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期間各國精銳部隊是如何作戰的?德軍「閃擊戰」思想一舉成名,秒殺歐洲多國

二戰期間各國精銳部隊是如何作戰的?德軍「閃擊戰」思想一舉成名,秒殺歐洲多國

以德國為代表的軸心國中,最出名的就是德國善於運用的赫赫有名的「閃擊戰」戰役思想。

德軍二戰時期與多個國家開戰,戰線拉得較長,戰場較多,所以耗費的資源及人力是很多的,因此,德軍必須以最小的消耗,最快速度來在戰鬥中取勝。閃擊戰思想應運而生。「閃擊戰」,即通過熟練運用摩托化運輸、機械化衝擊,來達到對敵縱深甚至大縱深的一種快速打擊,打亂敵方對戰役的系統部署,以最快速度搗毀敵指揮中樞,摧毀指揮意志,瓦解敵方士氣。在二戰中,德軍多次運用該思想獲取勝利。其中1939年的波蘭戰役,最能體現。此一戰,也使德軍閃擊戰思想在實戰中得到檢驗,使閃擊戰的戰役思想一舉成名。閃擊戰具體內容大致包括:

1.隱蔽性。

在戰役發起前,閃擊戰要求部隊在集結、開進、展開這三個過程中的隱蔽性要好,不能暴露部隊行蹤,甚至在參戰部隊的作戰計劃制定時就要高度保密。以達到突襲目的。

2.機動。

閃擊戰要求負責戰役主體的德軍精銳部隊必須有著較強的機動能力。這種機動能力分為機動運輸能力和機動打擊能力。即:第一,對即將到達戰場的人員、作戰物資和給養等運輸要實現摩托化運輸,對裝甲集群必需的油料必須及時跟進補充。第二,對快速打擊敵方防禦線的部隊要實現機械化衝擊,步兵以裝甲車、坦克為基礎,空軍戰機為火力支援和掩護,向敵防禦縱深實施快速突擊、快速穿插。突出「閃」字效果。

3.配屬火力。

儘管德軍對機動性的強調甚於配屬火力。但在配合機動部隊進攻的同時,德軍對與機動性相配合的火力配屬一直不懈。在戰役初期階段,閃擊戰要求德軍要以壓制性的火力迅速突破敵首道防線,對敵防禦體系造成極大的戰役上和精神上的打擊。在戰役之後的階段,閃擊戰思想仍然要求德軍火力不能衰竭,要配合裝甲集群進一步打擊和突破敵軍縱深防禦體系。這一點,進一步突出「擊」字特性,達到最佳閃擊效果。

4.制空權。

在閃擊戰中,制空權尤為重要。裝甲集群的天敵即為空軍戰機。奪取戰場制空權,成為閃擊戰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到二戰後期,美國空軍崛起,所研製的新空軍戰機機型的戰鬥力一度碾壓德國空軍。德軍參與閃擊戰的裝甲集群全部暴露在盟軍戰機的火力下,因此,在二戰中後期,閃擊戰就很難在取得成效了。

而同盟國陣營中,以蘇軍為代表的戰役思想則比較經典。

蘇軍的戰役思想,與德軍完全兩樣。德軍強調「速度」,蘇軍則有些強調「膠著」的意味。若把蘇德兩國看作是兩位棋手,後者所強調的,則是開局便用盡殺招,意圖快速取得勝利。而前者,則是著眼全局,部署一盤大棋來獲勝。其實,如若想要籠統地、顯而易見地去了解蘇軍的戰役思想。可以給大家推薦一部電視劇的一個片段。該電視劇的名字與蘇軍的戰役思想同樣被人熟知,那就是《亮劍》。劇中有一個片段,是李雲龍在張白鹿家中為其講述其最近在軍事學院研究的戰役思想課題。李雲龍對該課題的闡述,即為蘇軍二戰時期的經典戰役思想——大縱深戰役理論。

上世紀三十年代,蘇聯軍事科學院將主要突擊方向上的突擊集團軍所實施的戰役,稱之為大縱深戰役。制訂了大縱深戰役理論。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形成,除了蘇軍技術裝備更新與體制編製改革為其提供前提外,與大縱深戰鬥理論也是分不開的。其二者是從屬關係,大縱深戰役中包括大縱深戰鬥。大縱深戰役理論的主要特點是參戰兵力足,兵種種類多,合成性和合作性較強。

大縱深戰役大致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突破

突擊集團軍應組建衝擊梯隊,衝擊梯隊由步兵軍作為主體,加強有坦克和炮兵群。用以突破防禦的戰術地幅,在全縱深上消滅敵軍主要集團。在整個大縱深戰役中,突破防禦的戰術地幅是最為複雜一環。為保障突破,部隊必須梯次編成,要建立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集群、火炮集群和預備隊。且要配屬航空兵和空降兵支援。這裡能夠看出,蘇軍對火炮使用的狂烈熱愛:蘇軍曾規定,在主要突擊地段的兵力兵器部署密度上,火炮部署的密度應為每公里正面上部署50-100門火炮。

2.發展戰術勝利為戰役勝利

突擊集團軍應組建發展突破梯隊,其主要任務,就是鞏固衝擊梯隊突破成果,發展戰術勝利為戰役勝利。在衝擊梯隊完成突破防禦的戰術地幅後,即為發展突破梯隊介入的最好時機。蘇軍軍事專家曾指出,若不能在大縱深戰役理論中將戰術勝利發展為戰役勝利,那麼該戰役理論就沒有任何意義。因此,蘇軍《大縱深戰鬥守則》中規定,發展突破梯隊應是一個由幾個機械化軍或騎兵軍組成的快速集群。

3.追擊

在發現敵軍退卻時,應立即進行追擊。在追擊過程中,先遣隊應迅速穿插至敵側、後側實施阻擊和封鎖,最終與正面突擊群會和,對敵予以圍殲。

在大縱深戰役理論發展的過程中,大縱深戰役理論被應用於方面軍戰役,按條例編成的方面軍進攻地帶寬度可以達到300-400公里,縱深可以達到200-300公里,方面軍進攻戰役可持續時間達到15-20個晝夜。並且蘇軍得出結論,大縱深戰役理論,不僅可以由一個方面軍集群實施,也可以由多個方面軍集群實施。1940年後,對方面軍的配置又進行加強,進一步擴大了大縱深戰役戰法的可行面。這樣所形成的宏大戰場,真的如同劇中李雲龍所說」在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這樣宏偉的戰法,在二戰中諸多戰法中實屬罕見。大縱深戰役理論的極端重要性,在衛國戰爭中明顯表現出來。在戰爭後期,結合更加先進的技術基礎,大縱深戰役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與發展。直到後來,」大縱深戰役理論「這一術語已經很少使用,但其一般原則至今還沒有失去意義。

這裡講到的這兩個戰法,都是在二戰中具有代表性的戰法,不同程度的影響著其陣營內的其他國家。如日本的一些戰法就偏向於閃擊戰中「突襲」這一要義,喜好組織突然襲擊。而中國則深受大縱深戰役理論影響,在後面的戰爭中有所應用。因此,二戰中各國精銳部隊所應用的戰法,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對世界軍事變革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直到今天,很多經典戰役和戰法中的細節,仍然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藝術之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美軍士兵為何總有兩顆手雷掛在胸前?不怕被打爆?還真不怕!
二戰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為何這國卻要給日軍修建紀念碑?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