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1閱讀手記

2018.1閱讀手記

日曆上的一年過去,辭舊迎新,案牘勞形,做的多是條分縷析歸納匯總的工作。想想大好時代大好年華,多少人卻在此間消磨歲月,果然是謀別人的財害別人的命,自己是不心疼。讀書五種。

文|吳合眾

01

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下),李弘琪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下冊中,李弘琪先生開始關注教育史中的一些塊狀存在。比如識字教育、家庭教育、技術教育,也分析了學校教育和學生的關係,如果可以講私塾、書院、太學等等目之為學校的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僅受當時的思潮影響,也受學規的制約,更受王朝統治的掣肘。而在這樣的夾縫中,依舊出現了漢代和宋代的學生運動,只是政治框架一緊,所謂的學生運動也就終於消失於無形了。理論層面,李弘琪先生也剖析了經歷「任賢」往士庶平等的觀念轉變後,讀書階層精英意識並不改變,捨我其誰的使命感,也讓民眾的威權性格產生有了思想的基礎。以之比對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也是十分妥當的。

2

分裂的帝國:南北朝(哈佛中國史02),(美)陸威儀著,李磊譯,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2017年1月第3次印刷。

南北朝的歷史,因為隔著一條長江,從317年晉朝在南方重建,南北分治,從此各自繁衍兩百餘年。南邊渡江王謝逐漸凋零,最後宋齊梁陳更迭不休。北邊前秦、前燕、北魏、東魏、西魏、北周,真的是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本來就不容易釐清,加諸之前讀書囫圇吞棗,更是不得其詳。這回讀哈佛史,性質一起,做了個小筆記,也終於有了個大體的了解。這些軍事王朝,也只是哈佛史這一冊的一小部分內容。地理變化、世家大族、城市鄉村,以及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親屬關係、宗教信仰、文化傳承,都是研究者一一矚目的所在。既有龐雜的沿革梳理,也有精緻入微的文本分析,給讀者的就是一個立體的南北朝了。

3

世界性的帝國:唐朝(哈佛中國史03),(美)陸威儀著,張曉東 馮世明譯,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2017年1月第3次印刷。

以為會是滿紙的對大唐帝國的讚揚,看下來卻不免有些失望。大唐盛世的文治武功,在作者筆下卻有著滋生的憂患。兩百多年的隋唐史,雖然對內統一了南北,但對外,用兵高句麗的失敗,加上突厥、吐蕃、安南、南詔等周邊國家(民族)的崛起,讓大唐帝國的周邊經常處在戰爭和和平的反覆之中。隨著安史之亂之後,藩鎮與專使的形成,地方與中央的權力博弈越發激烈,地方權力的多元化,最後讓藩鎮用兵不受節制,大唐帝國崩塌離析也就是遲早的問題了。這一時期,大族豪門也逐漸完成了依附於朝廷的格局,終於在最後時刻,也跟著大族傾塌。書中自然也涉及彼時的宗教,作為中國化佛教的中心,開始影響了東亞文化格局。一切的繁榮,都埋下了敗亡的隱線,歷史藉此周而復始。

4

我和教育,舒新城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舒新城先生回憶自己教育生涯的一本書,副標題為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1893—1928),正是中國教育從科舉制向新式教育變革的時代,國家動蕩,百廢待興。這期間,既有舒新城作為學生,讀私塾、進書院、參加縣立高等小學,最後進入高等師範的求學經歷,也有作為教師,輾轉於各級各類學校,最後以高師教授進而在風潮中出川的經歷。舒新城作為教育家為人熟知,更多的是因為其對道爾頓制的研究及開創風氣之先的教育著述,書的最後一部分,也有個簡要的概述。個人史就是教育史的一個縮影,有興趣的自然可以一讀。

5

讀庫.1706,張立憲主編,新星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這一期感興趣的有幾篇文章,一是朱石生的《知與名的奔突》,寫德國生物學家科赫的傳奇一生。窮人家孩子從小喜歡玩各種顯微鏡,好不容易讀了大學當了醫生,之後一頭投入細菌研究中,一生髮現了炭疽病菌、結核病菌、霍亂病菌,其功勞自不待言。最後獲得諾貝爾獎,算是有個蓋棺論定的意思。和他在第四期的《巴斯德的故事》對照起來讀,兩個大神打擂台,別有風味。王鶴的《秤量天下才士》介紹的是上官婉兒,作者認為上官婉兒的文學才華與文治之功,部分消解了她跟武則天、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一樣輕弄權勢的負面色彩。看來,文學才華還是有洗白作用的。

說空∣閱讀 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空 的精彩文章:

TAG: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