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得不到才是最好的」這種心理,《聊齋志異》告訴我們要不得

「得不到才是最好的」這種心理,《聊齋志異》告訴我們要不得

《聊齋志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西域到中土來了兩個僧人,他們一個是要到五台山去,一個則是要去泰山,這兩位僧人他們的衣著打扮和言語相貌都和我們本土人差別很大。有人問他們的來歷,他們就說這一路上頗經了勞苦。

先是經歷了火焰山,那山不僅重重疊疊、一望無盡,而且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是煙氣熏騰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火爐一般,在這種情況下人是絕對不能通過的,因為溫度太高,煙氣也太大,只有等到下大雨過後,才有機會能通行。而即便是這樣,也要小心翼翼的走,輕步慢履,因為如果一旦一個不小心觸碰了山石,那就會有大量的火焰一下子升騰起來。

再就是經過了流沙河,那河的中間有一座水晶山,那山的峭壁甚陡、甚高,直插天際,而山的四面卻都很晶瑩剔透,就像是透明的一般。

後來又經過了一處險要的關隘,這關隘陡到什麼程度呢?一次只能容許一輛單車通過。而在這隘口的地方,又有兩條巨龍相互抵著角把守,如果想通過,那麼就要先拜龍,如果龍允許了才能通過,這時它們就會將抵在一起的角分開。那龍的顏色是雪白的,鱗片全都像是晶瑩的寶石一般。

兩位僧人說,他們從出發到現在已經經歷了整整十八年的時間了,剛開始出發的時候他們一行共是十二個人,而現在,已經只倖存他們兩位了。

兩位僧人還告訴大家:在他們西土有傳說中國境內有四大名山,分別是泰山、華山、五台山和珞珈山,而且這四座山上遍地都是黃金,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現在都還在,就在這幾座山上住持。更重要的是,相傳如果真的能到這些地方,那麼即身便可以成佛,而且可以長生不死。

這就是《聊齋志異》中記載的關於西僧的故事,但蒲松齡先生後面的評述則更具趣味,也很能引起人們的深思。

蒲松齡先生說:看他們對於這一路上所遭險難的描述和他們之所以要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到中土來的原因,這其實就像我們世人在渴慕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如果真的從東方到西方去和從西方到東方來的兩個人在途中相遇的話,那麼他們彼此各自敘述自己那邊的實際情況,想來定然也會相顧而笑罷!而後兩人也就都能免去各自跋涉之苦了。

我們生活中也常有這種現象,總以為遙遠的地方才是最美的風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但實則,一來,遠方未必就真的那樣美,或者它也只是很平凡而已;二來我們所認為的自己擁有的很平凡的東西,或許正是別人極端渴慕的。

應當珍惜當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啟示錄 的精彩文章:

《聊齋志異》:因為民請命,敢和神靈爭吵的一位縣令,他的結局如何呢?

TAG:國學啟示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