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吃瓜群體笑看英媒假借懂中國文化來黑自家首相

中國吃瓜群體笑看英媒假借懂中國文化來黑自家首相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最近結束了三天的訪華。在此期間,梅姨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額博大精深,同時也因為一些小趣事,讓中國文化在英國得到了又一次的「科普」。

英媒:論「梅姨」的中國文化內涵

第一件趣事就是英國《獨立報》在首相第一天開始訪華時,就特意寫了一篇報道,科普了為什麼首相在中國有一個親切的雅號「梅姨」(Auntie May)。

Chinese people have taken to calling the Prime Minister 「Auntie May」 following her trip to the country and meeting with its leaders.

這個報道源自CCTV的一則新聞。當時有記者採訪了一位小姑娘有關英國首相訪問中國的事。這位小姑娘卻直稱首相為「梅姨」。不過,這個稱呼直到CCTV的記者水均益在採訪首相時,提到這個事,並想了解首相對此的反應,才讓國外媒體發現了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點。

英國的《獨立報》和彭博社在其報道中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採訪的,水均益先是問特雷莎·梅:

「那麼你在武漢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你有一個中國外號?」

So, when you were in Wuhan, did you realise that you』ve got a Chinese nickname?

在梅姨回答「沒發現」之後,水均益又繼續追問:

「很多中國人會親切地叫你『梅姨』。你成了大家庭的一員,你喜歡這個稱號嗎?」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would affectionately call you, in Chinese, 『Auntie May』. You』re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family. Do you like that?

梅姨的回復也是很可愛了,連說了三次「謝謝」:

「哦,謝謝。真的,太謝謝了。我覺得非常榮幸,謝謝。」

Oh,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 I』m honoured by that, thank you.

(圖片截取自央視新聞視頻)

當時與「梅姨」一起訪問中國的國際貿易大臣Liam Fox就很支持對自家領導的稱呼,並「積極評價」。

He said: 「I sometimes wish that first of all people could see the Prime Minister the way that she』s seen in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vision that she』s put forward for Britain.

"對於首相提出的英國願意,我有時希望所有的(英國)人都能以其他國家的人民看待她的方式來看待她。"

"I wish they could see Britain in the way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sees us - and not as some of the internal commentators in the UK.」

「我希望他們(即英國人)能以全世界看待英國的方式來看待自己——而不是一些英國國內的評論人士那樣。」

不過,就是這麼個「梅姨」的外號,今天在各大英媒都刷屏了……

彭博社:英國首相特雷莎·被告知,對在中國人口中,她是「梅姨」

獨立報:中國人在特雷莎·梅訪華期間開始稱她為「梅姨」

這……《獨立報》是不是對「梅姨」稱呼的來源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早在梅姨還是內政大臣兼「留學生殺手」的時候,中國網友就已經這麼稱呼她了啊!

另一些英國媒體則從中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來了解「梅姨」的真正內涵:

泰晤士報:「梅姨」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大受歡迎

鏡報:中國人給特蕾莎·梅一個怪稱呼

BBC News:中國媒體熱切歡迎「梅姨」的到來

(以上4圖依次截取自彭博社、獨立報、泰晤士報、BBC News)

比起前面的《獨立報》,BBC的報道就更是跑偏了。文章在引言之後的第一段,就對「梅姨」這個稱呼做出解釋說,它是「一種代表親切意味的行話,通常都只留給中國的關鍵同盟」。

(圖片截取自BBC News)

文中還用到了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環球China Plus的視頻來說明,「梅姨」這個稱呼現在在中國人里接受度是多麼的高。

(China Plus視頻截圖 / 以上2圖來自BBC News)

雖然「梅姨」確實聽起來比較親切,但其實畢竟也還是社交網路上流傳的用途,並沒有上升到BBC報道的那種地步。BBC你是對「姨」這個字有什麼誤解……

相比起來,還是彭博社的解釋比較到位:

「姨」是中國人對年長女性的稱呼,所以這個詞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親熱諂媚。但另一方面,這顯然比波蘭人稱呼她的「脫歐女士(Madam Brexit)」和去年大選中得名的「機器梅(Maybot)」要好聽得多。

(圖片截取自彭博社)

要知道,在英國媒體眼中,梅首相的外號可從來沒有這麼讓人感覺到「親切」過。 這位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從上台伊始,就不斷地戴上各種各樣的「綽號」了。

界面新聞的一篇文章就報道過,梅首相在英國至少有五個外號,其中大部分都跟脫歐和去年的提前大選有關。

前首相卡梅倫曾一直呼籲讓英國留在歐盟之中;但當時擔任內閣成員的特蕾莎·梅卻始終保持中立,不願正面支持卡梅倫。這導致卡梅倫一派諷刺特蕾莎·梅是黨內的「姦細」,給她取了個外號:「梅潛艇」(Submarine May)。

後來因為脫歐公投結果,特蕾莎·梅接替卡梅倫擔任首相。為了給脫歐談判清理路障,她進行了一次政治賭博、宣布提前大選。但在去年競選活動中,特蕾莎·梅的表現被批評為「不接地氣」、「言之無物」。英國媒體集體吐槽她在競選時接受過的採訪,指責她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機械式的套話,因此送給她了一個新外號「機器人梅」(Maybot)。

隨著投票結果出爐、執政黨保守黨丟掉原有議席無法單獨組閣,各大媒體再度掀起了給特蕾莎·梅取外號的狂潮。從「梅准」(Theresa Maybe)到「梅混亂」(Theresa Mayhem)可謂腦洞大開、針針見血。

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英媒:梅首相你拿倒「福」了!

除了這一件趣事之外,另一件事則更能反映出中國人口中的「梅姨」是如何不受英國媒體待見的了。

2月2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與丈夫訪問上海豫園。兩人倒舉起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象徵的「福」字向大家展示。然而,有一家保守派英媒看到之後卻嘲諷道:「你們『福』字拿倒了」!

當地時間2月2日,《倫敦晚報》(Evening Standard)在一篇報道中稱,近日一份有關脫歐對英國可能產生的經濟影響的報告被泄露,令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有點「焦頭爛額」。而在特雷莎·梅的訪華之旅中,她和丈夫又幹了一件「囧」事。

這家「眼尖」的英國媒體發現,在首相夫婦的一張參觀上海豫園、學習剪紙的照片中,他們兩個把漢字「福」拿倒了!報道稱,很不幸,這對夫妻把「福」字拿「倒」了,讓周圍的人,包括和他們聊天的小女孩都很尷尬。

這張圖在英媒看來,是小女孩看到「福」字被拿倒了而感到尷尬和困惑…

Reportedly, the couple 「embarrassed」 all present by 「mistakenly」 putting the Fu character paper cut upside down.

英媒甚至還「貼心」地「科普」起了「福」字的正確打開方式...

本來英媒是想借這篇文章揶揄一下「英國脫歐」事宜的糟糕現狀,並稱梅姨簡直是在上海用盡了最後一點「人品」,現在差不多是「喝涼水都塞牙」了!

然而,中國朋友們看到這條新聞,則笑而不語。到底是誰比較傻還不一定!

現在我們用正宗的英語來科普一下這「福」字倒拿的文化內涵:

Fu means luck or fortune in Chinese. The red Chinese character 「Fu」 paper cut is a must in Spring Festival and a cultural symbol to express people』s wishes for the upcoming New Year. It』s often displayed upside-down according to the wordplay that 「upside down」 sounds a lot like 「arrive.」 Therefore, the upside-down Fu can be interpreted as good luck arrives, so it』s not always wrong to hold the character upside down.

可以正著貼,也絕對可以倒著貼! 中國人貼「福」字,寄託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充分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時人們會選擇將「福」字倒貼,「倒」和「到」諧音,表示「福氣已到」。

註:本文根據微信公眾號「倫敦圈」、「界面」、以及外媒的報道編輯而成。

翻吧·與你一起學翻譯

微信號:translationtip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翻吧 的精彩文章:

荷蘭ING銀行的網路銀行戰略
無所不能的亞馬遜

TAG: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