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撰寫中原的文化力道,成就「家的寶藏」

撰寫中原的文化力道,成就「家的寶藏」

那是一段久遠的歷史,以至於傳世文獻中,關於它的記載少之又少;

那是一個古樸神秘的時代,風雲變幻的歷史篇章,令無數先哲名家夢魂牽繞;

那是一段絢爛神秘的故事,中原大地上曾演繹的一幕幕人間悲喜劇,散發著人性的力量卻塵封於生鏽的歲月中。

-01-

三千年文脈接續,中原文化盛啟風華

這是殷商。

它是那麼的遙遠,似乎留給今人的遐思除了神秘的甲骨文,就是厚重的青銅鼎。

那些「藏」在骨頭上的傳奇與故事,累世千年,終究醒來與我們重逢。

2018年2月2日,第54屆康橋論壇,河南博物院攜手康橋集團立足中原文化,打造「國之重器,人文傳城」中華寶藏年度主題活動。活動特邀著名作詞人方文山、央視《國家寶藏》婦好鴞尊守護人(講述人)唐際根、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張得水,一起探尋中原歷史文化的印記與傳承,發現不一樣的寶藏故事和華夏文化。

當最美詞人遇見最古老的文字

說起方文山,大家腦子裡飄過的印象一定是「中國風」。

他那些亦詩亦詞的歌詞,在周杰倫的歌曲中被無數年輕人熟識: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青花瓷》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我在門後假裝你人還沒走。」《東風破》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發如雪》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雲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蘭亭序》

「屋檐如懸崖,風鈴如滄海,我等燕歸來。時間被安排,演一場意外,你悄然走開。」《千里之外》

「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杆上多嘴。你說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覺。」《七里香》

他創作的「中國風」的歌曲,讓人們看到的古典元素與流行音樂結合的美感。他暢遊字海,散文、詩歌、歌詞,用新時代的視野探索文字的無限可能。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面對這些漢字鼻祖,對中國文字情有獨鐘的方文山表示,漢字是現今地表上唯一還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漢字的字體字義千古不變,它具有超時空、超地域、超方言的文字特性。因為此項的文字特性,漢字是現今所有還在使用的活文字中,唯一能進行超時空之旅的文字系統,是全人類無可取代的文化資產。

方文山舉例來說,今天一塊2000多年前的文字碑石出土,全世界只有華人能直接讀懂碑石上的文字,並理解其含義,而此華人不必是大學教授或文字專家,而是一般具初中程度的學生,就可以直接看懂2000多年前屬於漢初的隸書體碑文。這是因為漢字字體字義千古不變的文字特性,帶來屬於閱讀上的超時空魅力。

方文山說,在這瞬息萬變,生活節奏快速的年代,以通俗文化的語言去行銷及推廣傳統文化,是最沒門檻,最貼近一般人的生活,也是能獲致最大能見度與影響力的方法。他在寫歌作詞時,都是從這些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中汲取養分。

「國之重器,在祀與戎」

3000多年前的商朝有著相當完善的祭祀體系,青銅器作為重要禮器常出現在祭祀等重要場合,它們紋飾精美、工藝高超。

前段時間,在央視《國家寶藏》節目中,國寶守護人劉濤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中華第一女將」與「愛喝酒的貓頭鷹」的故事。婦好鴞尊見證了「巾幗不讓鬚眉,紅顏更勝兒郎」的商代王后曾有的輝煌。

「商都」是鄭州這座城市永遠也無法抹去和忽視的文化標識,是鄭州燦爛文化最有說服力的典型代表。除了婦好鴞尊,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張得水還介紹了河南博物院館藏其他青銅重器:杜嶺方鼎、饕餮乳釘紋銅方鼎、獸面紋銅斝等。

文物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與證明。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於提高中原文化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是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論壇通過踐行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尊重來呼喚更多的人重新審視並傳承傳統文化,那麼,中原文化怎樣與社會發展連接起來,共同發展呢?

-02-

重塑「文化名片」,擦亮城市底色

河南,居天下之中,河南文化或稱中原文化,堪稱中國文化的藍本或範本,河南文化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課書」。「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不了解河南歷史,不了解河南文化,對中國歷史文化就無從談起。在河南,遇見中國河;在河南,遇見「中國龍」;在河南,遇見「中國字」;在河南,遇見「中國姓」;在河南,遇見中國的農耕文化、商業文化、思想文化、中醫文化、武術文化、民間文化。

GIF

文化璀璨的中原是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厚重的中原文化不僅是河南發展的「名片」,更是中國發展的「名片」。然而,現在社會發展物質空前豐富,而精神信仰卻逐漸缺位,比起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則顯得滯後很多。

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有一個著名的論斷:「當知無文化便無歷史,無歷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若使我們空喊一個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淵源根柢的文化,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GIF

丘吉爾也曾說:「能看得到多遠過去,就能看得到多遠未來。」一座城市,如果只見車水馬龍的繁華,沒有可以追尋和記憶的足跡,任由喧囂的色彩掩蓋了歷史的文明,那麼這座城市無疑是單薄的。現在的中原,現在的河南,一方面在擁抱未來,打造更現代化的都市。另一方面,也需要審視過去的璀璨文化,立足當下,傳承和創新。

中原悠久的文化傳承,是一個接力前行的過程,也是一座城市張力和感染力的來源。然而,中原文化薪火,由誰傳承?文化傳承的社會責任由誰來擔負?

-03-

撰寫中原文化力道,人文康橋弦歌不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擔負責任往往是偉大的,同時也是艱巨的,作為本次「國之重器、人文傳城」活動的主要推動者,鄭州本土房企康橋集團,挑起這份重擔,為傳統文化的傳承獻上一份溫情。

成立於2002年的康橋集團,秉承「品質築家,相伴一生」的理念,給鄭州這座古老的城市開發建造了數十個文化氛圍極其濃厚的樓盤項目。無論是「先生的花園」——康橋香溪郡,「先生的書房」——康橋知園,還是「先生的執念」——康橋康城,康橋提供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種生活。三知書局裡,你可以以書會友,康橋快樂營、康橋義工里,你可以懂得更加溫情的生活。多年來,康橋地產始終以文化塑造城市、以人文擁抱時代。

文化築城,更懂中原。除了提供好房子,康橋更願意給這裡的人們提供更有文化的生活。於是,以「健康、財富、人文」為宗旨的公益活動——「康橋論壇」,於2007年橫空出世。從第1屆到今天的第54屆,康橋集團堅持了11年。11年來,康橋以文化的名義,賦予人們更多精神的力量。從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財經評論家水皮、軍事戰略家喬良、暢銷書《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羅大倫、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蒙曼、台灣著名學者朱高正、央視《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酈波、國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到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最強大腦世界冠軍王峰、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馬雲御用風水師鄧方朔、台灣國學易經專家傅佩榮等專家、名流,紛紛做客於此,為中原人民奉上了一道又一道的文化盛宴,踐履了「品質築家,相伴一生」的人居使命,推動建築、自然和人類的和諧發展。

「國之重器,人文傳城」,業內人士認為,第54界康橋論壇的重要意義,在於為人們搭建了學習了解中原傳統歷史文化的平台,呼籲更多的人尊重城市文化肌理,在傳統文化逐漸式微的當下,尊重歷史,真正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一個人的影響也許是渺小的,對一個家庭的影響可能也是有局限的,但是從一個家庭影響到一個社區,從一個社區影響到一個城市,從一個城市影響到一個社會,那這樣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康橋論壇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在成為康橋集團人文印記的同時,已然成為鄭州這座城市的文化坐標之一,不斷推動著中原地區建築、文化、經濟和城市的和諧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論壇交流學習文化經典、藝術經典,不斷提高品位和格調,引導人們追求更有意義和更有價值的人生。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國「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於綿延千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於薪火不滅的代代傳承。留住歷史之根、文脈之源,才能留住城市之魂,展現出這座城市獨有的風華,這是歷史的魅力,更是文化的自信,這些都將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企業築就美好生活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建築是城市的身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產的開發已經從產品本位時代、住宅生態環境時代發展到了追求人文內涵的時代,因此,開發商建設的不僅是房子,更應該賦予住宅更多的文化價值和人文關懷,照顧到城市裡的人的精神世界。

康橋集團,根植於這座城市,更深愛著這個城市,不僅在這片土地上建造房屋,更向社會傳遞一份責任與人文關懷,推動城市文化拔節生長,讓建築與文化共同成就生活。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地產 的精彩文章:

TAG:河南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