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史上最全小兒推拿動圖演示,簡簡單單治好孩子的常見病!

史上最全小兒推拿動圖演示,簡簡單單治好孩子的常見病!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

可快速關注








1




補肺經/清肺經


 






  •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

: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下圖,清200~400次。


 


主治

: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2



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內側正中至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次





 




  • 穴位:天河水


 


位置

: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

: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見上圖。約推100~500次。


 


主治

: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3




開天門




開天門(自小兒眉心推向前髮際邊緣)100次


 






  • 穴位:天門(攢竹)


 


位置

:自兩眉中間至前髮際呈一條直線。


 


操作

:用兩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髮際,約推30~50次。


 


主治

:感冒發熱,頭痛,精神萎靡,驚風等。


 

4




揉太陽




揉太陽(按揉眉梢後太陽穴)100次



 




  • 穴位:太陽


 


位置

:在兩眉梢後凹陷處。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操作

: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揉30次。


 


主治

:外感發熱,頭痛頭暈


 

5




治療兒童發燒的穴位按摩




臨床上小孩發燒以外感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燒可以試試上述手法,這樣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藥物的副作用。


 


這類患兒起病較急,推拿治療效果較好,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複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癥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


 


另外小兒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以防感冒發燒。日溫差也較大時,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注重合理餵養,不可過食肥膩食物,以免傷食積滯,從而引起發燒。發燒時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一般來說急性發燒需要1至3天痊癒,長期低熱而用藥效果不佳的患兒相對治療時間長些,因為長期低熱患兒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從發病的本因入手。


 


發高燒: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額頭滾燙、頭暈目眩,嚴重時不僅渾身疼痛,甚至燒到意識模糊、發生抽搐。人的正常體溫約37.2℃左右。除非體溫超過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則無需太過緊張。


 


其實,發高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它提醒你的身體可能有疾病出現了。


 


事實上,散熱對身體有好處,這個體內的防禦措施有消滅外來病菌的功用。

如果溫度沒有上升太高,不妨讓它自然散熱,如此有助於排除毒素。


 

6




小兒風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風寒感冒

:症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質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關穴500次。


 



 


②揉外勞宮100次。


 


 






  • 穴位:外勞宮(外勞)


 


位置

: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處。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約揉50~100次。


 


主治

: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腹瀉,腸鳴等。


 


③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 穴位:肩井


 


位置

: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


 


操作

:用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稱拿肩井,約捏拿5~10次。


 


主治

: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門50次,揉時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 穴位

    :二扇門


 


位置

:在手背中指根兩側凹陷中。


 


操作

:用兩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

:驚風,昏厥,身熱無汗。


 

7




小兒風熱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見發熱重,微惡風或惡寒,咽痛,口乾,有汗,面赤,鼻塞,流黃涕,咳嗽痰黃,舌邊尖紅,苔薄黃。


 


1、清肺經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

:無名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 穴位:天河水


 


位置

: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

: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見上圖。約推100~500次。


 


主治

: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2、按揉大椎穴1~3分鐘。


 

 



 




  • 穴位

    :大椎


 


位置

: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棘突之間。


 


操作

: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與食、中、無名等指作對稱用力,捏擠大椎。按揉約100~300次,捏擠10~15次。


 


3、以掌橫擦骶尾部,以透熱為度。


 


4、拿肩井3~5次。


 



 




  • 穴位

    :肩井


 


位置

: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


 


操作

:用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稱拿肩井,約捏拿5~10次。


 


主治

:感冒,驚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豐隆穴各1分鐘,推小橫紋100次,推膻中100次。






 




  • 穴位

    :天突


 


位置

:胸骨上窩正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約15~30次。


 


主治

:咳嗽氣喘,胸悶,噁心,嘔吐等。


 




  • 穴位

    :豐隆


 


位置

: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約1~3分鐘。


 


主治

:痰多,氣喘,胸悶等。


 


 




  • 穴位

    :小橫紋


 


位置

: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紋尺側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見上圖。約揉100~300次。


 


主治

:氣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 穴位

    :膻中


 


位置

: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操作

: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約50~100次。


 


主治

:胸悶,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熱驚厥者,加清肺經300次,清心經300次,推湧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 穴位

    :心經(心火)


 


位置

:中指掌面。


 


操作


①補心經: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見中圖,約補100~200次。


 


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見下圖,清100~300次。


 


主治: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小便短赤等。


 







  • 穴位

    :湧泉


 


位置

:足掌心前1/3與2/3交界處。


 


操作

: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稱推湧泉。見右圖,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稱揉湧泉,見左圖。揉30~50次。


 


主治

:發熱,嘔吐,腹瀉,五心煩熱。


 

8




小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門100次,摩中脘3分鐘,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 穴位

    :板門


 


位置

:手掌大魚際部。


 


操作

:用拇指端在大魚際中點按揉,約揉200~400次。


 


主治

: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積滯,阻瀉,腹脹等。


 




 





  • 穴位

    :中脘


 


位置

: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約揉2~5分鐘。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約5~10分鐘。


 


主治

:泄瀉,嘔吐,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


 


 


 




  • 穴位

    :足三里


 


位置

: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

:用拇指端按揉。約1~3分鐘。


 


主治

: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泄瀉,便秘,四肢無力等。


 


隨證加減


 


如流鼻涕、咽痛等癥狀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點揉風池穴1分鐘。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 穴位

    :虎口(合谷)


 


位置

:拇、食兩指之間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點邊緣處。


 


操作

: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對稱拿之。約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

:風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陽穴。








  • 穴位

    :太陽


 


位置

:在兩眉梢後凹陷處。有左為太陽,右為太陰之說。


 


操作

:兩拇指或兩中指端分別在左右兩太陽穴上揉動。向前揉為補,向耳後揉為瀉。揉30次。


 


主治

:外感發熱,頭痛,頭暈。


 


如高熱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經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 穴位:脊柱


 


位置

: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線。


 


操作

: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稱推脊柱,約推100~300次。


 


主治

:脫肛,便秘,泄瀉等。


 


③搓擦湧泉300次。


 


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100次,推三關100次。


 






  • 穴位

    :脾經(脾土)


 


位置

:拇指橈側面。


 


操作:


 


①補脾經:使患兒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見中圖。


 


②清脾經:在小兒拇指面上直推,見下圖。約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 穴位

    :三關


 


位置

:在前臂橈側,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條直線。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約推100~300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鐘。


 






  • 穴位

    :中脘


 


位置

:臍上4寸(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約揉2~5分鐘。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約5~10分鐘。


 


主治:泄瀉,嘔吐,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





年底清倉:葫蘆中醫黑糖,六十載匠心工藝,專註古法傳承,做正宗品質黑糖。


我們此次精選的黑糖百分之百純甘蔗汁熬制,沿用古法16斤甘蔗熬制一斤黑糖,蔗香濃郁;採用廣西優質甘蔗,生產地原料直供,嚴格精選,從源頭確保產品品質。實地考察,精心付出只為大家能吃一口放心黑糖。原價49/瓶,清倉99元3瓶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古法紅糖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網路,中醫思維+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團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視頻 | 大腦充滿正能量,記憶力減退遠離我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