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捨得時光,等待自然的饋贈

捨得時光,等待自然的饋贈

說起湖南臘肉,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最出名的還屬於湖南湘西臘肉,說起我印象中的湘西臘肉就是三個詞:

體形大,顏色黑,味道香。

我記得我記憶中第一次見到湘西臘肉是在火車站,那時候外公坐了13個小時的火車來看媽媽,外公下車扛著一個大大的麻袋,飄著熏香的味道,於是好奇的我偷偷的打開麻袋的袋口看了一眼,第一感覺就是「燒糊了的大臘肉」。但是外公背的這一大袋的「燒糊」的臘肉是他帶過來的唯一的特產,也是他身上最重的行李,他把媽媽的家鄉從700多公里的地方跋山涉水的送到媽媽的心裡。

湘西臘肉和廣東臘肉完全不一樣,它比廣東臘肉體積大得多得多,幾乎是廣東臘肉的四五倍大,一方面也體現了湘西人的爽朗大方。廣東臘肉顏色鮮紅亮麗,而湘西臘肉則是熏黑熏黑的,肉質也相對來說也更硬些。每次煮之前,媽媽都要費很大勁才能切下來一塊,然後用淘米水仔細洗凈才能開始切好丟入鍋中,不一會兒就出油了,待顏色金黃後丟入一把蒜苔翻炒,這樣做出來的臘肉香味濃郁、油而不膩。

去年在外公家過年,也見證了煙熏臘肉的製作過程,殺豬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儀式,來殺豬的一般是屠夫和家裡的親戚,大概在上午十點左右,就開始進入豬圈,屠夫用個大鉤子把豬拉出來,剩下的人在後面幫忙,然後拉到院子里的大條木凳子上,將豬腳隨著四邊的桌腳固定綁起來,一般殺豬的時候是忙碌而又熱鬧,殺年豬不知不覺成為了家庭中一件將大家都歡聚一堂的喜事。

在外公家,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只豬留著過年,宰殺的年豬一般也不是用來賣的而是和自己家族的親戚一起分,所以肉都切的很大塊。然後大家一起吃過午餐後,就拿著自己分的肉回家了,回家後留下一些過年用到的新鮮豬肉,剩下就抹上鹽腌制一會兒,然後用木條穿好懸掛在火堂上方的吊架上,準備生火熏肉。

與廣東臘肉不同的是,湘西臘肉腌制方式相對廣東臘肉來說較為簡單,不需要那麼多的調料只需要放鹽就好。但是熏肉的過程比廣東臘肉複雜,可能是兩個省份氣候不同的原因,湖南的臘肉幾乎不拿出去曬,白天烘,晚上晾。白天做完飯後,在家中灶台火堂上利用剩下的余火加上稻穀殼,米糠,橘皮,砂樹木屑,產生煙熱氣進行煙熏烘。

大概這樣熏制一個月就可以製作好了,這樣製作出來的臘肉,飄著著稻米和米糠的香味,保存時間也更長,外公是苗族人,那兒的人幾乎都會做臘肉,除了其存放得久外,或許與湘西人住的偏遠,無法上集市購買好菜有關,有了臘肉,一旦來了客人,可以隨時招待客人,所以有了做臘肉這種習慣。湘西臘肉,不僅是湘西一道特有風味的美食,裡面更藏著湘西人民對親情和年味的重視。

現在技術發達了,超市隨處可以買到臘肉,人們已經不用通過繁瑣而又漫長的煙熏手續去熏臘肉,但是村子裡的煙囪仍然在冬天裡忙碌的工作著,過年了,臘肉仍然是年夜飯中不可缺席的一個成員,外公即使每年一人獨自在家仍然不忘給自己遠方的女兒準備過年的年味,煙一天天熏著,把老人對女兒的思念慢慢熏入臘肉里,等到臘肉做好打包背走去給女兒做上一頓湘味飯。

臘肉不僅解母親口中之饞,還解了母親心中之「饞」,臘肉入鍋,熏香四溢,將不善言辭的父親的牽掛娓娓道來

記錄鄉村鄉村 傳播湖湘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出席婚禮的小心機
風扇安裝與機箱氣流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