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見過如此不要命的華語愛情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有部片上映前Sir就說過一次。
很多毒飯看了,表示超出期待,還要催更——
好吧,滿足你們。
就是它——
《南極之戀》
看之前,Sir給《南極之戀》打了一個問號。
如今疑問落定了。
《南極之戀》有所缺憾,比如感情進展不太順暢,劇本細節仍有需要打磨之處……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電影工業的探索上,邁出了前無古人的一步,創造出華語災難片的新高度。
正如Sir此前所說,它大膽闖入中國電影的「無人區」。
既是指題材,也是指南極——
世界上第一部在南極實拍的劇情長片。
此前我們看到的電影,或許夠冷,但都不夠南極。比如《南極大冒險》,取景挪威和格陵蘭島,在北極圈內;《南極日記》取景紐西蘭,接近了南極。
為什麼不到南極大陸去拍攝呢?
因為這被視為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世界最冷,內陸平均氣溫零下40-50℃,比北極還要低20℃,最低氣溫甚至達到零下93.2℃。
世界風力最大,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最大風速100米/秒,相當於12級颱風的3倍。
並且隨時可能面臨冰川塌陷、雪崩、暴風雪等意外。
光是在那日常生活就已經危險重重,更別說拍電影。
《南極之戀》其實棚內場景也是可以實現的,為什麼還非得去南極拍?非得去冒這個險?
不得不提一個人,此片導演吳有音,兼任編劇和原著作者。
知名廣告導演,有多次極地科考經歷。為了《南極之戀》,曾四赴南極,一赴北極。
第一次去南極時,對著蒼茫遼闊的冰川,他就許下一個願望,寫一本南極長篇小說,拍第一部南極故事片。
他有情懷更有堅持。
他始終覺得南極最核心的震撼與壯美,是棚拍無法企及的,要拍《南極之戀》,就一定要去南極實拍。
當然這份情懷,大多數製片人不願意買單。
不可控,風險過高,成本過高,還有生命危險。
《南極之戀》製片人曹欣、田原一開始也擔憂:
我們製片的一個邏輯
所有的東西都是希望可控的 是有保障的
但恰好南極的拍攝 既不可控也無法保障
但是,經過導演的堅持,製片人的衡量,團隊的籌備……這個毫無先例的電影夢從不可實現,慢慢變成了必須實現。
製片人拍板,去拍這部前所未有的電影。
並為此建立頂級劇組,要做就做到最好。
監製關錦鵬(《胭脂扣》《阮玲玉》),攝影黎耀輝(《無間道》《武俠》),聲音富康(《推拿》《後會無期》),美術林木(《殺生》《火鍋英雄》),視效金旭(《智取威虎山》),音樂久石讓(《天空之城》《千與千尋》),剪輯屠亦然(《泰囧》《綉春刀》)。
這個團隊至少拿過四個金馬獎,一個金像獎。
2015年10月21日,劇組40個人帶著整整14噸的物資,出發南極,一拍就是32天。
《南極之戀》幕後的故事被拍成了紀錄片。
看上去也同樣是一場驚天大冒險。
一旦踏上南極大陸,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劇組總結了10年的氣象資料,仍有諸多不可控制的地方,也沒有隨叫隨到的後援。
剛到南極,因為海上冰情嚴重,花了一天半時間還是沒有找到最佳登陸口,船即將燃料耗盡,面臨返航,在最後兩個小時,抓住最後一個機會,飛速坐上小艇,駛向長城站。
抵達,只是漫長考驗的第一步。
南極天氣瞬息萬變,出門是晴天,20分鐘後就下起暴風雪,風力隨時能達到12級,攝影機都能吹飛。
車子無法通行,劇組40人不管什麼身份,都得扛著重物在雪地上每天行走數小時。
很多時候,風雪太大,無法拍攝,劇組40人就在十幾級大風裡等待,等待風雪停。
實在等不到的時候,劇組舉起塑料布當人牆,把趙又廷圍在中間開拍。
整個拍攝過程,都是血肉之軀與冰雪的對抗。
十多天之後,包括主演趙又廷、攝影指導、副導演等劇組多人得了雪盲症。
一個月之後,劇組的人都被晒成、吹成了黑炭,皮膚浮腫、龜裂。、
也真是受盡了苦,可走的時候,大家都還有點不舍。
最後劇組每個人都覺得,實拍,太值了。
非常慶幸 我們能夠來到南極來拍這部電影 真的不一樣
演員能力再強 想像力再豐富
都沒辦法把這樣的一個現場感受給還原
也有的戲份在南極無法實現。
比如雪崩,必須用到特效,總不能直接炸冰川吧。
但即使是棚內戲,也沒有馬虎。
劇組極力還原南極的冰雪質感,光是模擬雪的選擇,就對比了十幾種,中景、近景、遠景的雪都不一樣。
每次拍,鼓風機把雪吹得滿天飛,趙又廷和楊子姍眼裡、嘴裡都是雪,甚至卡進眼睛裡,弄不出來。
從一開始導演對著南極的冰雪許下拍電影的心愿,到如今電影上映,《南極之戀》的製作跨度4年多。
這個夢算是實現了。
不止是導演的夢。
《南極之戀》從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到如今正在銀幕熱映的電影,它的實現,是各方面的共同結果,包括不願妥協的導演,敢於挑戰的製片,敬業拚命的演員和劇組……
《南極之戀》不完美,但憑著這份對電影的堅持和用心,它值得被我們看到。
至少給我們信心——
在摳圖綠幕、五毛特效……各種投機取巧的陋習歪風橫行於國產影視的時候,仍然有國產電影人注重內容和製作,不再只盯著流量明星,不再只為票房驅動,而是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道路默默摸索和試錯。
Sir相信如果有越來越多這樣堅持的導演、勇敢的製片人、敬業的演員、劇組……
無論國產電影的什麼類型,都將不再是「無人區」。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上影院
編輯助理:娜塔莉波特大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吃了十幾年巧克力,才知道它這麼苦
※好看哭了,妥妥本月電影院第一選擇
TAG:Sir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