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伯索地,不是錯招

智伯索地,不是錯招

01

智伯清楚自己要什麼

智伯因為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兩地,與趙爭戰,最後兵敗晉陽,身死族滅。所以劉向的《戰國策》說他:「不行仁義而務廣地,故亡其國。」

智伯索地真的錯了嗎?

02

可惜缺乏遠見把手裡好牌打爛了

智伯索地,本身就是找茬,他是做好戰爭準備的。從他做這個事情的程序看,他的謀士應該給他制定了「先易後難」的策略。或許他們以為三家都不會同意,柿子先找軟的捏,所以先找韓康子要領地。沒想到韓康子的家相段規很厲害,出主意說:「如果不給,智伯一定討伐我們,不如姑且給他,助長他的狂妄,他一定會再找別人要地,別人不給,就會動刀兵,這樣我們不光可以避免禍害,還可以伺機而動。」韓康子說:「好主意!」就派人給智伯送了有萬戶居民的領地。

智伯大喜,果然又去向魏桓子索地。魏桓子想不給,他的家相任章和段規一樣聰明,出主意說:「智伯無故強索他人領地,一定會引起大家的恐慌,我們給他地,他一定會驕傲,驕傲就會輕敵。我們因恐懼而團結,用精誠團結來對付驕傲輕狂,智伯家族的命運不會長久了。《周書》說:『欲先敗之,必先從之;預先奪之,必先與之。』主公不如答應他,讓他驕傲自大,然後我們可以選擇盟友共同對付他,何必讓我們去做出頭鳥呢?」魏桓子就也交了一萬戶之民的領地。

應該說,智伯走到這裡還是有優勢的。假如他先不去觸碰趙襄子,先繼續壯大自己的力量。等到實力足夠強大時再找趙襄子的茬,那就很漂亮了。可惜他急於求成,馬上向趙襄子要地。這時天平上其實就是智伯一對韓趙魏三家了。趙襄子果然拒絕獻地,智伯馬上裹挾韓魏兩家征剿趙襄子。事情走到這裡,明眼人很清楚智伯首要任務是要籠絡韓魏兩家。可他偏偏沒有,還在巡城時望著滔天的河水,敲打韓康子、魏桓子說:「河水可以滅一個國。」這種不聰明,或者說狂妄,是把盟友推給了敵人。假如他這時假裝歸還原先領地,並許諾滅亡趙襄子後與韓魏瓜分趙家,以迷惑韓魏,那勝負之數,或未易量。

智伯以晉出公名義向三家索地,類似後世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張牌不錯,錯在他打著打著弄壞了,把盟友都推給了敵人。而他的對手趙襄子又善於團結一切有利於自己的力量,所以晉陽之戰才會出現一百八十度的逆轉。這真應了一句老話:「行百里者半九十。」智伯瑤偏偏沒有認識到「九十」才是一半的道理,結果身死族滅,頭骨還被趙襄子做成了飲具,不亦悲乎!

03

成例:漢景帝&張學良

其實,智伯想通過索地挑起事端來削弱強宗的做法,與後世皇權時代削藩差不多。比如漢景帝削藩激起七國之亂,景帝起先也有出錯牌(殺老師晁錯),但劉啟的核心團隊在對付劉濞造反時極為謹慎,尤其是太尉周亞夫不惜得罪皇帝的親弟弟梁王,採用「以梁委之」的戰略,後發制人,最後以三個月的時間平定叛亂,讓景帝的削藩策得以順利完成。參照漢景帝平七國亂的史實,智伯索地,一點都沒錯。景帝找個諸侯王的茬,借口比智伯拙劣得多,什麼楚王劉戊在太后國喪期間與婢女尋歡之類,都是欲加之罪。

和智伯比較像的是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時的表現。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挑釁,按今天所知檔案看,日本天皇集團是沒有做好全面侵華的準備。張學良判斷日本最高當局還沒有下決心與中國開戰是對的,所以他下令不抵抗,想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但是因為他的不抵抗,使得日本軍國主義的挑釁成功,這極大地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野心,使得軍國主義上台。假設張學良當時採取有效手段制止日本人偷襲北大營的話,或許歷史會改寫。張學良犯的錯誤是孤立地、固定地分析時局,這一點和智伯極為相似。智伯以為韓魏就是他的小兄弟不會變,或者說不敢變。

04

思考:如何達成才是關鍵

因此,智伯索地,不是錯招,錯在他的後招沒跟上。這就像我們今天的家長、老師看重分數,這也沒有錯,因為選拔機制是看分數么。問題是要提高語文學科的分數,海量刷題並非首選。語文的關鍵是海量閱讀,家長們應該知道「汝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因此,我們家長、老師不能和智伯一樣犯錯,孤立地,機械地讓他們刷題。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心理生理都反生了極大的變化。大家原來想好的扶上馬送一程,這一程要怎麼送呢?這是我們老師、家長面臨的考試。

關注

黽勉同心砥礪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黽勉堂 的精彩文章:

弘揚傳統 走入經典

TAG:黽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