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切都源於理想

一切都源於理想

昨天在書店翻讀王蒙說文化自信的書,挺好的提法。但文化是什麼?自信又是什麼? 我們要如何做?

文化是什麼?他應該是一個民族的道德情操、思想觀念、行動準則等一系列人文表現而形成的特徵。這種特徵在有文字以後,由「文字」的形式流傳和傳承,讓一脈思想延續。

再看看自信, 自信就是從各個方面對自身的相信和認可。這樣看,文化自信當然就是對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和信賴。那麼,如何樹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或者如何從本民族優秀文化中獲得自信呢? 首先就要弄清「自己」是誰?「民族自豪感是什麼」的問題。

自己是誰? 這是自信的基礎,我們且稱之為民族理想和定位。

如果弄不清「自己」是誰?那理想、目標和前行的路就是模糊的,自信就顯得無從下手,變得盲目和茫然。如果沒有思想上和道德情操上的追求以及理想期望,行為就會失去準則。在茫然的狀態下,為了表達自信,往往不注重內在的修為,看中自身以外的物質獲得,從而彰顯自信,這雖然也是自信的一種,但屬於淺薄和表面的。當年去延安的科學家和人文科精英們有很多富裕家庭,但他們甘於受苦,因為他們有理想,有信仰!

如果過分誇大物質的、迷茫的、缺乏信仰的自信,就可能讓人過分的羨慕能夠獲得物質的「聰明」能力,而不去建立價值觀體系和敬畏道德體系。如果這樣的「聰明人」大行其道時,社會就會一味的鼓勵、宣傳,甚至崇拜這樣的「聰明」。那可能就會出現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無政府主義、喪失敬畏精神、唯利是圖等道德滑坡的現象。

我是誰?這包含了作為人的「我」的定位和三觀。

我是誰?這包含了作為人的「我」的定位,之於家庭、單位(團體或組織等)、社會中的位置確認。包含了「我」的三觀,即對世界、對人生、對價值的看法和態度。還包含了「我」的理想,希望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過怎樣的生活、依據什麼樣的原則行事等。這些,都是圍繞著作為「人」的我們在肉體消亡後(我們離不開這個世界,也許永遠離不開)「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的思考而產生正面或反面的行為。這也是人的能動性體現,在人的能力與自然做抗爭的過程中,不斷被激發。弄清楚了「我」,自然會從歷史、文學、哲學以及所有文字的沉澱中汲取精髓和養分,在此基礎上前行。才會被這些「文字」的精神感動。

朱自清先生曾在其文中表達,上世紀民國政府後期「國立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分別標明歷史和語言,不再混稱 『國學』,確是正辦」的觀點。文化自信,先發於理想和信仰,不是穿著不合時宜的「漢服」,在門口掛個「國學」的牌子,就是文化的自信了。我以為這恰恰是文化的自輕、自卑!

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學貫中西的才子層出不窮,他們的所謂「國學」功底不可說不深厚。也正是那個時代,在尊重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的氛圍下,「國學」這個詞被正確的劃分出「歷史」和「語言」兩部分,讓學科更加清晰,受大師們的認可。而今,我們在做什麼?忽視歷史、還是復辟、還是因「無知」而創造性的復古?!

中國舊時也講胎教,是讓要做母親的人從孕育子女開始,就要關注自己的德行和修養,去修鍊平心靜氣寬厚待人、禮讓謙和樂於助人的品性。這個可能有點難,但這個才是胎教的正確之途。

古今中外,從小孩子開始的萌芽教育,往往都是立志、立德、立人這三個層次開始的,而後才是「學識」、「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育人先養心。也因此,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年紀輕輕就有了報國的志向,有了「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的情懷;就有了「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的自強不息,有了「我只有志業,沒有職業」的豪言;就有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生命解讀,有了「戰士死於沙場,學者死於講壇」的鬥志!

樹立文化自信,先要有理想和信仰。而這個樹立理想的責任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師的責任、是社會榜樣的責任,但首先是「師者」。「師者德,社會德;師者無德,社會失德」。

反思自己,不要以善良的名義,而是非不分;不要以聰明的名義,而顛倒黑白;不要以科學的名義,散布迷信;不要以民主的名義,恣意放縱;不要以德育的名義,放棄對法律、規則的敬畏和管理的責任;不要以活躍教學氣氛,放棄教的原則、科學的準備以及教學的目的;更不要以素質教育和正能量的名義,讓講台成為自己宣洩情緒的平台……,我們有太多的不要,又有太多的必要,首先作為人,而後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老師們,每天臨睡前是否能這樣地拷問我們自己?!

唯有如此,我們敬畏規則、敬畏生命、敬畏世界,我們才能更好的教會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成為一個有理想、有品格、自尊自強的有為青年,他們會沿著理想的路充滿熱情的前進。因為理想,所以拼搏中能以苦作樂、以挑戰為自豪;因為理想,勇於創造革新,挑戰不可能,為成果而深感榮耀和成就;因為理想,沒有盲目或過份的維護健康、維護家庭、維護生命,而是堅忍不拔,創造生命的燦爛。理想和信仰,絕不是遇到挫折和困難就馬上氣餒、抱怨,更不是之後的放棄放任、給苟且找到借口。有了這樣的理想,何愁文化不自信?!何愁民族不復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邦企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邦企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