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門之子與她相愛相守,著名詩人為其魂牽夢繞,更有名校教授為其孤老終身

名門之子與她相愛相守,著名詩人為其魂牽夢繞,更有名校教授為其孤老終身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林徽因,首先是一個建築學家,其次才是詩人、作家和畫家。就像她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女人一樣。

那些津津樂道林徽因情史的人,有幾個曾經認認真真讀過林徽因所著的建築論文?兼具了詩人情懷與作家感性的她,建築論文寫得深刻、樸素、專業、準確,沒有學究氣,易懂卻不膚淺,金句迭出。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完美的結合,用他們所從事的事業來比喻的話,梁思成就是堅實的基礎和樑柱,是宏大的結構和支撐;而林徽因則是那靈動的飛檐,精緻的雕刻,鏤空的門窗和美麗的闌額。他們是一個厚重堅實,一個輕盈靈動。他們的組合無可替代。」

梁思成說過:「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築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她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築,測量平面爬樑上柱,做精確的分析比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語探討英國古典文學或我國新詩創作。她具有哲學家的思維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此言並非全是恭維,當林徽因不到二十歲時,就立下了學建築的志願;因為她覺得建築是一個「把藝術創造與人的日常需要結合在一起的工作」。而且建築所需的不只是奔放的創造力,更需嚴謹的測量,技術的平衡以及為他人設想的體恤和巧思,這能讓她的聰慧、才幹和天分都得以施展。1936年,為了實地測量古建築,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寧靜肅穆的天壇祈年殿屋頂。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敢於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

而當時的梁思成,還在清華校園裡又吹小號又吹笛,完全是一個興趣未定的小夥子。當梁思成提出要承父業學西方政治時,就被林徽因的一番高論改變了主意。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她也以梁思成必須去學建築為條件;據梁思成自己說:「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融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歡繪畫,所以也選擇了建築專業。」在當時的社會,女性能夠自我實現並對此有充分自覺,是需要理性與智慧的。同時,也對梁思成一生的立志起了很關鍵的作用。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近現代文學史上,「林徽因」這三個字似乎因「徐志摩」這三個字而存在,而響亮。我是因為讀徐志摩而認識林徽因。

與林徽因相見之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二十四歲的他與林徽因相比大了八歲,是大哥哥輩的人物了。當時,他的妻子張幼儀與孩子都來了倫敦。在徐志摩發動多次猛烈攻勢之後,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線最後決了堤,她是這樣對他說的:我不是個感情隨意的女子,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訴張幼儀,準備離婚。張幼儀雖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對待這件事,隨即帶著孩子往德國留學去了。然而,林、徐好景不長,因為不久後林長民游歐時間結束,她只得隨父親歸國,等徐志摩趕回國時,林徽因已與梁思成訂婚了。徐志摩是梁啟超的學生,在老師面前,除了剋制自己外,還能做什麼呢?但在遇到陸小曼之前徐一直懷念著林,且總是梁、林家裡的常客。

梁、林到美國留學後經常有矛盾,激烈的時候,林就給國內的徐志摩寫信,因為這樣,徐志摩對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學成歸國後任教於東北大學,後因林身體欠佳,曾在北京西山養病一段時間,梁未在身邊。這一時期,徐經常去西山看望林。因為這樣一段經歷,後世研究者總以為徐、林之間的關係已經越過雷池了,然而誰也拿不出證據來。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個懸案

金岳霖評價徐志摩追林徽因是自不量力。事實上徐志摩是他的好友,他認識林徽因還是志摩牽的線。他說林徽因與梁思成自小是兩小無猜,兩家又是世交,徐志摩想鑽進去怎麼可以?

要說金岳霖也不是沒有機會。據梁思成的續弦林女士轉述的回憶,1931年的一天,梁思成從寶坻考察回來,林徽因哭著對梁思成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很是苦惱。那語氣不似妻子對丈夫的談話,倒像是個小妹妹在向哥哥拿主意。梁思成很痛苦,他思忖了一夜,比較了金優於自己的地方,最後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林將原話轉述給金,金的回答更是讓人意外:「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從此金與梁林夫婦毗鄰而居,儘管之後兩家人數次移居,卻始終相鄰作伴。梁思成的兒子也常常是金岳霖接送,每當梁林小兩口吵架時,總會找哲學家金岳霖從中調解。

他對她的愛,是默默的守護。

1955年,林徽因病去世,葬禮中,金岳霖寫下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成為千古名句。

林徽因去世多年後,一天金老在北京沒來由地請客吃飯,眾人皆不明白這到底賣的是什麼關子,半晌金老仰天長嘆: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可見用情至深。

接受記者採訪時,看到一張從未見過的泛黃的林徽因照片,晚年的金老不禁潸然淚下,孩子一樣地哀求:「這張照片,能送給我嗎?「言語之懇切,令人動容。

林徽因並不完美,身體不健康,有肺病,這一點倒是迎合了舊文人對「病美人」的病態審美。性子急,不夠圓融包容,與周圍人的關係處理不好,除了婆媳關係緊張,與自己的母親也齟齬不斷。

病中的林徽因

這是性格使然,驕傲的鳥兒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和天空。

縱觀林徽因的一生,是坐在悟性上,左手持理性、右手持感性的一生,每一次當理性與感性互博打得不可開交的最後關頭,她總能狠狠心讓理性贏,如同她給胡適的信中寫到的那樣:「我的教育是舊的,我也變不出什麼新的人來,我只要『對得起』人。」

這些人里,包括自己的爹娘、丈夫、兒女、家族。這是她的底線,從前對徐志摩,後來對金岳霖,她都不會越線。

那些看上去完美無缺的人生,往往與自律自抑相伴。分得清主次輕重的人,活得當然沒法那麼恣意任性。一直保持這樣的標準姿態很累吧?但,據說,所有美而對的姿態擺起來都不太舒服。

林徽因從不詆毀人,對於別人的詆毀也從不辯解,相當酷。

張幼儀恨她,認定她是令自己婚姻破裂的元兇,卻甩了徐志摩,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陸小曼妒她,因為她是徐志摩心上的硃砂痣,怎麼都繞不過去的一座玉女峰;

更有學生林洙,一面之詞散播了關於她和金岳霖的軼事。

她們都曾言之鑿鑿,指證林徽因用情不專,如何玩心計手段,操控玩弄別人感情。潛台詞是:她憑什麼得到那麼多?

拿別人的私事攻擊對方是最low的套路,尤其是情事。試問即便一個最普通的人,誰的情路是一條完全平滑無褶的直線道路?但不管旁人怎麼說,林徽因大節無虧是鐵的事實。

更可貴的,是面對這些非議時林徽因的沉默,她從來不和那些說她壞話的人對嘴,她容得下拎得清,一心只做自認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這種姿態更讓人嫉妒。

即便被冰心白紙黑字發表一篇《太太的客廳》醜化,以林徽因的文采,不打嘴仗打一場筆仗絕對勝算在握。但她沒有,客客氣氣送了對方一瓶又香又酸的陳醋作為回敬諷刺,乾脆清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見聞 的精彩文章:

TAG:天涯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