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嬌氣了?
孩子學會嬌氣了
二娃最近午睡起來老愛哭,找我,聽奶奶說他現在好嬌氣了,馬上要上幼兒園了,總纏著媽媽怎麼行呢?奶奶的嘮叨讓我開始反思,二娃什麼時候變得開始愛哭,粘我呢?
突然想起出去嗮太陽時聽到別的媽媽議論:孩子生病後變得越來越嬌氣了,越來越任性了,還難以伺候了,等等。是啊,似乎二娃也有這些特點,雖然不很明顯,但是他確實比較黏我,除非繞他跟熟悉的阿姨在一起,他才不會找我。每年春節奶奶都會提前過來深圳,平時不住一起,比較陌生,剛來時二娃跟奶奶相處也挺好,後來發現奶奶批評他之後他開始不願意親近奶奶了,說來也真奇怪,這麼小就喜歡聽好話了,說到這裡,抵觸不願親近奶奶變的更加黏我了。雪姐需要引導下孩子不能有這種抵觸情緒。
那為什麼生過病的孩子也會越來越嬌氣,一般孩子生病父母都很著急,飲食起居上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顧,陪伴和關愛。為了讓孩子減少痛苦轉移注意力還有特權。提一些沒生病時得不到的要求,這也讓孩子變的開始依賴父母,甚至有越來越離不開的節奏。一旦孩子病好了,父母各自回到工作崗位了,他們不適應沒人陪伴,周密照顧的日子,由於孩子的不願意接受,變得嬌氣,任性,對父母的要求越來越多,,而且難以滿足,所以才會讓父母感到孩子變得嬌氣了,怎樣更好的避免呢?
首先要明白滿足孩子是為了減輕孩子生病產生的不良情緒,一旦孩子病了在心理上會渴望得到更多的 愛撫和關心,需要特別的照顧和陪護,以及安全感。生病期間得到父母摟抱和撫摸,愛撫讓孩子覺得安全,即使健康的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愛撫,擁抱往往表現活潑天真,溫和,懂得感情;反之,表現膽怯,憂鬱,煩躁不安,好動,這些在我家兩個孩子身上表現的非常明顯,二娃性格活潑,大娃膽怯,同一個媽媽為什麼有不同的性格,真的跟父母的關係很大很大。
小孩子在得到柔情的摟抱時,體內會發生生化反應,擁抱可以消除消極情緒(恐懼,焦慮等),並能使身體免疫系統效能升高;擁抱能給孩子注入活力。
但要說明一點是:孩子生病了不要過度照顧,滿足孩子的需求時,避免過度關愛。記得鄰居家孩子19個月時生病了,睡覺時他媽媽總是抱在懷裡輕拍,搖晃,結果孩子病好以後,睡覺一放到床上就哭鬧不休,令一家人很苦惱。
還有就是父母學會調節情緒,現在大多獨生子女,孩子的健康就是父母最大的問題,一旦孩子出現一點點問題,父母如臨大敵,不知所措,常常表現比孩子還痛苦。一旦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正確的對待疾病,不能清楚發現孩子的心裡需求,很容易導致父母和孩子的情緒相互干擾,形成惡性循環。你說,孩子看到滿臉憂愁的父母會感到不開心嗎?看到恐懼的父母也會害怕呀!
雪姐認為還要學會調節孩子情緒,孩子生病不舒服可以儘可能通過轉移注意力,如講故事,笑話,放音樂積極引導孩子消除消極情緒,對於一些過分依賴任性和要求的,父母學會冷處理。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還有更好的方法一起來分享!


※為爸爸和兒子的對話點贊,這樣的爸爸有智慧
※會愛自己嗎?不會怎麼愛孩子呢
TAG:雪姐聊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