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子四人深陷死局,李淵無能力處理,李世民出手將死亡降到最低

父子四人深陷死局,李淵無能力處理,李世民出手將死亡降到最低

一個偉大朝代沒有平凡的事情,唐朝的事情從一開始就沒那麼簡單。早在李唐建國之初,李淵父子四人就逐漸深陷一場死局之中,每個人能活命的出路都非常有限:

李淵是父親、功臣和皇帝,他的出路只有兩條:駕崩或退位。兒子篡位弒父的結局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

李建成是長子、功臣和太子,他能活命的出路只有一條:繼承皇位。廢太子無善終的歷史教訓是他絕對不願重蹈的。

李世民是次子、最大的功臣,他能活命的出路也只有一條:奪取皇位。功高震主無善終的歷史教訓也是他絕對不願重蹈的。

李元吉是三子、第四大功臣,他能活命的出路有兩條:擁立大哥或二哥。但不論哪位哥哥登上皇位,最後功高震主的人就只剩他,他最終很可能也只有奪取皇位才能活命。

這簡直是唐朝版狼人殺,四個人已經進入你死我活的死亡遊戲中。堂堂第一家族為什麼會這樣?即使換作是一家企業,它起家創業的方式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它的股權結構,甚至由於紛爭而對簿公堂的事例也不在少數。

建立帝國更是治大國如烹小鮮,李家父子四人合夥打天下,決定了開國最大的功臣就是他們父子四人,其他人最多只能算大功臣下面的小功臣。功臣們如何分享成果、父子間如何分配權力,同一撥人糾纏到兩大歷史性難題中,鐵定是死局了。

任何朝代的功臣在開國後的生存史,基本都會成為一部血淚史。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漢高祖、明太祖這樣的老闆,那就是鳥盡弓藏,死路一條。而像北宋趙匡胤那樣拿錢財買斷功勞的老闆,則少之又少;像東漢光武帝那樣能把開國功臣當成普通官員對待,將問題消弭於無形的老闆,更是絕無僅有。

偏偏唐朝開國功臣問題的複雜程度超過了歷朝歷代,沒有哪個朝代出現過開國功臣同時又都是皇位爭奪者的罕見情況。這就導致贖買功勞、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了,因為他們都是擺明打皇位主意的人,若不成功,必不為新皇帝所容,只剩死。

這個死局拖累唐高祖李淵成為史上最被看低的開國君主,直到玄武門事發他也沒能給出解決方案,放任形勢不斷惡化而無所作為。

這四大功臣在很長的時間裡,實際上共享著帝國的權力,作為皇帝的李淵並未取得獨一無二的大權。父子四人發布政令不分主次,帝國官員幹活時見誰的命令來的最早,就執行誰的命令,「太子令、秦、齊王教與詔敇並行,有司莫知所從,唯據得之先後為定」。

一山行四虎的背後,不單是怎樣處理權力關係的問題,還牽扯著骨肉親情如何取捨的歷史性難題。作為父親的李淵,怎麼去取捨兒子的生死?他被這個問題打敗一點也不奇怪。

在這樣的形勢下,不意願等下去的李世民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玄武門之變。

這場表面上看是兄弟間奪嫡的惡性流血事件,之所以能夠快速平息,實質上是唐帝國已經無法忍受開國君主的「優柔」,而迫不及待地希望處理掉「多餘」的開國功臣,讓國家走出政出四門的怪圈。

相比於鬧到戰場上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玄武門之變」無疑快刀斬亂麻,李氏自家的權力鬧劇在宮門之內得到解決,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歷見聞 的精彩文章:

在清朝考中狀元有多難?肅順壓制慈禧、搞定咸豐都沒有辦成這件事

TAG:讀歷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