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公開課告訴你,提升一個人幸福感的6大秘訣
作者:洞見hugopinkman
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
1988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霍華德·金森曾做過一個調查:
你幸福么?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
在收集的5000多張問卷里,僅有121人覺得非常幸福,121人里50人是成功人士,71人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
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總結: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
20年後,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
於是他把那121人的聯繫方式又找了出來,重啟調查。
然而,50名成功者的選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仍然堅持的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平凡人的數量卻沒有變。
這一次,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沉思,他發現他錯了,他誤解了幸福的真正內涵。
於是他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總結道:
「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
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梁漱溟大師在《這個世界會好嗎》 的後記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人類都會面臨三大問題,但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寒窗數載,求學工作,我們追求的是金錢、房子、車子這些物件兒;
之後,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與人為友...面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忙碌的人們最終都要和自己對話。
面對自己的內心,問自己一句:你幸福么?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更幸福?
或許,我們都需要答案。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泰勒·本·沙哈爾說:「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生命的最終目標是快樂」。
而他主講的《幸福課》在哈佛大學所有公開課里「受歡迎率」排名第一,我從中總結了6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01
要幸福,首先要允許自己為「人」,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消極和積極的情感。
這個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就是會一直感到幸福,每個人都會經歷憂傷、哀愁、嫉妒、失望和焦慮的壞情緒。
擁有它們,我們才能稱之為「人」,才能證明我們尚有感受性啊。
畢竟痛苦,是我們的人生經驗,會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人生的成長和飛躍,經常發生在人生中非常痛苦的時刻。
人有七情六慾,悲喜愛恨愁痛,人間百味須嘗遍,人生才會精彩。
02
學會感激,感激能給人們帶來最單純的快樂。
有人說,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比如陽光、空氣、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也許你早已擁有。
但我們經常會對陽光、空氣習以為常,對父母的愛習以為常,對朋友的關心習以為常...
其實,你心裡是感激的,你覺得他們會懂,但是光靠心裡偶爾的感激,只是泥地里的腳印,大雨一來,便被沖得面目全非。
漸漸的,我們就會把這些珍貴的東西視之為理所當然,其實我們可以試著表達出來或者寫下來。
它會讓你每天開始有意識地尋找值得感恩的事,用心思考我們擁有的美好事物,不要等到失去,才學會感激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那些都是值得你回味一生的禮物。
03
保持運動和鍛煉,人才會更有幸福感。
泰勒教授有個很有趣的比喻:
「在遠古時代,我們要拚命去追一隻鹿才能有飯吃,從一隻獅子口中奮力逃脫,才不會被吃掉;
我們要想取暖就得收集木材;要想吃甜點就得自己去採摘果子。
而現在的我們普遍缺乏運動,一伸手,一個電話,躺在床上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
我們不是生來就要坐在電腦前面一整天,宅在家裡的,我們本應去逐鹿,本應去奮力逃離獅子的追捕。
不管是上帝還是進化論決定,我們都有鍛煉的需求,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種需求,我們就要付出代價,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代價。
所以我們必須要鍛煉,因為不要和自然作對。自然的命令之一,就是要我們活躍地運動。」
而且心理學家發現,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定期的鍛煉,可以排出我們大腦中的有害的化學物質,作用相當於抗抑鬱和抗焦慮的藥物。
運動可以讓我們更幸福,更有自信。
04
簡化生活,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說NO。
果叮是個插畫家,平時喜歡刷微博,看到聊得來的微博好友,就會幫她畫頭像,朋友開心,她也覺得滿足。
後來小有名氣,經常收到各種私信,「看你畫畫那麼好,幫我畫個頭像唄。」
剛開始,小果叮覺得能應付過來,有要求的都紛紛應允,後來工作越來越忙,奔波各地,身體吃不消,有一天看到一網友,要求她幫忙畫個頭像,就回復她說:「不好意思啊,最近太忙,頭像可能沒時間畫了。」
這位網友看到消息,直接回復說:「拽什麼拽,其實你畫的很爛!」
果叮的怒火提到在嗓子眼了,隨即把她拉黑了。
第二天她就發了一個長微博,在說明事情原委之後,表明自己以後專註於插畫工作,就此結束幫網友免費畫頭像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以後誰找她畫頭像就按照標準收費。
果叮本以為會招罵,結果,大多數網友都紛紛表示贊同和理解,這讓她感到意外。
其實,不難理解,這種讓自己更輕鬆,讓人生過的更有重點的事情,是會讓別人感同身受的。
當我們對某些給予、某些建議、某些無理要求說「不」時,其實就是對自己說「是」。
事情貴精不貴多,有時我們在無窮無盡的社交關係中掙扎,沒日沒夜的加班,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我們越來越不幸福,越來越不快樂。
05
5分鐘起步是克服拖延,最有用的技巧。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說過,拖延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截止日期的,一種是無截止日期。
有截止日期的,你可以拖到最後一天完成,最怕的是那種沒有截止日期的。
比如你想鍛煉身體,你想在某個領域自學成才,你想創業取得成功,你想從一段不合適的感情中抽身....
這種長時間的拖延,不存在臨時抱佛腳的情況,更不易被人察覺,也常常在無聲無息中折磨著人們。
讓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沒有實現夢想,而是他們甚至還沒有開始追尋夢想。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拖延心理學研究小組發現,有一個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治療拖延症,他們把它稱之為「5分鐘起步法」。
萬事開頭難,開始了,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當你要著手一件事時,不妨放手去做,什麼都不要想,先投入5分鐘。
剛開始會很難熬,但從5分鐘開始,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困難,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06
偶爾假裝自己很幸福,會真的幸福。
泰勒教授做客北大談幸福的時候,舉了這麼一個例子:
給你一支筆,讓你把筆叼在嘴裡,想像自己是一個沒有胳膊的人,應該怎樣寫字。
其中一組是把筆頭朝下叼在嘴裡,另外一組就是把筆橫著叼在嘴裡。
參與者的頭上都會放置一個測試腦電波水平的裝置,研究者發現那些把筆頭朝下叼著筆的人會感覺不太開心,而橫著叼筆的人會感覺到更加開心。
因為橫著叼筆的人的嘴型看上去像微笑一樣,即便他們沒有真正微笑,也會讓他們感到很開心。
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假裝自己很幸福,很開心,就像《李宮俊的詩》里所說的那樣:
「不開心的時候請假裝樂觀,裝著裝著可能就像了。」
小狗問媽媽:「幸福是什麼?」
媽媽說:「幸福是你的尾巴尖。」
於是小狗每天都試圖咬到自己的尾巴尖,可無論它怎麼努力,就是不能成功。
小狗哭著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追不到幸福?」
媽媽說:「你沒有必要刻意去追逐幸福,只要你抬起頭往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
別總說抓不住幸福,其實幸福就在眼前。
活好當下,不退縮,幸福就會一直跟隨著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TAG:洞見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