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軍攻打柏林時,希特勒已經大勢已去,為何最後還傷亡了35萬人?

蘇軍攻打柏林時,希特勒已經大勢已去,為何最後還傷亡了35萬人?

說起二戰這一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都讓人記憶深刻的深重災難,就不由得讓人嘆息和平的來之不易,尤其是在知曉了無數革命先輩為了和平而付出鮮活生命的悲壯事迹,就更加讓人知道身處戰爭亂世之中,活著到底是有多艱難。而二戰的最終結束,其實並不是人們所想得那麼順利和簡單,反而是在最後的關頭,傷亡反而更加慘重。

眾所周知二戰的結束是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最終信號,但其實這是建立在德國已經投降的基礎上的,倘若德國持續性地抵抗,可能二戰的結束還要推遲一段時間。而德國投降的最後一戰,也就是蘇軍攻入柏林的那一戰,德軍的拚死一搏,也讓蘇軍付出了傷亡35萬人的代價。

蘇聯為了能夠一舉將德國給擊垮,投入了超過250萬的作戰部隊,還同時裝配了7500多架飛機,4.2萬門火炮和6000多輛坦克,而德軍此時只有80萬正規作戰部隊,火炮一萬多門,坦克1500多輛,戰機也只有3000餘架,武器裝備單單在數量上就遠遠落後於蘇軍,另外當時的德國已經慘到一些飛機和坦克因為沒有油,完全成了廢鐵。那麼,為什麼蘇聯明明此時取得了絕對優勢,蘇軍都打到了柏林城下,希特勒的德國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還是傷亡如此慘重呢?

其實,這要和希特勒的柏林守軍所做的準備有關,在希特勒知道大勢已去,蘇軍早晚要攻打柏林時,就已經準備了三道防線,並且已經做好了與蘇聯軍隊魚死網破的打算。當時希特勒命令部隊沿著柏林在奧德河,尼斯河挖掘縱深三道,每道在30公里左右,準備以此來拖延蘇軍。

當時希特勒似乎沒有做任何投降的打算,而是準備要血戰到死,在後面前方部隊打光了以後,就連從事文職的人員,都不得不端起槍往前沖,並且柏林城早已經被希特勒設計成一座特別適合打巷戰的城市,各種建築都極其堅固,地下的地道既隱蔽又錯綜複雜,在蘇軍進入到柏林城的時候,一度被打得措手不及。

但是蘇軍還是打得很激烈,已經完全不顧此時的傷亡情況,硬是用人數的優勢生生從多路線進攻,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把柏林城給拿下了,從1945年的4月16日到4月30日那面著名的旗幟插上德國的大樓,時間僅僅過去了15天,但是就此付出的代價,也是不言而喻的。

那麼,為什麼希特勒明知柏林已經守不住了,還不投降呢?其實,這和德國與蘇聯在整個二戰中的關係很大,整個二戰中,德國幾乎就是和蘇聯死磕,因為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德國幾乎都沒有費力,於是蘇聯幾乎是遭到了所有的德國主要襲擊,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聯就以傷亡近120萬人的代價硬抗下了德國的侵略。

二戰中的整個歐洲戰場,甚至可以說主要是德國對蘇聯的侵略,而蘇聯就這麼在沒有主動挑起戰爭的情況下,被德國打得幾乎快亡國,蘇聯人心中的恨意可想而知,並且斯大林是一個即使兒子在戰爭中被俘,都可以不管不顧,絕對要將德國打敗的人,一旦德國失敗,可想蘇聯軍隊對德國的報復。

正所謂敵人其實有時候比朋友更了解對方,希特勒對斯大林的了解,就促進了他必須要以死來結束最後戰鬥的決定,因為他明白,要是被蘇軍給俘虜,可能下場更慘。這100多萬人的德軍部隊,加上拚死一搏的決心,即使蘇軍擁有絕對優勢,最後也沒能輕而易舉地拿下柏林。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贊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鮮看 的精彩文章:

為何索馬利亞海盜基本不搶中國人?海盜:中國人幫過我們,不能忘恩
錢學森放棄的高薪到底有多高?知道這一具體數字後,讓人肅然起敬

TAG:歷史新鮮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