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入選全國文明村的背後

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入選全國文明村的背後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繼穿洞村後,開陽縣又有龍廣村入選全國文明村。

龍廣村位於南江鄉中部,漢族、布依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村總人口的40%。

曾經,龍廣村也是貧困村,村民只靠地里的包穀過活,一年到頭來,手裡剩不下多少錢。

村子的變化來自於十里畫廊的火熱。

早在2003年,開陽縣結合當地實際,著力布局鄉村旅遊發展,提出打造十里畫廊旅遊帶,而龍廣村就處於十里畫廊核心區的覆蓋範圍內。

為配合十里畫廊鄉村旅遊的發展,龍廣村做了很多努力——將世代沿襲種植的小五星枇杷換種成個大、產量高的大五星品種,積極配合鄉政府開展「三月三」等民族文化活動,全縣第一家農家樂就出現在龍廣村的鳳凰寨。

2005年,村民陳仕良看準鳳凰寨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契機,一馬當先開起縣裡第一家農家樂,當時,他還只能為遊客提供簡單的食宿服務。

而經過幾年發展,如今,鳳凰寨30家住戶108人全部做起農家樂生意。

「一家富不如一寨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以前,來寨子里的遊客人數少,全寨只有兩家農家樂。現在來玩的人多了,整個盤子做大了,家家都做起鄉村旅遊的生意,全寨最多可接待150多人。」陳仕良自豪地說,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十年前的3000元增長到現在的萬元以上。

正是從農家樂的發展中,村支書陳勇看到了先進黨員的示範帶動作用,這也成為他以後工作中的重點。

現在,龍廣村已形成較為完善的黨建「七同工程」,即黨員同心宣傳明政策、同行成隊進鄉村、同築堡壘夯基礎、同駐發展促跨越、同幫民生穩社會、同甘共苦融親情、同建制度強保障,通過支部委員聯繫組,黨員聯繫戶,不管是在產業發展,還是精神文明建設中,都充分發展黨員的先鋒模範和帶動引導。

黨員劉勇就是踐行「七同工程」的一員。

返鄉創業之初,劉勇所在的龍廣村長官司借力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超過千萬元,村寨的交通條件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此期間,劉勇種植的200多畝葡萄和幾十畝草莓不僅大獲豐收,銷路更是不愁,在地里就賣光了,年收益超過百萬元。此外,葡萄基地的發展還帶動了周圍30多戶低收入困難群眾就業。

改變不止一兩處。「如果說原來的嘗試和發展都是撒胡椒面式的小打小鬧,現在龍廣村已經慢慢做大了產業發展這張大餅。」陳勇說道。

截至目前,龍廣村共栽種枇杷5500畝、櫻桃1000餘畝、獼猴桃500畝、葡萄500畝、茶葉3000畝、酥李1000畝、時令蔬菜400畝,發展農家樂近80家。

同時,引進貴州紅夢民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貴州三林茶葉有限公司、多彩田園醉美公司等10餘家企業。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2萬元。

此外,龍廣村的基礎設施也不斷得到完善。

幾年來,龍廣村共投入資金8千餘萬元,用於優化交通、房屋立面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和美化環境等,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現狀,村寨風貌煥然一新。

經果林產業、農家樂服務、道路交通順暢……這些因素又增加了龍廣村以及十里畫廊的旅遊熱度。2006年,十里畫廊鄉村旅遊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8年被評為貴州省十大魅力景區之一和貴陽市最佳鄉村旅遊避暑休閑度假區。

在這裡,村寨發展和鄉村旅遊已經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下一步,龍廣村還將積極探索和試點農村『三變』改革,特別是用閑置的房屋土地入股水東鄉舍項目,按農戶占股20%的比例分紅,再結合周邊旅遊景點和田園果園,打造一個升級版鄉村旅遊勝地,以旅遊精準扶貧、助農增收。」陳勇說道。

李必興 記者 李春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陽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開陽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