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親近文殊菩薩,走向清涼五台

親近文殊菩薩,走向清涼五台

水火鐵網都是妄想所生

一次,二百比丘聽到文殊菩薩講修行,說到「不用見佛,不用求法」時,憤然離去。「不用見佛,不求佛法」,我們為什麼要修行,依照什麼去修行,在眾比丘看來,文殊菩薩的理論是亂講佛義。就在他們捨身離去的必經路上,突然大火阻住去路,這二百比丘也不是普通的修行人,他們可是修到一定次第的行者,於是騰空飛起準備跨火而去。不曾想,大火之上是鐵網,鐵網周圍是洪水,總得來講,往前一步就是「在劫難逃」。此時,眾比丘回頭一看,見來路卻遍布蓮華,一片坦途,可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眾比丘的選擇跟您一樣,當然是往回走,聽聽佛祖和菩薩怎麼說。佛祖微笑著對眾比丘講出一個道理,內在的火沒有除盡,想度外來的火,怎麼可能?內心還在層層密網裹挾中,卻想要掙脫外在網的阻礙,不是異想天開嗎?水火鐵網都是妄想所生。

親近文殊菩薩,走向清涼五台

與其說是文殊菩薩布下了這水火鐵網陣,倒不如說大家看到了自己內心的水火鐵網無法解脫。所以,佛說:「此之愛見,無所從來,亦無所至。」文殊菩薩講「不用見佛,不求佛法」正是大乘空義的般若智慧,連佛和佛法都應舍,還有什麼能纏繞你的呢?

說服別人是高級別的辯論

文殊菩薩就是這樣,經常通過變化神通,辯才無礙,輔助佛祖宣講大乘空義,教導信眾永盡余漏。漏就是煩惱,有一點點煩惱都是沒有修行到位。辯才就是講經說法,說服別人,這是高級別的辯論,不是辯論賽「為賦新詞強說愁」,要有理有據,直指人心。辯論的對方也都是高手,不僅口才好,頭腦機智,而且也是有學識、有膽識的上乘學者。然而,有人看到變化神通就認為是迷信,講到余漏永盡就說是消極,實在是沒有看到變化神通是方便法門,余漏永盡也需要孜孜進取。

老百姓說五百年才有一次機緣來一趟五台山,所以要珍惜每一次的機緣。即使對非信眾來講,如果我們從導遊生動的感應故事中,悟出一點智慧,消除一點偏執,在佛國聖境的聲聲念唱中,感受一點清涼,減退一點熱惱,那都是不虛此行的。

大乘思想,影響深遠

要獲得這些,我們還是要多了解一些文殊菩薩的事迹。文殊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代表般若智慧,是輔助佛陀弘法的上首菩薩,在經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稱文殊菩薩是「法王子」「導師」,可見文殊菩薩的地位之高。《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中,佛祖囑託:「慈氏,我滅度後……曼殊室利,即文殊室利菩薩,受持般若經典……」《大智度論》寫到,佛滅度後,文殊菩薩和彌勒諸菩薩在鐵圍山結集,匯成大乘經典。大乘思想不僅在佛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國思想史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親近文殊菩薩,走向清涼五台

般若思想甚深宏大,但並不距人以千里之外,認真讀下來,感覺句句都直指人的內心世界。筆者自己有此感覺,跟信仰沒有關係,也沒有高下之分,讀孔孟經典感覺意氣風發,志向遠大,而讀到佛教經典時,感到內心溫暖安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五台山古剎七佛寺,你去過嗎
佛說得四大皆空,你真的懂嗎

TAG:搜狐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