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帶給安防業新的生機

人工智慧帶給安防業新的生機

首先,安防的從業人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地感到AI可以用了。儘管羚羊雲是平台廠商,但一直對AI及AI專用處理器模塊(晶元或板卡)有興趣。因為過去沒有深度學習,張進曾從2004年到2012年從事了8年研發,做得幾乎絕望了。因為傳統技術無法實現人臉識別、車牌識別、行為分析和目標檢測等。今天由於深度學習,安防行業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非常重要的落地點。

其次,今天安防行業從未像今天渴望把深度學習低成本、低功耗地運行下去的模塊。因為安防鏈條非常長,攝像機架設的高度、角度、光線、所處理的功能、工作環境等,不是僅靠CPU就可以解決的。因此安防行業非常希望針對不同場景、環境要有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例如羚羊雲想和深鑒科技公司合作小區/社區的解決方案。因為安防最大的機會來自「雪亮工程」——是國家9部委聯合發文的工程,實現16個字: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可理解為全中國的攝像機全部聯網。目前攝像機帶智能的很少,這對網路技術條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基於目前的網路條件,不太可能所有視頻信號都到雲端處理,可能一些智能放在前端,例如攝像機或小區機房裡。例如小區,很多小區有保安室,智能化可對小區出入人員做人臉識別,是居民還是快遞員等,還可對車牌識別等。如果沒有低功耗的設備,實施起來不太可能。

所以今天面向不同場景推出的專用處理模塊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例如深鑒科技推出的基於FPGA的方案及進一步的專用晶元方案(明年上半年推出)都是非常好的方案。

第三,安防已是AI巨大的落地點。安防從業人員感到很苦,因為前有華為海康,後有一波創業公司,夾在中間很難受。安防行業有華為(華為雲)和阿里(城市大網)強勢進入,後面有很多創業公司,例如商湯、曠視、地平線等,傳統廠商夾在中間很尷尬。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和安防?實際上,安防產業鏈遠遠還沒有到終曲,目前是一個半路騰飛的點。這時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現象:場景化。過去安防產業鏈按照品類區分,攝像機、軟體、應用等,今天可能很多場景會分工越來越細,有更多廠商和場景,例如做城市監控,諸如阿里做城市大網,不會去做小區;有的做電力;有的做樓宇等。在這些細分場景下,AI的功能方面,不太可能三五年內出現通用的AI,即一套人臉識別演算法在任何場景都可適用。

曠視的首席科學家孫劍指出,深度學習還遠遠沒達到解決問題的時候。這時演算法的研發是一條路。在這種場景下,不同處理模塊和產品的形態都是非常有機會的。所以目前我們無法去判斷未來安防行業可以做成什麼樣,但今天可以看到很多AI演算法的創業公司做AI加速器、AI專用的ASIC、AI的專用模塊,海康做AI的全產品解決方案等,大家都有一定的機會。

作者/張進 羚羊雲CEO、東方網力聯合創始人、深鑒科技前獨立董事

(*根據張進先生在深鑒科技公司的新聞發布會上的講演整理,2017年10月24日,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買個32G內存的手機為啥只有20幾個G?看完你就懂了
台積電7nm製程再奪博通AI晶元大單

TAG:電子產品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