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詳解政治庇護改革,給申請者帶來的影響

詳解政治庇護改革,給申請者帶來的影響

新聞

移民局在1月31日公布,庇護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從1月29日開始,面談將採用「後進先出」(This "last in, first out)的原則。也就是說,現在在美國提交政治庇護的申請,不用再經過長時間的漫長等待了,21天之內就可以有面談。

移民局網站的原文是這樣的:

在過去的5年中,庇護案件數量增長了17.5倍,而新的庇護申請比率也增加了3倍以上。截至2018年1月21日,移民局已經積壓了31.1萬起庇護案件,到了"災難性"的積壓水平,移民局指這使得庇護制度越來越容易受到欺詐和濫用。

為了解決積壓,美移民局將遵循以下優先原則安排政治庇護面談:

第一優先:已經安排進行面談的申請,但根據申請人的要求或移民局的需要重新安排面談時間;

第二優先:自申請之日起等待21天或以下的申請;

第三優先:所有其它未裁決的申請,從最新的申請案件開始倒推丶處理以往的申請案件。

此外,移民局公布的"庇護申請面談進度"(Affirmative Asylum Bulletin)不再繼續。

分析政策出台背景

「政治庇護」這個概念就不多說了,可以自己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反正是中國人移民美國的一種方式,而且是多數人選擇的一種方式,至於這種方式是好是壞,就不作評價了,存在即是合理。

根據這個政策,只要你向移民局提交了庇護申請,按照程序,要先去移民局打指紋,然後時面談,面談通過發「小白卡」,也叫永久居留卡;面談不通過,案子轉到移民法庭,聘請律師與移民局的律師對峙,贏了也可以拿到永久居留卡,不通過則被驅逐出境。

隨著庇護人數的增加,移民局開始忙不過來了,於是出現了面談排期(現在大概排在2014年12月份),排不上面談怎麼辦?政策規定:申請人可以在收到回執的150天後,可以申請有效期為兩年的工卡,拿著工卡可以申請社安號,這樣也就獲得了美國的合法工作許可,這樣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等面談,或者說等綠卡。

所以,現在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一些人為了來美國合法工作,隨便提交材料申請庇護,目的只是為了辦工卡,可以在美國合法打工,掙幾年錢然後回國。更極端的是,有些來美國非法種大麻的,也通過政治庇護辦了工卡。

這就導致,大量這種虛假的政治庇護佔據了名額,真正需要庇護的人卻排不上。

在川普政府看來,這些人佔用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應該要剝奪。但是,《移民法》又規定了申請政治庇護的人,若因政府無法及時面談,可以申請工卡。在美國改變一條法律太難了,於是只好在具體細則下手。

這就是這個政策出台的背景。

這個政策是好是壞?

這個政策一出,群里有人慶幸,也有人悲傷。慶幸的是自己剛準備要提交,可以率先得到面談機會;悲傷的是盼星星盼月亮,等了三年好不容易快輪到自己面談了,卻突然被取消。

其實,從制定這個政策的出發點來看,這個政策一點都不友好。

先說說新提交的申請者,沒錯!21天內面談,這應該是史上最快的速度了,這種批量化的面談,你指望移民官有多少功夫傾聽你的閑事兒?如果你是真的受到迫害了,那麼的確值得恭喜你,也許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拿到身份。可是如果是拼湊的故事呢?政策說了,如果發現是假的、還有不足以構成迫害的,那麼將直接被拒,交給移民執法局驅逐出境。

這個要抓你很好抓啊,因為庇護都要提交護照的,移民局知道你是哪個國家、哪個省的人,它可以通知你到移民局領回執,當你以為自己通過了,高高興興去移民局的時候,ICE已經在那裡等著你了。

這就斷絕了那些只是想申請工卡的人,將有限的資源留給真正受到迫害的人。

其次,對於正在等待面談的人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其實之前很多提交材料的人,提交的材料都不是很完整,如果現在要你去面談,估計會漏洞百出,一樣被遣返。反正等了三年了,再等多幾年也無所謂了,在等待的時間裡,好好組織自己的材料。

最後提醒一下,政治庇護是一條單行線,一旦踏上了就沒有回頭路可走,只能硬著頭皮一路走下去。

在以往,可以在美國熬個5年甚至10年,最後法官通情達理,看到你在美國住了這麼多年,交了這麼多稅,給你發一張綠卡。如今,這個新政策的意思是,要讓新申請者,在拿到工卡之前驅逐出境。

因為21天之內面談,如果面談不過轉到移民法庭的話,結合前段時間公布的政策,政治庇護案件一年之內要審理完畢。轉到移民法庭的工卡申請起始日期,是從轉到移民法庭開始計算的150天,也就是5個月,根據論壇迴音,如今申請工卡需要半年才能拿到,這半年的話,案子都審理完畢了,不過的話已經被遣返了,連拿工卡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你想了解政治庇護的內容,可以後台發消息詢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v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美國v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