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面對嫉妒和誹謗?

如何面對嫉妒和誹謗?

H

D

Z

G

願我於諸以嫉妒,

非理誹謗本人者,

虧損失敗自取受,

利益勝利奉獻他。

01

LU

在我們沒有任何錯誤,至少沒有故意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倘若他人沒有任何理由,純粹是以嫉妒心誹謗我們——無論是從世間角度,還是出世間角度來誹謗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呢?

如果是不修行的世間人,特別是不修大乘佛法,不發菩提心的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對付這個人,或是誹謗、或是傷害,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02

N I AO

但大乘佛法卻要求,大乘修行人絕不能與眾生爭論、計較,寧可做失敗者,不能做勝利者。

要心甘情願地接受虧損失敗,並將勝利與利益奉獻給別人。

我們能不能做到呢?肯定是很難,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剛剛開始修行,不是非常完美的。

不僅是我們,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以前很多的修行人,在剛剛開始修大乘佛法的階段,也和我們一樣的,但他們有耐心、有精進,所以能逐漸克服自私心,並最後獲得菩提果位。我們現在也要這樣去做——無怨無悔地把勝利奉獻給眾生,自己去領取失敗。

03

BAN MA

可能很多人對此不理解,尤其是受過西方文化教育的人,更覺得不可理喻,但佛的要求就是這樣。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要求去做,最終真正的勝利者是自己;如果我們在這些問題上一定要去爭鬥,一定要當勝利者,我們也可能會在一些場合、某些環境下成為勝利者,但這不是真正的勝利者,而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04

HE

《入行論》裡面講得很清楚,凡夫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一切問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從來都沒有考慮大眾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計後果地殺、盜、淫、妄等等,什麼都敢做。

任何時候都是為了自己佔領好的位置,任何一個事情都不會謙讓眾生。即使有一點慈悲心,也只是針對自己的親戚、朋友等等,這樣的發心是非常狹窄的,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講,還不是什麼發心。

05

XIANG

而佛卻與此截然相反,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眾生,以眾生為中心,以眾生的利益為出發點,從來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

二者最終所得到的結果也是相反的,雖然佛從來沒有考慮自己,但佛已經成就了;凡夫一直都在為自己著想,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智慧照亮您的人生

文:慧燈之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路 的精彩文章:

「我執」是怎麼從光明如來藏產生的?慈誠羅珠堪布

TAG:般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