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今日立春,養生要點

今日立春,養生要點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斗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一般「立春」是 2月4日或5日。


 


「立春」的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蜇,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大地生機勃勃。




立春開始,人們明顯感到白天漸長,氣溫回升,人們按舊曆習俗開始「迎春」。農諺說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草樹開始萌芽,農人也開始忙著耕種,城市人開始一年的計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傳統曆法還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看成是春、夏、秋、冬的開始,稱為「四立」節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天文意義上標誌著春季的開始。《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春季陽氣生髮、萬物始生,所謂「一年之際在於春」。


 

故立春時節,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養生方式,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1




立春三候





兩千多年前,我們聰明的祖先觀察自然的變化,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




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





大寒後十五日,斗指東北,維為立春,


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

《曆書》




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融化,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一候,東風解凍




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




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三候,魚陟負冰




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2


 

 




調暢情志,養肝為先,

精神養生要忌「怒」





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這是五行學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髒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




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




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




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




早睡早起,晨起散步,使形體舒緩,精神愉悅,胸懷開暢,孕育生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易受到影響,如精神抑鬱,就可能出現胸脅脹滿、腹脹腹痛、大便溏瀉等症,因此需要靜心護肝,以養氣健脾。


 


古諺雲春季「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也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故日常起居應注意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臟負擔,素有肝病、高血壓病或腦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需重視護肝養肝。






3




注意保暖,「春捂」有理




俗話說:「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




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


 


《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

「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卧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




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春捂」重視下半身,除了要加強下半身的保暖外,還要加強下半身的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可以採取

「乾洗腳」

的方法,方法是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




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 遍~ 20 遍。




還可採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腳、暖足、蹬腿等方法來活動下半身。





春季多風,中醫認為風性輕揚升散,為百病之長,具有升發、向上、向外的特點。




風邪入侵,頭部最先受損,可引起頭痛、發熱、惡風、咳嗽氣喘等症。


 


尤其汗出遇冷風,風邪趁機而入,極易發生感冒。且風邪善行數變,既能上竄達頭頂,又能在經脈和肌肉之間遊走,來去迅速,變化多端,可致關節遊走性疼痛、風疹等病症。


 


因此「立春」時節千萬不要過早減掉冬衣,仍需注意保暖禦寒,切勿汗出當風。








4




「春捂」也不能捂過了頭


 


棉衣不可過早脫去,多備幾件夾衣,隨天氣變化增減。但有時春捂卻應該有度。當南方地區進入3月,或北方地區進入4月,天氣明顯有些熱了,如果還穿著棉衣,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同樣對健康不利。


 


尤其是長江流域,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


 





5




少補少鹽,少酸多甘 ,平補


 


少補少鹽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




但立春之後,進補量就應逐漸減少,以適應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




同時,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因鹹味入腎,攝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少酸多甘 




《內經》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飲食應

「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就是說春季應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溫微辛食物。




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甘味之品可補益脾氣,避免肝旺克脾。


 


中醫又認為,五味入五臟,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等。




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這樣就會大大傷害脾胃之氣。


 


因此,春季飲食調養要注意春季陽氣初生的特點,

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就是這個道理。


 


在立春之時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也可達到養生護肝的目的。





宜常吃芽菜芽菜




在古代被稱為「種生」,最常見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立春吃芽菜有助於人體陽氣的升發。


 


《黃帝內經》曰:

「春三月,此為發陳。」

發,是發散的意思;陳,即陳舊。《黃帝內經》把萬物發芽的姿態不叫發新而叫發陳,是因為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將植物陳積物質發散掉的功效。


 


因此,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藉助這些嫩芽的力量來幫助發散。


 

 


宜平補




立春飲食宜平補,立春為什麼要進補呢?




這是因為春天陽氣升發,活動加快,消耗過大,進補可補充營養,使人體陰陽達到動態平衡。


 


由於春天萬物復甦,植物處於生長發育較快階段,人體也是如此。再有,春天多風、氣候乾燥,這是與其他季節不同之處。


 


因此,春季飲食要貫徹以升為主的原則,也就是說,宜適當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但要以平補為主。


 


這是因為春天陽氣升發、多風少雨、氣候乾燥,如果補得太過,很容易上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補法,老年人由於腑功能逐步衰退,陽虛明顯,春季

平補甘溫之物為主,如大棗、山藥、蓮子等


 


對於上班族,尤其經常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的人群,在補陽氣的同時,也要補陰,多吃山藥、春筍、菠菜、韭菜、木耳、鍋巴、木瓜、百合、枸杞等;


 


中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所以,春季最好不補。


 


總之,春季進補要因人而異,以平補為好,適當多吃甘味,少食酸味食品。




中醫講求天人合一,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


 





6




緩步慢行,勞而不倦




清晨早起,信步庭院,閑散和緩地緩慢步行,是順應春季氣候變化特點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


 


散步宜緩不宜急,緩步而行,全身放鬆,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呼吸和諧,心怡神悅。




散步不必拘於形式,應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之快慢,時間之長短,隨其自然,不宜強為。




活動應以勞而不倦、略微汗出為度,避免大汗淋漓,耗氣傷陽。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保健功法也是適宜的鍛煉選擇。


 




7




梳頭百下,疏通氣血




我國古人很注重頭部的養生。




《黃帝內經》載:

「頭者,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面」。


 


嵇康在《養生論》中指出:

「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

春天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人體的陽氣也有順應自然,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同時頭部穴位豐富,頭皮是大腦的保護層,上面分布著許多經絡、穴位,手、足三陽經均起經頭面部,所以頭部又被稱為是「諸陽之會」。


 


頭為諸陽之會,每天多梳頭有利於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早晨是陽氣生髮之時,故春日梳頭以早晨為最佳。




此時梳頭可以通達陽氣,幫助氣血流通,清利頭目,防止春困的發生。


 


梳頭的方法,宜先從前額的髮際向後一直梳到頸後的髮根處,然後再從左、右耳的上部分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進行梳理; 




梳頭時用力要均勻,速度宜緩,1 次梳50~ 100 下,頭皮微熱即可,梳頭時將身體向前屈或向後仰,以促進血液循環,這樣效果會更好。




梳子,以牛角梳、木梳等不會產生靜電為佳,梳齒疏密適中,齒端不能太尖銳,且要時時保持梳子的清潔。




特別推薦葫蘆中醫優選塞野品牌百分百純氂牛角梳子,

優選天然氂牛角,從選料到製作成梳送至您的手中,粗略算一下,至少經過32道不同的工序,經過32雙不一樣的手,想要做的事和表達的情誼都是一樣的,只為做一把適合您的梳子。







8




防止舊病複發,防「傳染病」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


 


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


 


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總之,立春後要逐漸晚睡早起,調養心情,防肝火上升,飲食要選辛


溫發散之品。別忘了「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時還應經常按摩肝臟和脾胃,

具體方法是:




①雙手平舉,單腳站立,輕輕踞起腳跟,保持3-5秒後放鬆腳跟,一隻腳做5次,再換另一隻腳,如此循環3-5min,感覺頭腦清醒即可。




②雙腿跨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向前方,維持身體的重心,讓身體處於放鬆的狀態。


掌心向內,舉起右臂,盡量貼近耳後,指尖向上延伸。手臂帶動身體向左側卜壓拉伸,細心感受右側肋部的肌肉舒展。




上下彈壓15s後,換另一側重複此動作。下壓時不要勉強,有輕微緊繃感即可。





年底清倉:葫蘆中醫黑糖,六十載匠心工藝,專註古法傳承,做正宗品質黑糖。


我們此次精選的黑糖百分之百純甘蔗汁熬制,沿用古法16斤甘蔗熬制一斤黑糖,蔗香濃郁;採用廣西優質甘蔗,生產地原料直供,嚴格精選,從源頭確保產品品質。實地考察,精心付出只為大家能吃一口放心黑糖。原價49/瓶,清倉99元3瓶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古法黑糖清倉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立春之後重養生,為一年攢下健康分》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 彭欣,

2017 年第 008 版 健康生活


《春季養生重護肝》 文 / 王國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中醫思維+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團購


保健藥茶 OM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養生當先健脾胃,調理脾胃的藥茶
正確泡腳,勝吃補藥

TAG:中醫思維十 |