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取暖費」:宰相享薪炭200秤皇后110斤

古代「取暖費」:宰相享薪炭200秤皇后110斤

原標題:古代「取暖費」:宰相享薪炭200秤皇后110斤


古人沒有現代的電熱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爐子一類,其中熏爐、手爐、足爐等,應該是中國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


熏爐


熏爐其實是一種外帶罩子的炭火盆,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盆,上部為罩,鏤空,做成花卉圖案。宮裡使用的一般為銅質,做工精緻。民間多用陶土、鐵製作。手爐是方便手握的取暖器,大小與今天的電手爐差不多,內置炭火或其他熱源。足爐置炭火,上面有罩子,腳置其上。



湯婆子

民間還有叫「湯婆子」的金屬圓壺,冬天裝上熱水,可置於被窩內。其使用方法與現代熱水袋是一樣。而最另類、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當是一種叫「卧褥香壚(爐)」的取暖器,它是一種圓形裝置,炭火置於裡面就行,「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安全方便。還可放進被窩裡,故又稱「被中香壚」。如果放入香料,則是一種很好的薰被工具。


這些取暖器,都需要使用燃料。燃料,在冬天是一筆不菲的開支。朝廷會給公職人員發放取暖補貼,即俗稱的「烤火費」。工資的別稱「薪水」,細究起來,便與取暖補貼有關。



中國封建時代公務員的工資收入中,主要由俸銀、祿米、柴直(值)銀三大部分組成。柴直銀,就是包括冬天的薪炭費用在內的生活補貼。早期烤火費多是實物發放,如宋代,每年從陰曆10月到次年正月發炭,宰相、樞密使每人發200秤,其餘官員從100秤、30秤、20秤、10秤不等。主要用來做飯、燒水的薪柴,則是常年按月發放。


到了明代,則將這種月俸補貼,改為「柴薪銀」,折成現金髮放,烤火費的含義更明確了。

古代皇室則設有專門的「冬季供暖領導小組」,明代叫「惜薪司」,專管宮中所用柴、炭及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內官用柴炭的供應;清代後來改成「營造處」,內設「薪庫」,專門負責儲運宮中所用的木柴、煤炭的採購、發放,人員有「炭軍」「煤軍」之分。

包括宮妃在內的皇家人員,每年冬天都能領到烤火取暖用木炭。清乾隆時每日發放標準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貴妃90斤,貴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孫10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今日歷史】1月31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遠東軍事法庭一共審判了多少個日本戰犯?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