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3年,一群白髮蒼蒼的老兵,守護著大唐西域最後的土地與尊嚴!

53年,一群白髮蒼蒼的老兵,守護著大唐西域最後的土地與尊嚴!

文黃蟲子

以我之筆,記述前輩英雄。

為華夏拂去積塵,為中華拾取遺珠。

為國人重鑄精神,為中國再開太平。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暴雪漫天的寒冬,西域戍邊史上,迎來最為悲壯的時刻——

大唐帝國安西都護府最後一支殘兵,孤守龜茲的軍堡,漫山遍野的吐蕃士兵如同螞蟻匯聚。

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將軍,白髮蒼蒼,立於軍陣前列,慨然拔劍高呼。

殘軍似刀劍挺立在蒼茫的大地上,老兵們鬚髮皆白,有如漫天飄雪。

他們青春從軍,如今,已經在遠離本土的絕域,斷絕一切後援,孤獨地戰鬥了五十三年。

這些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的老人,迎來了人生的最後時刻。

為祖國戰鬥到最後一息。

我不倒下,這片先輩留下的熱土就依然屬於華夏。

他們手持兵器,與登上城頭的吐蕃士兵進行最後的浴血肉搏,全數壯烈殉難,無一投降。

郭昕殉職於任上。

後世尊其為鐵血郡王。

公元7世紀,大唐王朝到達鼎盛時期,一度建立了南至羅伏州(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俄羅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烏茲別克布哈拉),東臨哥勿州(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土面積達1076萬平方公里。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起兵造反,漁陽鼙鼓動地而來。

期間,中原唐軍慘遭重創,潼關失守,長安陷落,李唐王室慌亂出逃。

肅宗無奈,招回河西和西域諸軍,緊急應對內戰。

安西和北庭都護府的兵力總計4.4萬,經過三次回調,不足1萬,西域總兵力不到2萬。

青藏高原上的宿敵吐蕃,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起傾國之兵,從雪域高原上奔騰而下,全線攻擊狹長的河西走廊。

吐蕃迅速攻陷河西和隴右,與回鶻爭奪北方絲路。

河西走廊,漢武帝麾下天才將領霍去病經過兩次大型會戰,為漢家打下的領土。它是長安勾連西域的通道,是漢家興盛的起點,是華夏功業的象徵。

來瑱、楊志烈、楊休明三位河西節度使相繼戰死,河西全境淪陷。

至此,中原與廣袤的西域千里隔絕。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一隊衣裳襤褸,傷痕纍纍的老兵出現在長安遠郊,他們穿越千里敵占區,歷經艱險,帶來一個驚人的消息:

安西四鎮留後郭昕遣信使上告大唐天子,將士們依舊死守西域疆土。

河西、安西諸地,瓜州、沙州、甘州、涼州、肅州還在。

這些老兵經過千難萬險,冒死帶來的消息,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

好比穿著土布軍裝,頭頂紅星的士兵,一路乞討來到北京,告訴人們,在海參崴、在沖繩,還有中國的據點,中國的軍隊還牢牢地守衛著這塊土地。

此時,邊防空虛,外敵紛至,民變四起,各地軍閥桀驁不馴,藩鎮割據局面形成,回紇趁機勒索土地財帛,吐蕃軍隊一度攻入關中,長安陷落,國家遭受重創,一天天江河日下。

大唐與西域,斷絕音信整整五年,朝廷應對內亂尚且自顧不暇,早已沒有了經略遼闊西土的實力和壯志。

滿朝公卿,對西域已經不做任何的奢想,卻得到這樣出乎意料的喜訊。

誰也不曾想到,在那山遙水遠的絕域,竟然還有漢家的軍旗、大唐的封壤。

朝堂上,天子與大臣想起一去不復返的盛世,分崩離析的山河,依然存續的西域,大悲大喜,感慨痛哭。

朝廷旋即派出秘使,穿過吐蕃嚴密監控的河西,到西域尋找這一支孤軍,可惜,杳無音信。

他們似乎淹沒在風沙之中了。

長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郭昕帶領士兵,抵擋住海潮一般的吐蕃士兵,艱難地守住了這片孤島。

郭昕,名將郭子儀的侄子。他奉命巡撫河西、安西等地,擔任安西四鎮留後。

早年,唐朝在碎葉﹑龜茲﹑于闐﹑疏勒四城修築城堡,建置軍鎮,簡稱安西四鎮,由安西都護兼統。四鎮存在一個半世紀,撫慰突厥,保護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西北邊防。

吐蕃佔據河西後,四鎮孤懸塞外,王命阻絕,補給中斷。

在這樣的艱難時期,郭昕和李元忠、揚襲古率領為數不多的殘軍,一面維護安西地區的治安,一面與吐蕃軍隊戰鬥。

他們鑄造大曆元寶、建中通寶作為軍費,苦苦支撐。

這些錢幣用的是大唐天子的年號,其實,當時早已不是大曆和建中年間。

郭昕派出部屬向朝廷報告軍情之後,又過了四年。

大曆七年(772年),足足等待九年之後,天子的使者突破重重險阻,來到龜茲。

西域終於收到朝廷的迴音。

讓敵寇聞風喪膽的唐軍將士,東望長安,嚎啕大哭。

唐代宗任命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封武威郡王。

郡王與國公並為從一品。唐代,皇太子之子封郡王,親王之子若得帝恩亦可封郡王,大臣和節度使亦寥寥數人封郡王,大將郭子儀因平定禍亂的大功,獲得這個爵位。

《琅琊榜》中的蕭景琰,一開始就是郡王。

如今,郭家的子弟,再次獲得王爵。

四鎮將士均破格提拔七級。

上等兵躍升為一級軍士長,少尉擢升為少將。

可是,內憂外患的唐王朝,本身自顧不暇,除了給予將士們一紙命令,無法勞師遠征,擊穿吐蕃的防線,為孤軍補充兵員和錢糧。

郭昕和將士們根本想像不到,大唐已經疲憊軟弱到了什麼程度——

這一年,回紇使者橫行京師,擅自出鴻臚寺,掠人子女。唐朝官吏去制止,回紇使者公然毆打,又以三百騎兵犯金光門、朱雀門,無奈關閉宮門來躲避他們。後來,回紇人追打長安縣令,把他的馬奪走,長安縣令不敢去爭。與此同時,幽州軍造反作亂,殺節度使。

連區區數百異族騎兵,都可以橫行大唐首都,漢家在千里之外,用鐵馬弓刀打下的基業,朝廷準備放棄了。

使者還帶來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郭昕的雙親已在九年前過世,少小離家,從此天人永隔。

擦乾眼淚的郭昕,知道祖國已經無法給予他具體實在的支持,一切必須依靠自己的忠貞和毅力,他堅定地接過任命,送走使者,移孝作忠,繼續擔當起守護國土的使命。

他帶領這支數千人的隊伍,面對吐蕃人年復一年瘋狂的圍攻。

安西都護府的疆域一天天縮小,部隊一年年減少,但每一個軍堡的淪陷,都讓敵人付出血的代價。

吐蕃一直希望佔領北庭和安西,從未放棄對唐朝駐軍的勸降。

郭昕屢次拒絕,用戰刀和利劍表明態度。

他一直堅信,大唐的王師一定會馳援安西,重現貞觀、開元的盛況,屆時,他將一統大漠,比肩前賢。

在極其艱險的局勢中,郭昕聯合回鶻,整合西域小國的資源和人力,與吐蕃全力周旋。

貞元九年(793),回鶻發起了一次有力的攻擊,佔領北庭。

這一戰,讓安西暫時擺脫了腹背受敵的困境。

此後,土蕃多次發動對安西的圍攻,郭昕率將士堅守城池,外聯回鶻,內修甲兵,鑄錢自保,多次打退吐蕃的進攻。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吐蕃攻陷北庭都護府。

丟失了側翼,安西都護府風雨飄零,搖搖欲墜。

吐蕃乘勝追擊,進攻安西都護府駐節的重鎮龜茲。

危急之時,郭昕再度聯合回鶻,絕地反擊,扭轉了戰局,圍殲了吐蕃軍隊。

大唐在西域的統治又延長了五年。

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56歲的高僧悟空從天竺回國,路經西域。

到疏勒鎮,見到鎮守使魯陽。

到于闐鎮,見到鎮守使鄭據。

到龜茲,見到武威郡王郭昕。

到焉耆鎮,見到鎮守使楊日佑。

他在安西四鎮宣揚佛法兩年三個月,於789年離開。

貞元六年(790年)二月,悟空抵達京城長安,他為大唐王朝帶去了西域將士最後的消息。

從此,郭昕、魯陽、鄭據、楊日佑和將士們,徹底從官方的記錄中消失。

這些偉大的中國人,這些華夏的英雄,湮沒於塞外的風沙之中。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最後的決戰開始了。

歷經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五朝,將士們垂垂老矣。

五十三年來,一群白髮蒼蒼的老兵,守護著大唐西域最後的土地與尊嚴!

隨著他們的犧牲,中原王朝的夕陽從西域上空墜落。

八百八十二年後,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大清發兵出塞,迭經三朝,歷時六十八年,定準噶爾。中央王朝重新在新疆建立統治。

光緒二年(1876年),左宗棠在肅州祭旗,揮師西進,一舉收復新疆。

1884年,設立新疆省。

今天,河西還是中國的,西域還是中國的。

我們這樣一個熱烈的民族,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樣一個血性的軍隊,一定會守衛好武帝、衛青、霍去病、班超、耿恭和郭昕留給我們的祖產。

這是華夏的土地,這是漢唐的封壤。

無論興衰得失,幾經風雨,華夏子孫,未曾愧對祖先留給我們的產業。

這是足以告慰大唐白髮老兵忠魂的千古迴響。

20世紀,考古隊在新疆阿克蘇和庫車地區,挖出當年郭昕鑄造的大唐建中錢。

小小錢幣,濃縮了一千多年前,萬千白髮老兵,對祖國的血性忠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髮 的精彩文章:

胡慶余堂揭秘│從脫髮、白髮,一秒看出你的身體健康!
飽受折磨20年從「絕代美人」變成「白髮瘋婆子」,起底幕後黑手

TAG:白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