暴力行為變多。然而,最近約克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卻未發現暴力遊戲和暴力行為增加之間的關聯性。超過3000名成年人志願者參加了一系列的測試,研究人員準備了幾對遊戲,如分別使用抽象模型和真實模型的兩個格鬥遊戲,以及使用現實行為和非現實行為的戰爭遊戲,以使得一對遊戲中的暴力成分有所區別。志願者分組玩了一對遊戲中的其中一個後,會被要求進行如單詞拼圖、物體分類等具有關聯性的測試任務。結果顯示,不同遊戲的玩家在完成這些測試時未出現差別。科研人員認為,若虛擬世界會影響玩家,那麼剛剛從虛擬世界出來的玩家在現實世界應該會受到影響,然而實驗結果與此並不相符。科研人員計劃在將來對兒童進行相同測試,以確定是否有不同的結果。


文章及圖片來自: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16131317.htm





 



No.2 3D列印出活細胞


3D列印技術和產品開始漸漸被人們所知。那麼,你是否能夠想像以活細胞為原材料的3D列印呢?近日,荷蘭特文特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一種全新微流體技術,成功實現了使用活細胞列印三維結構。這一技術被稱為「in-air microfluidics」,它能夠在列印材料內捕獲活細胞,進而列印產生3D的生物構建模塊。這些模塊乍看酷似海綿,實則充滿了活細胞和液體,並且具有與天然組織非常相似的內部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技術不同此前依賴熱量或是紫外線的列印技術,避免了對活細胞的損傷。因此,這一全新的微流體技術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能夠以患者自身培養的細胞為材料,實現受損組織的修復。相關研究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上。


文章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01092233.htm






 



No.3 

熊貓舌頭的進化史


自700萬年前大熊貓從肉食轉為素食者後,它的食譜也在身體形態上留下來烙印。舉個例子,大熊貓的手掌長出了形似「第六根手指」的特化籽骨,方便抓握竹子。而最近,又有科研人員將目光瞄準了大小熊貓的舌頭。學界認為,舌頭對於不同味道的感知很可能會反映其食譜結構。為此,中科院等機構的研究者採集了大熊貓、小熊貓以及其他熊類的基因數據,發現大、小熊貓感知苦味的基因多達16個,而其餘熊類物種則普遍是10至14個。感知苦味的基因變多意味著舌頭對植物中氰化物、蓖麻毒素等苦味物質更為敏感,防止中毒。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也發現大熊貓喪失了品嘗「肉鮮味」的能力,這顯然是食譜變化引起的後果。

文章來源: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1/panda-tongues-evolved-protect-them-toxins-study-suggests;圖片來源:http://smusdmandarin.wikispaces.com/sichuan。






 



No.4 虎鯨能模仿人類語言?

你可曾想過,動物的各種叫聲是先天存在的,還是需要後天學習?對於虎鯨這個物種,動物學家認為後者可能扮演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來自智利天主教大學等機構的團隊針對一隻名叫「維奇」的虎鯨進行了若干實驗。「維奇」自出生起就在海洋公園學習各種表演動作,而這次研究人員令其學習的是語言。實驗結果顯示,這頭虎鯨在多次重複學習後不僅可以學會同類的一些叫聲,也可以發音出一些英語單詞。例如:簡單的數字、問候語(你好、再見)以及人名。儘管其發音只是近似英語,但仍可以清晰辨明詞義。這一結果說明,虎鯨確實具有很強的後天語言學習能力。研究者還提到,野生虎鯨種群往往有著不同的「方言」,這也佐證了後天學習在其種群中的重要性。


文章及圖片來自:http://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42792190




 



No.5 復旦學者發現RNA結合蛋白新機制

人體中的不均一核糖核A2B1蛋白(hnRNP A2/B1)是一個在眾多生物過程中都起著重要生物學作用的多功能RNA結合蛋白,它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漸凍人症(ALS)的主要元兇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麻錦彪教授課題組在RNA結合不均一核糖核A2B1蛋白和N6-腺嘌呤甲基化(m6A)識別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不均一核糖核A2B1蛋白識別RNA底物的序列特異性與多變性。相關研究成果於1月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上。


文章鏈接: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with-downsized-dna-flowering-plants-took-over-the-world-20180111/;圖片來自:quantamagazine.org




 



No.6 新的超導開關模擬突觸或為神經擬態計算機打開大門

近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構建了一種新的超導開關,可像人類神經突觸一樣進行「學習」。這種新的超導開關包含一些納米團簇,可通過不同的輸入電流來改變其磁場方向結構並改變其超導屬性。這種超導開關只有10微米大小,每秒可發送10億次信號(人腦細胞突觸每秒大概能發送50次),並且每次所需消耗的能量極低,甚至低於室溫下的背景能力。利用這種超導開關製成的神經擬態計算機會因為沒有電阻而大幅降低能耗並有更高的傳導速度。NIST的研究人員已建立了一個電路模型來模擬用這種超導開關構建的3D堆疊計算系統的運作。相關成果發表在 Science Advance 上。


文章及圖片鏈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1/180126163825.ht


製版編輯: 常春藤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非虛構寫作

|馬丁之死|蘭花進化謎團|天問專欄


青蒿素

|可燃冰|P值爭論

|許晨陽

|博士後

|潘建偉


張毅|王曉東

|張啟發

|崔維成

|

張鋒

|

楊振寧

|

李佩


盧煜明

|

王小凡

|吳文俊

|袁鈞瑛

|

張純如

|劉若川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

zizaifenxiang@163.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知識分子書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前沿:火星地下冰層有了最新發現
「點滴」專欄之夏志宏:劉林老師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