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個驚天動地的小故事吧!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10年前的2007年6月,蘋果iphone初代首發橫空上市,改變了手機行業,開創了智能手機的全新時代。
而早在當年的1月份,喬布斯就宣布了這個消息。
3月份,另一家手機巨頭—諾基亞豪擲81億美元,收購了一家叫Navteq的公司。這兩件事有什麼關聯呢?原來,Navteq是一家導航和地圖公司,諾基亞之所以吞併它,因為它是道路交通感測器行業的主導者。諾基亞認為,只要控制了這些感測器,就能統制地圖、控制移動及在線的本地信息,而收購Navteq就能讓自己有效地防禦谷歌和蘋果對市場的佔有。當時, Navteq的感測器覆蓋了13個國家35座大城市裡近40萬公里的道路。諾基亞相信,擁有Navteq支持的全球實時交通監控能力,可讓自己有能力與谷歌在實時數據領域不斷壯大的實力相抗爭,並抵擋蘋果革命性的產品(如Iphone)。
諾基亞的運氣太差了。
同一時期,在以色列,有一家名叫Waze的小公司成立了。
與大量投資在道路上埋設交通感測器不同,Waze的創始人選擇了把獲取位置信息「眾包」的策略,利用其用戶手機上的GPS感測器來獲取交通信息。
這回你明白了吧?手機上有GPS感測器並且能獲取實時位置信息,正是喬布斯在此前宣布的由Iphone帶來的智能手機新世界。
在短短兩年之內,Waze的交通數據量就超過了Navteq,而在四年之後,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公司所擁有的交通數據量更是達到對手的10倍之多。而且,Waze增加每個新設備所需要的成本基本為零,而Navteq則需要重金去升級它的道路感測系統。
到了2012年6月,諾基亞的市值已經從1400億美元跌至82億美元,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諾基亞於2013年被微軟以82億美元收購,再於2016年被微軟以3.5億美元的白菜價賣給了富士康一家子公司。
當時的Waze,既沒有基礎設施,也沒有硬體,員工數量不足100人。但是它擁有5000萬用戶,更準確地說,它擁有5000萬「人體道路交通感測器」。它充分利用了由蘋果智能手機帶來的新思維、新技術和新應用,實現了驚人的指數級增長。而Navteq則遵循了老舊的線性法則,購買實體基礎設施,這些沉重的實體設施,被智能手機輕輕鬆鬆地就打敗了。
Waze與Navteq的恩怨故事意義重大。這不僅是二者誰勝誰負的問題,而是反映了兩家公司在對待「擁有」這個概念的根本差異。諾基亞耗費了大量資源,購買並收購數十億的實體資產,而Waze只是訪問了用戶手機中的信息。
前者是線性思考的經典範例,後者則是指數型思考的典型代表。
從喬布斯開創智能手機時代開始,十多年來,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數字世界人口遷移紅利用盡,到最近兩年互聯網公司瘋狂反撲線下,很多傳統實業老闆終於鬆了口氣,似乎實體產業的價值終於被認可了,實體產業的春天就來了。其實,線下的實體沒有減緩倒閉的速度。那些把實體店做成動輒千家連鎖的,做成都敢不用人管的,是那些挾海量大數據的互聯網公司,而不是一窮二白的傳統實體企業。最近阿里巴巴收購了大潤發,大潤發創始人拼盡渾身解數做成的飛牛網,在阿里天貓的海量大數據面前,也只是一隻小小鳥而已。傳統的實體企業家們,還是不要掉以輕心為妙。
好在,如何讓傳統實業轉變成指數型增長,還是有一些套路的。
美工小崔,給我做了一個LOGO草圖,這個圖是準備用在「中國首席指數官俱樂部」上的。我準備在春節之後,啟動「中指俱樂部」的運營。這個俱樂部,是來幫助傳統企業家從線性思維轉變到指數型思維,能夠讓你的企業以指數趨勢去增長,比同行至少快10倍。而我也希望走上美聯大·天下農邦夢想舞台的農民兄弟和城市村長們,也都了解這些,增強實現夢想的實力和能力。
彩蛋來了:諾基亞是怎麼失敗的?
當時諾基亞的工程師對iPhone進行了抗摔測試,發現iPhone不經摔,質量不好,由此斷定iPhone不會對諾基亞構成威脅,還覺得蘋果手機會失敗,但是諾基亞忽略了一點,我們買手機不是用來摔的,是用來使用的,這也是諾基亞失敗的原因之一。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有時候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被誰顛覆的。


TAG:中國乾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