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如何才能達到崇高美?順便評價一下陳文增先生的書法

書法如何才能達到崇高美?順便評價一下陳文增先生的書法

陳文增我並不熟悉,但是隨著欣賞的深入,我似乎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這樣一種書寫狀態,是我很長一段時間來所追尋的:優秀的帖學一路的作品我看到不少,也推薦過不少;但是碑學一路的作品,雖然很多,但是能上水平的卻很少見到,特別是專題「自作詩詞」的幾乎沒有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碑學看似好寫:隨意、瀟洒,不受法度束縛,自由自在,但是這樣的作品卻缺乏書法的真正內涵和形式。因此現在所看到的許多作品,難以擺脫呆(生硬刻板而不生動)、弱(浮薄輕佻而不沉勁)、率(隨意放軼而不周匝)、滯(氣機窒塞而不流暢)、俗(矯揉造作而不自然)五病。而陳文增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碑學書法的高度,同時也回答了這個高度是如何產生的。

(陳文增 行草《七律??保定詩詞楹聯學會創作基地大石峪揭牌》)

碑學與帖學是書法的兩種基本形態(風格),它們在文字到書法的演變過程中,既分又合,相互吸收,共同發展,「碑學,屬於壯美、陽剛之美、崇高之美;帖學,屬於優美、陰柔之美、秀麗之美。如同天空和大地、太陽和月亮、男人和女人、火與水一樣,它們互相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整個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碑學與帖學相輔相融的發展史。(參見拙文《碑帖論》,《青少年書法報》2010年10月25日、11月2日)書法的兩種基本形態必然形成兩種不同的審美特徵:碑學的基本特徵是剛、奇、險,而帖學的基本特徵是柔、正、雅。但是它們又不是一種對立的關係,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交融和互補,就形成了碑學與帖學豐厚的質感和內涵。是碑?是帖?最終取決於書家以何為主。那種單刀直入的或碑或帖,只是取其皮毛而捨棄筋骨而已。

陳文增的書法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以剛寓柔,以奇取正,以險奪魂。

以剛寓柔。陳文增的書法骨勁氣暢,沉雄通神。方筆、折筆中裹挾著柔韌之力,勁健、雄強中蘊含著溫潤之情。陳文增書寫的這幅七律條幅:「無由不必動芳塵,燈彩凌花入眼新。浪定簫鑼山扮相,序藏刀尺客裁春。旅遊編目誰先覺,文化開篇我至真。車速如飆歸去遠,依然耳畔矚聲頻。」(圖1)首聯隨著詩情由沉穩到跳躍,頷聯、頸聯由墨色和字形的變化表現出歡悅的情緒,尾聯由正文轉入跋,字形由大突然變小,我不知道這是有意安排,還是自然為之,這種變化正與詩意吻合,十分巧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幅作品中兩個書眼「花」和「山」,使轉中的點畫流動明澈、清晰,形質中充分表現出了情性,豪放,開闊,這是技巧與心性高度統一的結果。

陳文增的書法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就在於他對碑學與帖學的雙重把握,以帖學練內功,以碑學練外功。從小父親為他找來殘本的柳公權《玄秘塔》,他一練就是20年。他在《自題》詩中寫道:「平生習字若瘋狂,手摹心追致晉唐。漫悟三千書卷氣,依將墨跡入刊坊。」他能寫出一手筆力健挺、雋秀的楷書(圖2)

(陳文增楷書《香港回歸詩詞五首》 )

在《融合》一詩中又寫道:「鐵筆依然日夜攻,丹消跡殞化游龍。規圓未識方折趣,南秀和諧入北雄。」這兩首詩描述了他幾十年學書、練書的探索過程。陳文增書法以柳誠懸奠基,上宗二王,得益於北朝;下撫蘇東坡、米南宮、張二水。勵筆勁健,筆力沉雄,本乎其紮實的基本功和堅強的性格。較之當今之書法,或棄帖學碑,不懂波勢為何物?滯而無筋,病而無骨;或棄碑學帖,難以擺脫「館閣」習氣,陳陳相因,萎靡纖弱。碑帖相融,冠之以現代的生活和審美,必將使書法大放異彩。

陳文增是定瓷的守衛者和創造者,他使失傳800年的定瓷工藝得以恢復,成為陶瓷藝術大師。他那出神入化的對線條的把握能力,真正是「一線」定乾坤,在半潮乾的陶胚上,迅速而準確地畫出各種花卉,留下字跡,這種剛柔相濟的書寫和繪畫,何嘗不是對駕馭碑、帖能力的錘鍊。

以奇取正。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所謂『正』者,偃仰頓挫,揭按照應,筋骨威儀,確有節制是也;所謂『奇』者,參差起伏,騰凌射空,風情姿態,巧妙多端是也。奇即連於正之內,正即列於奇之中,正而無奇,雖莊嚴沉實,恆樸實而少文;奇而弗正,雖雄爽飛妍,多譎厲而乏雅。」

( 陳文增 行草《七律?桃花新賦》)

陳文增書寫的這首七律團扇:「問幽疑是小蓬萊,俏點新紅韻半開。曉日千重蝴蝶影,春風二月美人腮。遣懷漫索耕雲句,放筆同邀賞月台。大雅明朝芳馥里,文章曠世不需猜。」(圖3)是一幅碑學與帖學珠聯璧合的上好作品,既有「偃仰頓挫」、「筋骨威儀」之「正」,又有「參差起伏」、「風情姿態」之「奇」。全詩以跋的形式寫在後面,而正文選擇了其中的兩句,兩部分幾乎各佔一半,這在章法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前者少而疏,開頭留有從上至下的大塊空白;而後者多而密,取其中,上下各留相等的兩塊空白。這樣就形成了變化多端(奇)而又均衡和諧(正)的統一體(美)。

再從筆法上看,以方筆(奇)為主,圓筆(正)為輔,方圓交融,自然流暢:「曉」,整體為圓筆,以最後的折筆增強其力度;「千重」以「千」之引帶轉為方筆重撇而後圓筆重墨連寫,從「奇」轉為「正」;「蝴蝶」、「春風」、「二月」、「美人」幾乎都是方圓交替變化。結體也十分巧妙:「影」與「腮」為兩句的末字,「影」字右旁連寫留下足夠的空間與「腮」字左傍「月」的超常放大,使左右轉「奇」為「正」,也為整幅作品奠定了「正」(穩)的基礎。真正達到了「奇即連於正之內,正即列於奇之中」。

當下眾多的書法不是「正而無奇,雖莊嚴沉實,恆樸實而少文」,就是「奇而弗正,雖雄爽飛妍,多譎厲而乏雅」。而後者更為突出。沒有楷書功底,直奔草書的大有人在;拋開晉唐,一頭扎進明清的也不乏其人。他們完全沒有理解從文字演變為書法、劃痕轉化為(書法)線條,在這個漸變過程中,需要多少量的積累?沒有量的積累,何來質的飛躍?米芾的書法風格始終定位在縱逸、奇肆、豪放等一類美感範疇上,但是他在《學書帖·敘》中說:「余初學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發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詛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從這段自敘中,可知米芾學書,先是從唐代入手,但因唐法過於嚴謹,以至如「印板排算」。逐漸地,他上追魏晉,甚至更加高古。由近及遠,由唐至晉,這是米芾學書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沒有「唐法」、「晉韻」的基礎,何來「宋意」的輝煌?沒有帖學的積累,哪有碑學的張揚?

以險奪魂。孫過庭在《書譜》中有兩句名言:「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這可以說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險絕」首先帶來的不是美感,而是「痛感」,如果我們站在帖學的立場,或者帶著帖學的眼光來欣賞,我們會感覺「不好看」、「不舒服」,因為它與傳統的帖學風格大相徑庭;但是當你對碑學有所了解、對書法的發展有比較全面的把握時,你會從「痛感」轉化為美感(崇高感)。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在他的《論崇高》下過這樣的定義:「崇高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康德對崇高感有過這樣的論述,「先有一種生命力受到暫時的阻礙的感覺」,然後有一種「更強烈的生命力的洋溢迸發」。面對奔騰的大海,仰望陡峭的山巒,都會有一種先渺小後偉大的情感轉換,當對象以無比豐富的內涵突破外在形式的時候,給我們帶來的往往是驚嘆!

(陳文增 行草《斷代隔洋聯》)

陳文增的行草《斷代隔洋聯》:「斷代虯龍飛玉壁,隔洋外裔寄青眸。」(圖4)另一首行楷《白髮童心》:「白髮欺人早,童心任我贏。」(圖5)和行草《七律?定窯蓮紋刻花盤口瓶三首》(圖6)(12條屏,釋文略,見《書法導報》2011.2.9)對於陳文增書法的特點,我想借用《書法藝術》對王鐸的評論:「恣肆狂放的用筆,奇崛險怪的字形,勾環盤紆的筆畫,左突右奔的章法,都顯示出他的內心的矛盾、苦惱於彷徨。」

我們只要將最後一句改為「都顯示出他的內心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就與他的詩的內涵和書法的表達完全吻合了。他的詩有著堅實的生活基礎和深入的情感體驗,他經30多年的奮鬥,復興了失傳800年的定窯工藝,蜚聲中外,這兩幅對聯記載著他的艱辛、奮發和榮耀;書法在「務追險絕」中「復歸平正」,「斷代」二字以整體的右傾陷入「險絕」,而「虯龍」二字以整體的左傾「復歸平正」;「隔洋」與「外裔」則是以結體小大的交替變化「復歸平正」;上下聯的末字「壁」與「眸」,則以恣肆遒勁的筆墨構成穩定的結體,也使整幅對聯「復歸平正」。《白髮童心聯》,看似比較平和,但是每個字都有個性,都有一個態勢,有重有輕,有奇有正,有潤有澀,有疏有密,規整中透著活潑、自在,這是一個經歷過千里跋涉終究到達了目的地的釋然心態。

( 陳文增 行楷《白髮童心聯》)

藝術是情感的表達,情感有不同的溫度。陳文增的書法是熱烈的,這種熱烈來自於苦難(年幼由於父親莫須有的「反革命」罪名而輟學務農)和艱辛(30年來為恢復和發展定瓷費盡心血)的磨礪,來自於如饑似渴的學習和奮發努力的創業,來自於難以抑制的以詩歌和書法來表達。事業、人生和藝術就是這樣聯繫在一起的。陳文增的事業是輝煌的,他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的人生是燦爛的,「滄桑歷經原無悔,成敗從來不計名」;他的藝術是崇高的,詩書融合,各放異彩。當他以詩歌、書法、定瓷三聯結合之藝術獲吉尼斯世界紀錄時,在答客問中,他說:「三者中,定瓷是我的事業,復定瓷以全新是我的責任和擔當;詩歌是我生命的靈魂,抒我心曲;書法是我不懈的追求,她是天地之大美,傾心最多。」

他將書法定之為「天地是大美」,「大美」在中國傳統美學中就是崇高之美。陳文增的書法及其定位是確切的,儘管達到這樣的高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是能站在這個起跑線上就相當的不易,因為只有起點高,才有可能攀上頂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張旭光的書法作品足矣說明,他在書法上還存在著茫然和浮躁
鄭板橋的書法風格,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都省省吧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