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尿檢可有大用途!阻止慢性腎炎變為尿毒症

尿檢可有大用途!阻止慢性腎炎變為尿毒症

引言

不久前,楊先生在體檢時被發現有鏡下血尿,為此,他頗為擔心,按照醫生的建議,立即接受了詳細的腎臟專科檢查,被確診為「腎小球腎炎」。楊先生感到非常納悶,自己平常腰也不酸,腎臟部位更沒疼痛,怎麼就被腎炎「偷襲」了呢?

本期專訪我國著名腎臟病學家、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梅長林教授。梅教授指出,慢性腎炎常無任何癥狀,悄無聲息地發生,發病非常隱匿。像楊先生這樣平常感覺沒有任何不適的患者在慢性腎炎中佔到了大部分。但是,慢性腎炎若不能早期治療,任由疾病發展,就可導致腎功能下降,最終發展成為可怕的尿毒症。但梅長林教授提醒,只要定期做尿檢,就能及早發現慢性腎炎的端倪。

而要阻止慢性腎炎發展成為可怕的尿毒症,需要注意以下五大主要事項

一、

慢性腎炎≠慢性腎臟病

生活中,不少患者都會簡單地認為,慢性腎炎就是慢性腎臟病。殊不知,這其實是兩個概念,換句話說,「慢性腎炎≠慢性腎臟病」。梅長林教授介紹說,慢性腎臟病是一類疾病的總稱,這其中包括慢性腎炎。

「科普小窗」

慢性腎炎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簡稱,系指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同時具有腎功能惡化傾向和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可能的一組腎小球病。

慢性腎炎中,我國患者最常見的類型是IgA腎病((immunoglobulin A),該病主要是以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球系膜區沉積所致,在腎穿刺患者中佔40%~45%,而且,這也是亞洲地區慢性腎炎最多見的一種類型。

而慢性腎臟病包括的範圍則更加廣泛,它包括原發性的腎小球病和繼發性的腎小球病,還包括腎小管疾病、腎臟血管疾病,以及腎臟囊性疾病等。所以,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在治療時,需要搞清楚原發病,不同腎臟疾病的治療方法也完全不同。

二、

50%尿毒症由慢性腎炎所致

眾所周知,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將體內的毒素通過生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而如果這一排毒功能喪失,毒素就會在體內蓄積引起各種癥狀,如嘔吐、不思進食、血壓升高、乏力、昏迷,甚至死亡。

而慢性腎炎就是這樣一類危害很大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時對其治療,阻斷疾病的進程,那麼最終就會進展為腎衰竭,具體表現是:兩腎縮小,腎功能減退。在我國,慢性腎炎被認為是引起尿毒症的最常見病因,占所有病因的50%。因此,慢性腎炎也是一類需要引起高度關注的疾病。

那麼慢性腎炎的患者的病因是什麼?

梅長林教授告訴我們,腎炎的發病主要源於感染。病毒或者病原體感染,會引起體內免疫反應,產生過多的IgA免疫球蛋白。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球蛋白產生後可以通過肝臟代謝清除,但是免疫球蛋白結構發生異常,使肝臟不能把這個免疫球蛋白清除掉,就會導致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升高,沉積到腎臟,從而引起腎臟炎症。另外有少部分患者是因過敏引起的慢性腎炎。

腎病專家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特別是兒童對食物的過敏最有可能會引起IgA腎病。不過,過敏只是導致腎炎的可能因素之一,最主要的還是異常的免疫反應。所以,預防腎炎的發生,首先就是要避免感染。

圖片源自網路

三、

警惕血尿、蛋白尿、泡沫尿

梅長林教授介紹,腎炎的發病有兩種表現形式:

第一種類型比較容易識別,主要就是在感染後發生急性腎炎,比如有些IgA腎病患者於感冒後1~3天內出現肉眼可觀察到的血尿等腎炎癥狀。

第二種類型則比較隱匿,但大部分腎炎患者更常見於這種類型,也就是平常沒有任何自覺癥狀,體檢的時候突然被查出有鏡下血尿、蛋白尿。

還有部分患者因沒有定期體檢,到發現疾病的時候就已經屬於晚期,腎功能下降,患上了尿毒症。另有些患者可先表現出高血壓,然後追根溯源,發現引起高血壓的元兇竟然是慢性腎炎。

就體征而言,一些腎炎患者會出現泡沫尿,即小便後便器里有散不去的泡沫,這說明尿里已經含有蛋白,另有部分蛋白尿多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水腫的現象,因為大量蛋白從尿里排出去後,血液里的蛋白含量就降低了,從而導致浮腫,在慢性腎炎患者中,約有5%~10%的人會出現這種腎性浮腫。

圖片源自網路

四、

尿檢排查,腎穿刺確診

要讓慢性腎炎儘早「顯露原形」也不難,只要定期做尿檢就可以發現端倪。

梅長林教授介紹說,尿常規里有20多項指標,對於慢性腎炎而言,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是:紅細胞計數和蛋白尿。這兩項偏高就要高度懷疑慢性腎炎的可能性。

由於慢性腎炎是個「大帽子」,裡面又可具體細分為多種類型,所以,為了明確患者到底屬於哪種病理類型,還非常有必要進行腎穿刺檢查。B超對慢性腎炎診斷不敏感,因為B超只能看到腎臟的大小,一旦B超發現腎臟縮小,其實病情已經到了比較晚的階段。而且,不僅僅是慢性腎炎,腎臟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尿檢來發現。所以,要抓住大多數最早期的腎臟異常改變,尿檢都是很好的「金標準」。

因此,梅長林教授建議大家一定要定期做尿檢,每年常規體檢中切勿因怕麻煩而忽略這個雖有點不起眼、但作用巨大的檢查項目。

尿檢指標參考

五、

早晚治療不同,預後更是天壤之別

相對其他腎病,慢性腎炎患者以中年人居多,但好在慢性腎炎早期治療完全可以治癒。梅長林教授介紹,早期治療主要是根據蛋白尿的多少而定,如果有少量的蛋白尿,就要服用降蛋白尿的藥物,比如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類藥物。

「一般來說,24小時經尿排出的尿蛋白含量低於1克的,用這些藥物治療就足夠了,如果排出的蛋白尿多,則還要加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等,甚至還要用免疫抑製劑。」

強的松

對於慢性腎炎晚期,即終末期的腎衰竭患者,則需要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如透析(血透、腹透)或腎移植。此時,患者除了需要承擔較重的經濟負擔,更重要是患者的身體將遭受到不可逆的重創。

梅長林教授強調,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營養治療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腎功能不好的時候需要進行低蛋白的飲食,至於到底如何來吃蛋白,第一要看患者的腎功能到底損傷到何種程度,第二要看蛋白尿的量。臨床上,醫生一般會根據這兩項指標綜合判斷,並指導患者如何進行低蛋白飲食。對於伴有高血壓、浮腫的患者,則要求患者還需低鹽飲食,出現浮腫的時候還要限制水量。

「劃重點」

梅長林教授總結:預防慢性腎炎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機體防病抗病能力(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科學飲食,加強身體鍛煉)及減少感染髮生機會(要謹防細菌或病毒感染,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高發季節少出門,避開人流較多的地方),針對病因進行預防。

·END·

每日獲取

醫藥、健康、養生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腎炎 的精彩文章:

慢性腎炎飲食有什麼禁忌?
慢性腎炎是怎麼回事?

TAG:腎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